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受到不同的历史与文化的影响,我国和西方形成了截然不同的新闻理念。在这些新闻理念的指导下,中西新闻报道形成了各自的报道写作原则和不同的报道方式。西方新闻理念指导下的新闻报道写作原则西方新闻理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新闻自由的理想,即必须让不同观点与新闻来源形成一个“  相似文献   

2.
在新闻侵权诉讼中,应当实行举证责任正置——由原告对报道内容承担证明责任,还是实行举证责任倒置——由作为被告的新闻传播者对报道内容承担证明责任,是一个长期备受关注的问题.对此,国家尚未制定专门法律.现有的“谁主张,谁举证”的原则,在法律实践中又被发展为“谁报道,谁举证”的荒唐原则,既违背了法律维护公平正义的本质,又损害了作为民主基石的新闻自由.在这种情况下,在新闻侵权诉讼中摒弃“谁主张,谁举证”的规则,建立和强调“举证责任正置是原则,倒置是例外”的规则,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即从“谁主张,谁举证”在新闻侵权诉讼中所面临的困境入手,对新闻侵权诉讼证明责任分配的基本规则——“举证责任正置是原则、倒置是例外”予以探讨.  相似文献   

3.
刘刚 《新闻通讯》2013,(7):58-59
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观点的重要体现是群众观点。如何对待群众,这是一个根本的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问题。社会主义新闻理论的群众性原则是与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相一致的,长期在新闻工作中得到应用和体现。所以,在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再一次强调增强新闻报道的群众性十分必要,实践证明,新闻报道的群众性是衡量新闻价值的重要依据,也是办好报纸的重要标准。如何增强新闻报道群众性?应该从实际出发,按照报纸性质以及生存的原则和要求,加大新闻传播的群众性内容、在新闻的表达形式上与人民群众近点、再近点。满足人民群众的知情欲  相似文献   

4.
陈硕 《出版广角》2016,(16):64-66
一个成功新闻客户端的运营包括内容生产、日常管理、运营推广以及营利等多个方面,其中,内容是基础和核心。本文将关注点放在电视新闻客户端的内容生产方式上,以央视新闻客户端和凤凰新闻客户端为例,探寻该类新闻客户端在内容生产上的问题以及可供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5.
李自雄 《新闻界》2008,(2):69-70
新闻对象的"真"与新闻效果的"善",作为新闻美的内容,与新闻形式的"美",构成新闻的美学原则,最终形成新闻美在内容美与形式美上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6.
根据现实情形可知,广播新闻编辑具有良好责任意识的情形下,其往往能够遵循以受众需求为中心的原则,大力保障广播新闻内容的社会价值和新闻价值,其不光能够较好地履行广播新闻编辑的角色职责,而且还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保障提升新闻内容质量,促进相关行业的进步与发展。分析探讨当前社会运行发展情形下,广播新闻编辑应当具备的责任意识,以期能够为保障提升广播新闻编辑素质,强化提升广播新闻内容质量做有效贡献。  相似文献   

7.
新闻改革的锣鼓响了几年,报纸、广播电视里可看可听的东西多了,但没有大的突破。主要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在新闻开放上“犹抱琵琶半遮面”。开放性是社会主义的一个重大原则,也应该是新闻改革的一个重要内容。新闻开放的要义,就是要把人氏群众最为关切的最富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披露出来,诸如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国内外大亨、社会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等。只要不适反保密和四项基本原则,都应真实地原原本本地告诉人民。  相似文献   

8.
周恩来的新闻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集体思想结晶的"毛泽东新闻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新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周恩来新闻思想的许多内容又是中国共产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结晶的"邓小平新闻思想"的源头.周恩来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新闻工作的作用、原则,从微观层面上提出了新闻队伍的建设问题.转型时期的中国新闻工作,仍然要坚持周恩来新闻思想的精髓,为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医学类新闻是以医学界最新成果为题材的报道形式。这类内容的新闻是老百姓接收医学知识,掌握医学发展动态的重要渠道。提高医学类新闻的质量,大力传播医学类新闻是尤其重要的。掌握真实性、准确性、客观性、通俗化的原则,并在写作上尽力将生硬的医学知识和生动的生产生活实践结合起来,是医学类新闻达到更高境界的良好手段。  相似文献   

10.
徐占品 《东南传播》2012,(10):93-94
随着媒介素养教育在高校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不断提升,一些非新闻专业也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了新闻课程。由于缺乏针对性的教材、师资教学转型困难和教学课时得不到保障等原因,非新闻专业新闻课程的内容整合存在一定困难。非新闻专业新闻课程的内容整合需要坚持实用性原则、融合性原则和服务性原则。在非新闻专业新闻课程的教学实践中,案例教学是重要的连接点。  相似文献   

11.
新闻批评是新闻舆论监督最主要的一项内容,也是社会主义新闻学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历来为党和国家领导人所重视和关注。邓小平同志就曾经针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实际,不仅对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真实性原则、群众性原则以及新闻队伍的建设等重大问题做了精辟论述,而且也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对新闻批评这一重要课题做了一系列明确的指示,给新闻工作以强有力的指导。重温小平同志关于新闻批评的一些重要观点和具体论述,对于我们充分利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更好地开展新闻舆论监督,强化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建设,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相似文献   

12.
2011年是我国"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广播业快速发展、深化改革的重要一年。广播新闻作为广播媒体的重头戏,在寻求创新中有了新的发展。以中国之声为代表的新闻频率在传播理念、传播内容、传播渠道、报道方式上均有新的举措,努力寻求广播新闻的多元化革新和全方位突破。传播理念:新闻立台、观点强台、三贴近原则的强势回归新闻立台,倾力打造专业新闻频率。广播的社会属性决定了广播的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而广播这种喉舌功能和桥梁作用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新闻传播发挥出来的。其  相似文献   

13.
新闻语言既是新闻报道形式的体现者,又是新闻报道内容的承载者,追求新闻语言的真、善、美,力求新闻语言的准、整、活,从新闻理论层面上讲,这是采访者为了实现新闻内容和形式的统一所必须注意的写作原则和基本目标;从新闻实践活动上讲,这是报道者在坚持新闻的党性原则和群众路线的统一中必须把握的传播功能和职业素质。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七八十年代,一位莱茵河畔的理论家历经10个寒暑,写成《自然辩证法》一书的大部分,从而奠定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这位名叫恩格斯的伟人写下了这样的传世箴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在黄河、长江的国度从事军事新闻工作、担负着创造适应新世纪军事新闻历史重任的我们,非常有必要借助、实践恩格斯的结论:一个军事记者要站在军事新闻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新闻理论思维。 新闻实践一刻也离不开新闻理论思维,是由二者相辅相成的关系决定的。新闻实践产生新闻理论、检验新闻理论、发展新闻理论;新闻理论反过来又指导新闻实践,推动新闻实践,升华新闻实践。离开新闻实践,新闻理论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而离开新闻理论的指导,新闻实践就不可避免地陷入盲目性。 这种盲目性,首先表现在对于新闻根本原则的坚持上。社会主义的新闻理论认为,为社会主义、为人民服务,全面、准确地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是我们的新闻应坚持的根本原则。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新闻的商品属性愈益凸现出来,各种新问题也接踵而至,集中地表现在要不要坚持社会主义新闻的根本原则上。对于这样一个带根本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是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这一原则是我党新闻工作的优良传统。 新闻工作党性原则在中国的形成、实践和发展过程,是马克思主义新闻思想与中国共产党新闻工作实际相结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所逐步形成的毛泽东同志的新闻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在毛泽东同志的新闻理论中,第一个也是最根本的原则就是新闻工作的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16.
我认为开展新闻与想象的讨论,其目的只能有一个,郡就是通过讨论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依我分析,在新闻与想象关系问题上,分歧主要集中在一点,那就是:狭义的新闻作品(主要指消息、通讯)就其内容而言是否有物化了的记者的再造想象。应该说是有的。如果没有再造想象,那就不能突破个人实践经验的局限,去认识自己虽不了解,但别人已实践过的事物,采写新闻就根本无法进行。要想形成准确的再造想象,记者必须深入生活,亲自实践,积累多方面的知识经验。这是避免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7.
以"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为切入点,以关注本土市民生活形态为主体内容的民生新闻,给城市台带来的不仅是电视媒体一种生存方式和生存空间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理念上的彻底变革。然而,在经历了十多年的发展历程之后,民生新闻非但没有进入主流新闻宣传的发展轨道,反而步入了尴尬境地。观众喜欢民生新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舆论监督报道。但是,作为我国制度建设中的五大监督体系之一的舆论监督,只是社会监督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社会各个监督系统全面正常运转,媒体监督才能有效发挥作用。所以,媒体在舆论监督报道中要注意新闻报道的理性原则,舆论监督不越位。负面报道要以有助于及时化解社会风险与冲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为导向。  相似文献   

18.
上一次和小记者们谈到了新闻最基本的一个特点,也是新闻采写中最基础的一个原则——新闻是事实(见《新闻与写作》2003年第2期)。但是,这个原则仅仅是一个底线,或者是最起码的标准,比如说并不是所有的事实都可以被登上报刊。那么到底什么样的事实可以成为新闻,什么样的事实可以放在头版头条,什么样的事实不用放在显著的位置?这次我们来谈谈新闻选择的标准,即通常所说的新闻价值。  相似文献   

19.
我认为开展新闻与想象的讨论,其目的只能有一个,那就是通过讨论更加坚定一个信念:必须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依我分析,在新闻与想象关系问题上,分歧主要集中在一点。那就是:狭义的新闻作品(主要指消息、通讯)就其内容而言是否有物化了的记者的再造想象。应该说是有的。如果没有再造想象,那就不能突破个人实践经验的局限,去认识自己虽不了解,但别人已实践过的事物,采写新闻就根本无法进行。要想形成准确的再造想象,记者必须深入生活,亲自实践,积累多方面的知识经验。这是避免新闻失实的一个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一切事物都是内容和形式的统一。现场短新闻作为一种新闻媒介形态,当然也不能跳出这个范畴。什么样的新闻内容决定了采用什么样的新闻报道形式,就现场短新闻而言,不是所有的新闻素材都可以采用这种体裁的,往往要受题材的限制。这是新闻规律所决定的。因为现场短新闻作为新闻的一个品种,是记者在新闻发生的现场捕捉住的一个凝聚信息、富有特征的场面或片断,不追前溯后地再现于描摹中的纪实性现场报道。它在价值取向和选材上同一般新闻报道不同,有它自身的规律和独特的要求。现场短新闻的重要特色,是记者的采访活动与所要报道的新闻事实处于同步发展之中。无论是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