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1月伴随着股市、地价的下跌,日本的泡沫经济崩溃了。随着危机的进一步加深,众多银行和金融机构面临生存危机,甚至破产倒闭。尤其是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因经营破产而依法实行临时国有化更是日本原有金融体系瓦解过程中具有象征性的大事件。回顾和分析日本90年代金融危机的形成原因,并从中找到值得借鉴的经验和教训是一件十分有意义的事情。一、日本的成功模式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在政府严格管制之下,日本经济成功地实现了高速增长,仅用了30多年的时间,就成为了经济规模仅次于美国的经济大国。日本的成功模式简单概括起来,…  相似文献   

2.
二次大战后日本农业50年王小雨译喻京校农业生产50年代初,日本的农业人口占总就业人口的1/3强,农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的1/6,国民消费的大半是饮食。60年代日本的农业生产明显后退。1960—1961年日本经济出现最高增长率,在此期间,农业基本法正式出...  相似文献   

3.
从企业文化到高职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1.企业文化的概念企业文化理论是在20世纪8O年代初,美国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在寻找经济增长落后日本的原因,反思自己管理弊病的过程中提炼出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4.
日本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日本的高等教育规模与经济发展首先简要回顾一下这一时期日本经济的发展情况。1956年,日本的《经济白皮书》认为,“日本战后的经济恢复时期已经结束”。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尤其是在整个60年代,日本GNP的实际增长率为年平均10%左右,进入了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图1)。由于经济高速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产品竞争的国际性,产业界迫切需要大量的科学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工程师,相应地要求扩大高等教育规模,大力发展理工科教育。日本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展情况见表1。图1 日本GNP对上一年度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在高…  相似文献   

5.
企业文化概念的提出和研究缘自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日本企业的崛起,以及日本经济实力的强大对美国乃至西欧经济形成的威胁和挑战。人们注意到日美企业管理模式以及文化的不同对企业管理和经营业绩的影响,进而发现了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融合的产物——企业文化。  相似文献   

6.
案例上世纪30年代,全球最大最强的汽车制造企业是美国的通用汽车公司。到上世纪80年代,日本的汽车已经成功地打入美国市场。日本汽车的成功靠的是团队合作。企业生产的产品一般经过市场营销、产品设计、成本核算、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美国的汽车制造企业是按照流程从市场营销开始,一直到售后服务来开展业务,一般需要5年时间形成一个周期。而日本企业通过团队合作,从市场营销开始,各个部门共同参与,一般只需要18个月就形成一个周期。日本企业在上世纪80年代利用能源危机这一契机,成功占领了美国汽车市场。  相似文献   

7.
一、企业文化热的缘起——美国专家研究日本而发现的“新大陆”企业文化热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有它复杂的经济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战后经济面临着全面崩溃,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30%,大批工厂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至2000多万;农村严重缺粮,社会一片混乱,科技落后于美国二十到三十年。但出人意料,日本从50年代初期起,学习美国包括行为科学在内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用了短短15年的时间(1955——1970),国民生产总值  相似文献   

8.
推进经济结构调整需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经济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高新技术迅速发展所带动的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优化升级是我国经济新一轮增长的特点。进入新世纪,人们期望在GDP1万亿美元的基础上再来一个翻两番,这将成为中华民族强盛的基础。世界上实现GDP从1万亿到4万亿美元增长的只有两个国家:美国在1970年是1万亿美元,在20年的时间内翻了两番多,构成其称霸的基础;日本在1979年首次达到1万亿美元,到1993年实现翻两番。经济增长最终要依靠有技术的劳动力的产出,否则要支撑高水平的经济是不可想象的。美国、日本,还有德国都是在高科技条件…  相似文献   

9.
20世纪60-90年代,日本经济飞速增长,创造了令人羡慕的奇迹。三十年内人均收入以每十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国际贸易增加额由1960年的8亿美元,增加到1990年的500亿美元,使日本成为最大的贸易顺差国。到了80年代,日本跨国公司的规模逐步壮大,取代了美国的地位。此时的日本经济也具有相当强的实力,国内呈现出一片经济繁荣的景象。 1986-1989年间,日本的实际GNP每年增长率只有2.9%-6.0%,但由于大量资金的投入,使日本股票和房地产价格急速上涨。日经指数在这4年中,上升了20%多,土地价…  相似文献   

10.
企业文化,作为一项新兴管理科学,从70—80年代产自日本以来,目前已成为世界管理的一大趋势,它是企业管理在高度文明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的产物。一、企业文化是企业成功的原动力80年代,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在美国市场上把美国货打得稀里哗啦,美国人不得不放下架子,研究和学习日本的经营管理的结果是:差距不在于技术设备,而在于管理;不在于管理的硬件,而在于管理的软件,在于企业管理文化的局限性。有人称之为“文化因素”,日本企业之所以能成功,关键在于职工对企业有高度的亲和力和认同感。在于职工对工作的称心和热情。…  相似文献   

11.
企业化受到重视,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日本,日本的企业在二战以后,到70年代末期,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产品迅速进入各国市场,80年代,日本的汽车和电子产品长驱直入美国市场。美国的企业家和管理学经过分析发现,差距不在于技术和设备,而在于管理,在于企业管理化的局限性,有人称之为“化因素”,几乎所有日本的企业都成功的打造了自己企业的化。  相似文献   

12.
企业文化对高职院校学生素质培养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 (一)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理论是美国企业家和管理学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寻找经济增长落后于日本的原因,反思自己管理弊病的过程中提炼出的管理理论.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作为亚洲太平洋地区的两大主要势力,美国和日本在该地区为了各自的利益进行了一场激烈的争夺。美国利用对日本有着特殊意义的美日经济关系,对日本一方面采取绥靖政策,另一方面又利用经济手段进行抵制,其最终目的都是维护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最大利益。美国这种对日本在经济上的两面政策客观上加速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也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进程和当时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经济大有赶超美国的趋势,促使许多学者对日本经济进行研究。许多研究一致表明,美日的差距在于日本管理模式中的文化因素,更利于激发员工的价值认同感,开发员工的潜能,培养员工的献身精神。美日管理模式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使管理者更多的注意到员工价值观因素,力求通过对员工价值观的管理充分开发企业人力资源,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一、企业文化热的缘起——美国专家研究日本而发现的“新大陆”企业文化热的兴起,并不是偶然的,有它复杂的经济背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败国日本,战后经济面临着全面崩溃,工业产值只有战前的30%,大批工厂倒闭,失业人数激增至2000多万;农村严重缺粮,社会一片混乱,科技落后于美国二十到三十年。但出人意料,日本从50年代初期起,学习美国包括行为科学在内的现代管理理论与方法,同时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仅仅用了短短15年的时间(1955——1970),国民生产总值竟增长了3.4倍,跃居世界第三位,仅次于美国与苏联。到1970年,基本上消除了与美国在传统产业方面的技术差距,并在钢铁、汽车、家用电器等生产技术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钢铁出口在60年代占世界第一位,到1973年,钢产量达1.2亿吨,并在高炉容积、氧气顶吹转炉炼钢率、单位能源消耗、连续铸钢、轧钢等方面,都步入了世界先进行列。日本工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速度,在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也是最快的。1951——1969年,日本平均提高10%,而美国只有3.1%,英国2.8%,西德4.9%,法国5.3%。贴着日本商标的商品,以其  相似文献   

16.
申讯 《神州学人》2000,(5):15-16
辽宁省为培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素质、熟悉外经外贸和现代管理知识的领导人员和企业管理人才,从去年2月开始实施了选派优秀年轻人员到发达国家进行培训的计划。已陆续派出200多人分别到美国、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家攻读学位或进修。 首批归国的60人于去年2月前往美国伊利诺州立大学和美国罗斯福大学,在留美期间不负重托,刻苦学习,仅用一年时间就修完了需用两年半完成的全部课程并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他们系统掌握了现代经济和行政管理的理论和技能,实用英语水平和计算机应用能力都有了突破性提高,学习期间他们还对美国政府机…  相似文献   

17.
我曾和微软公司中的九十多人谈了话(大都是中国人,也有些是美国人),有三百多个小时的录音以及几百万字的材料。这一次我把研究的焦点集中在30个人身上,他们是微软亚洲研究院170个研究员和工程师中最富有特色的一部分。他们出生在20世纪50年代、6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至少到目前为止,他们  相似文献   

18.
战后日本经济迅速恢复与发展,尤其是5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它的经济获得了高速发展,究其客观原因,,一是在美国日本推行了一系列资产阶级民主改革,“日本社会的封建因素几乎被一扫而光”。二是美国对日本采取了特殊的扶植政策,如取消对日本的一赔偿要求,在侵期、侵越战争期间,美国向日本发出了大量的军事订货等,这些一方面使美国的政治、经济、军事上加强了对日本的控制,另一方面,在客观上也基本适应了日本社会发展的需要。从主观上讲,由于日本政府实行了有力的国家干预经济的方针,并充分利用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有利条件,加之政府重视教育事业,精心培养人才,注重维持稳定的劳资关系等。内外因素的共同作用,促使战后日本经济迅速发展。为我们今天建设有特色的社会主义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据《日本工业新闻》报道,日本日前公布的2001年度《科学技术白皮书》的数字表明,日本的科研经费和成果均名列世界前茅。《白皮书》的数字显示,2000年度美国用于科研的经费最多,约为2280亿美元,欧盟紧随其后,约为1650亿美元,日本为1305亿美元。美国、德国和日本的科研经费增长率最高,以1995年水平为基准,2000年美国的科研经费增长了32%,德国是19.1%,日本为17.6%,英国为9.4%,欧盟为8%。美国科研经费增长主要来自于企业科研投资增加,日本则是由于“科技立国”政策背景下政府的投…  相似文献   

20.
一、新职工教育的地位 战后特别是进入经济高速增长时期以来,日本经济的高速发展不仅促进了技术革新,而且也加速了经营上的革新。正是这些技术和经营的重大变化促进了日本企业内教育急速发展。日本的企业内教育自60年代以来名符其实地得到扩充、整顿,并走向了体系化。早在1976年时日本的企业内教育实施率即达76.7%,1985年共有83.9%的企业为其职工提供某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