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 ,我有幸聆听了浙江省特级教师张化万讲的《摔鸡蛋的学问》作文课。听过之后 ,细细品味 ,感觉张老师的这节作文课落实了《语文课程标准》中的三维目标(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突出了学生的情感体验。整整两节课 ,学生愉悦地享受着张老师带给他们的欢声笑语。那么 ,张老师讲课的快乐之源在哪里呢?一、对比学习 ,尝试成功课始 ,张老师向同学们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问题 ,怎样使鸡蛋从四楼摔下来不破?并且告诉天津的同学 :“杭州的同学想出五个办法 ,你们动脑筋 ,试试看。”汇报之后 ,天津的同学想出七个。课中 ,要求同学…  相似文献   

2.
教学目标:1.通过朗读品悟,让学生体会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2.通过情感熏陶,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之情。3.培养学生有感情的朗诵能力、品悟语言的能力、自学探究能力及团结合作精神。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 苏教版二年级上二册语文课本。设计意网:凭借教材,透过文字,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明白其中的理,是阅读的基本规律;评词析旬,感悟诵读,以文本之情激发学生之情,是阅渎教学的必然选择。本节课围绕该校省规划办课题《小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进行设计,力争体现目标简明、手段简化、设计简单、教学高效的特点。教学中图文结合、品词析句、涵泳内化、习得明理、知识训练有机渗透,引导背诵由易到难,拓展阅读及时适度,落实了课时目标,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整堂课的教学进行得扎实而富有成效。  相似文献   

4.
【教学内容】苏教版二年级上册选读课文。【设计思路】凭借教材,透过文字,感悟字里行间的情,明白其中的理,是阅读的基本规律;评词析句,感悟诵读,以文本之情激发学生之情,是阅读教学的必然选择。本节课围绕该校省规划办课题《小学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研究》进行设计,力争体现目标简明、手段简化、设计简单、教学高效的特点。  相似文献   

5.
取得了武昌水果湖二小刘晋斌老师的同意后,我观摩了该校四年级自然课《弹性》的教学。对这两节课和后来收集起来的学生实验报告,我感受很多,也产生了不少想法,现对其作一回顾和反思。  相似文献   

6.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教学目标1.感情师孕: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重点段落进行自我设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老师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陶冶情操。  相似文献   

7.
一、教学目标1 .理解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欣喜之情。2 .对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3 .培养学生语感、朗读能力。二、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对美好景物、事物的喜爱之情。三、教学过程(一 )内容呈现1 .快速默读课文 ,扫清文字障碍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2 .教师范读课文 ,学生听读并揣摩读技的巧妙与方法。3 .学生自由朗读 ,体会作者热爱春天、憧憬未来的喜悦之情。(二 )设置问题情境这篇课文可从不同角度提出许多很有意思的问题 ,你能从文中提出一个最有意思的问题么 ?(三 )交流对话1 .教师与学生对话话题 :这篇课文通过选取春天最有特色的景…  相似文献   

8.
两份设计,从整体到部分、到细节,都表现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和指导艺术,他们都以学生兴趣为先导,以语言文字的学习运用为主线,课堂容量较大,环节简单,落实了教学目标,都不失为一节平实而又创新的高效课。两节课目标一致,但实现的路径不同,可以说是殊途同归。变与不变,教在老师的掌控之中:不变的是学习目标,  相似文献   

9.
前不久有幸听了我市名师张老师的一节古诗课《游子吟》。在教学中,张老师根据古诗的特点,采用自然、活泼、形象的教学方式,紧紧围绕母爱展开教学。教学过程融阅读与审美、感性与理性、赏识与情感于一炉,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尽情地感知、领略和欣赏母爱的伟大与无私,一个"情"字贯穿教学全过程,使我受益匪浅。一.抓住诗眼——感悟情《游子吟》这首诗琅琅上口、诗意简明,诗人通过朴实无华的诗句,通过平凡的生活细节,表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深沉而无言的爱。这种感情,学生是很难一下子体会到的。教学中,教师围绕重点诗句分析诗歌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10.
朱剑 《考试周刊》2015,(47):45-46
《荷花》这篇课文运用优美的文字向读者传达荷花的美及作者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学习课文的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文章准确、生动的语言表达,积累语言,同时欣赏荷花,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以培养学生审美之情。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挖掘美、感受美、欣赏美,使他们获得丰富的美感。  相似文献   

11.
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自主探究、互相协作等学习活动,使学生了解我国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及生活习俗等;能流利、有感情地为别人讲述自己喜欢的民族故事。能力目标——通过主题探究活动(在教学网上冲浪),培养学生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精神及自主学习能力(查找、筛选、汇集资料等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及应用能力。情感目标——通过了解各民族的风土人情,培养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相似文献   

12.
特级教师王崧舟在他的一次讲座中提到两个课例,都是关于古诗《江雪》的教学。两节课的结构差不多,都是采取“问题式”教学,先通读全诗,疏通诗句的意思,再让学生提问题,然后通过问题的解决带动师生的阅读实践。两节课上,学生都提到这样一个问题:“天那么冷,雪那么大,这老翁为什么要出来钓鱼?”请看两位老师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3.
这是特级教师窦桂梅在“国家《语文课程标准》课堂教学展示观摩会”所上的两节阅读教学课。在这两节课中,窦老师切实地让学生经历了“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教学过程,现概述其主要教学过程并评析如下,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感受康桥柔美秀丽的风光,体味作者对康桥的依依惜别之情。2.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意境美和形式美。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诵读诗歌。【教学重点】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通过展示照片、画面、配乐朗诵等手段,引导学生在诵读的基础上充分感受诗歌的优美意境。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感受杜甫对诸葛亮的崇仰钦佩之情,体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2.抓住本诗的特点,掌握知人论世的鉴赏方法。【教学重难点】重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全诗,体会杜甫对诸葛亮其人的崇仰钦佩之情。难点:深刻领悟诗人对诸葛亮深沉笃志的追寻与凭吊之情。  相似文献   

16.
杜延霞 《现代语文》2006,(11):32-33
教学目标:1.了解王维及其山水诗的特点。2.体会诗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3.走进自然、感受自然、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体会诗中优美的自然风光,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导语:走进自然,拥抱自然是本单元的教学主题,颜元叔  相似文献   

17.
民一 《师道》2003,(3):25-26
如果说课堂教学是音乐,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气势恢弘的交响合唱;如果说课堂教学是水,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激越澎湃的黄河长江;如果说课堂教学是画,那么窦老师的教学无疑是洒脱从容的泼墨写意。是的,她的率真,她的投入,她的会说话的一颦一蹙,都在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学生,每一位听课者。一个明媚的上午,窦老师带着她的“朋友”,在两节课的时间里,让我们有了一次深刻的心灵对话。一、在主题性阅读中整体建构主题性阅读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材建构思路,意在通过提供一定数量的具有内在关联的文本材料,促使学生在围绕主题的…  相似文献   

18.
前一段时间,我校举行“同讲一节课”系列活动,一年级的两位语文教师分别讲授了人教版一年级上册识字(二)第4课《日月明》。这是一篇节奏明快、音韵和谐的韵文。本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学习,初步了解会意字的构字特点,感受识字的乐趣,激发起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两节课内容相同,教学环节相似。但是在相似的教学环节中,  相似文献   

19.
梁丹 《成才之路》2009,(16):77-77
教学内容:歌曲《我爱米兰》;欣赏童声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教学目标:(1)通过对歌曲的学习。激发学生对老师的敬意。用欢快、活泼的歌声,唱出对老师的热爱之情。(2)通过聆听童声合唱《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让学生体验歌曲深情、温馨的情绪。体会学生对老师深切的思念和诚挚的问候。  相似文献   

20.
2007年10月,著名特级教师孙双金老师在江苏盐城市第二小学执教自编教材——《思乡组诗》。这两节课体现了他情智语文的特点,在全国引起了较大反响。在此,我们特刊发这两节课的教学实录及孙老师的课后反思,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