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民俗应该有档案,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强烈感觉到民风民俗的衍变,在这种情形之下,我们更需做好民俗资料的搜集整理入档工作。不只乡村,城市民俗也需要保护。没有档案,势必"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文章认为,档案是民俗研究的宝库,民俗作为社会的传承文化,不可能死水一潭一成不变。民俗档案可以为我们存留一份丰富的历史记忆和根脉,因此要加强民众保护及民众档案的建设工作,使其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  相似文献   

2.
道教民俗具有厚重的美学意蕴,它能够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与娱乐之需,拓展传统中国人"日常生活"的文化时空。很多古老的艺术与文娱形式往往凭借道教民俗的持续传承,得以在漫长的历史之流中确立自身不朽之身姿。不但如此,道教民俗还能够凭借自身强劲的宗教性内蕴,发挥情感抚慰、身心调节的功用,充当广大民众的精神安慰剂与镇静剂,并能够从实践的层面肯定和印证道教的生命关怀思想。道教民俗对广大民众的社会行为具有规约性作用,能够发挥强大的道德"教化"功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见证者与承载者。  相似文献   

3.
城市民俗是从空间划分民俗得出的客观存在。从城市在世界上开始生成那天起,城市民俗也即应运而生了。我国民俗研究肇始于本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动。当时,人们对民俗概念的认识非常偏狭,从歌谣出发,局限于信仰的仪礼的及口头文学的研究。1840年民俗学鼻祖英国的威廉·汤姆斯在创造“民俗学”一词时,指出它是“关于民众知识的科学”,所以,在很多民俗学家的意识里,民俗就是存在于乡村村民中一种世代相传的风俗习惯。匈牙利两位民俗学者出版的一部民俗学著就叫《农民的圣经》。①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我国民俗学界也接受了这一观点。按这一观点,民俗是过去时代民众创造的,今天存在的民俗只是过去的遗留物,当今民众不会创造民俗,民俗随时代发展也将完全消亡,城市居民也不可能存在民俗。其实,“有人就有民俗。”“所有的人群——无论其民族、宗教、职业如何,都可以构成一个独特的民间,并具有值得研究的民俗。”②城市民俗亦即如此。正如《当代中国民俗学》一书所说:“自奴隶社会古代都市  相似文献   

4.
新安江是徽州的母亲河,它孕育了徽州文化,哺育了徽州一带的民众,也培育了具有地域特色的民俗体育.随着社会进程的加快,新安江流域民俗体育生态环境遭遇了破坏,文化遗存犹如倾巢之卵,保护迫在眉睫.优良的文化生态环境是文化繁育的土壤,营养供给站,是文化传承与保护必要条件.通过对新安江流域民俗体育所涉及的自然环境、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和人的价值观念等5项维度的现状评估,并从这5项维度的角度提出了相关的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5.
民间传说作为劳动人民的"口传历史",在记录与之相对应的民众信仰时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正是由于口传身教的民众心理和讲述的人物形象具有普遍、广泛的社会功能,而使其在不断地发展演变中得以流传下来。关公传说作为体现关公信仰及其历史发展的一个侧面,为我们展现了它丰富多彩的民俗特色和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6.
运用文献资料法对皖北民俗体育的养生机理进行分析整合,认为民俗养生文化应该顺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求,民俗体育运动项目与民众养生要求相统一,与地方经济文化发展相统一,把民俗养生理念推向社会,进而演变成人们的生活观念。  相似文献   

7.
生态民俗是民众千百年来生产生活中形成并传承的生产生活经验及智慧,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结晶。生态民俗中关于保护环境,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敬畏自然的思想对于促进生态文明社会的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淄博市L村坐落在黄河岸畔,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村落中保存了很多的生态民俗。村落中的生态民俗可分为两类,一是自然共生民俗、二是天地崇拜民俗。但是,在当下,较之传统社会,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与传统社会生产生活相适应的生态民俗受到极大冲击。社会在不断发展,依存在社会中的生态民俗也应当寻求新的发展,以期在当下继续发挥规范民众,与法律互为补充,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民俗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本文指出,犯罪民俗控制就是指民间社会通过对良俗进行张扬,净化社会风气而形成的大量的民俗压力来实现对民众进行行为管理和约束,防止和减少犯罪对社会所造成的危害的过程。犯罪民俗控制自然而然的控制特点可以较好的弥补以国家为本位控制犯罪的不足。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档案工作的基层实际,界定了档案、文化和档案文化的定义,阐述了档案和文化的关系,提供了档案文化建设的要点,希望能够达到促进档案工作,推进社会进步和加速普通民众对档案工作理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向先清 《柳州师专学报》2010,25(3):18-21,33
民俗摄影的兴起和发展是时代的产物,是当今社会民俗受到重视的表现。通过分析民俗摄影的兴起、民俗摄影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大众文化等现代社会文化现象之间的关系,揭示出民俗摄影在今天的价值:民俗摄影已经成为现代化和全球化背景下人们的民俗记忆。在现代化和全球化的今天,人们通过民俗摄影这种艺术方式来表达他们对具有传统性、民族性和地域性的民俗的关注,来表达他们对传统文化的依恋。这实际上是现代人在精神家园丧失之后对现代社会的一种反思,是人们对现代性的一种美学反应。  相似文献   

11.
台静农上世纪20年代回故乡霍邱收集整理了大量民歌,后来选择其中的113首情歌结集为《淮南民歌集》刊印。这些情歌无论从思想内容还是从艺术表现手法看,都具有明显的皖西地域特色,事实上属于皖西民歌。另外,台静农对民歌理论和收集方法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与总结。他对皖西民歌的收集整理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建英 《教育教学论坛》2020,(18):349-350
民间文学是内涵丰富的语言艺术,存在于人民生活中。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民间文学也在不断变化。教师不仅要教民间文学课程的相关理论知识,也要拓展和突出实践教学。论文以河套学院蒙古民间文学教学改革为例,指出依靠地方资源是落实实践教学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民歌是一种重要的民族音乐体裁 ,它反映了一个民族的历史、经济、文化、风俗、自然环境、精神风貌和性格特征 ,是一个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真实写照。民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而不是个人的创作。近年来 ,许多音乐爱好者甚至音乐工作者对民歌产生了一些错误认识 ,主要表现在误认为具有民族风味的和用民族唱法演唱的歌曲就是民歌。判断一首歌曲是不是民歌 ,关键是要看这首歌曲是不是符合民歌的 3个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4.
民俗语汇是语言系统中直接与风俗文化密切相关的部分,是民俗事象的最活跃也是最典型的信息载体和传播工具,是考察、研究传统文化不可多得的、携带着深层文化讯息的语料实证。开展民俗语汇的调查、整理和研究,应该成为民俗调查和地方舆情考察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之一,它对于制定社会发展战略、辨风正俗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歌可以看作中国历史文化的活态博物馆。这所博物馆不仅有着记录、保存和展示的功能,而且为一种文化上的治理提供了空间,即作为社会各阶层相互制约、共同推动社会发展转型的张力场域。以福柯的治理性概念和西方现代博物馆理论为参照,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民歌作为一种文化治理手段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时政谣谚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语言形式,将公众的眼见心得发露于声,具有信息传递、褒贬美刺、舆论监督等重要功能。《宋诗纪事》所载宋代时政谣谚56首,就是反映宋代政治变迁、展现政治风貌的一道独特景观。  相似文献   

17.
民间舞蹈是一个民族的精神生活和艺术表现的外化,是一个民族文化的体现和重要载体。因此,我们在发展民间舞蹈艺术的同时更要保护民间舞蹈的原生态性。而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具有创新的特点,如果从更为宏观的角度透视的话,当代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是原生态民间舞蹈有可能失传的最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就民间舞蹈文化保护与新农村文化艺术建设的协同发展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8.
历史民俗文献是中国文献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北民俗文献是记述华北地区民俗事象的文献,华北地区因为环境与历史等方面的原因形成了不同的民俗亚区,各民俗亚区的民俗文献有着不同的记述特色。华北民俗文献按其类别可区分为三类:庙会文献、岁时文献和地方风土文献等。华北民俗文献的整理与研究,可为丰富与发展中国历史民俗学提供重要资料基础。  相似文献   

19.
以南阳大调曲为首的豫西南民间曲艺,是中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强烈冲击下,民间曲艺文化的生存状况十分艰难,需要扶持保护,更需要唤起全体民众珍爱自己的传统艺术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