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注重学生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让学生喜欢阅读,体会到阅读的快乐 学校、班级、家庭要相互配合,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营造阅读氛围,让学生投入到书的海洋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校图书馆,组织班级学生定期到图书馆集中阅读,同时鼓励学生个人借阅,让书就在学生身边。  相似文献   

2.
从营造氛围入手,在带领学生参观、了解图书室之后,通过设立班级图书角、家庭小书架,让书充满学生的视线。然后组织生生共读、师生共读、亲子共读等活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让书成为孩子们最亲密的伙伴。  相似文献   

3.
阅读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去感受和理解,在此过程中,要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因为良好的读书氛围能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们可以在教室里布置一个小小读书角,摆放各类经典作品,以营造读书氛围,扩大学生的阅读面,也可以定期举行一些读书活动,让全体学生参与进来,还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座右铭,写下来后贴在教室的墙上,增添班级文化氛围。这样做既能提高学生自信心,也能实现读书的意义。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相似文献   

4.
提升初中生文学阅读的内涵,提高阅读水平的方法,就要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营造宽松的阅读氛围,掌握阅读的技能技巧,使学生产生情景交融,最终使学生在浩瀚的书的海洋中,自由翱翔,汲取丰富的营养,传递正能量,让学生欣赏、品味书的魅力中插上翅膀,展翅飞翔。  相似文献   

5.
《语文新课标》也明确指出:"小学生六年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得少于145万字。"可见培养学生较强的阅读能力是迫在眉睫的事。那么我们应如何引导学生多读书,读好书,培养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呢?笔者认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我校的特色就是阅读,所以笔者在班级管理中,根据学校举办的读书活动,提出"让阅读成为学生每天学习的一部分",动员每一位同学从家中挑选1-2本适合阅读的图书带到班级建立图  相似文献   

6.
营造班级阅读氛围,能够促进学生阅读有益书籍,提升语文素养。结合学生的实际需要,笔者提出了"建立定期分享机制"、"灵活利用微信工具"、"建立阅读成长手册"以及"创新开展阅读活动"等趣味方式来营造班级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7.
正学生课外阅读既能巩固和扩大课堂教学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习作水平,又能丰富知识,开阔视野。如何指导学生课外阅读,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能力,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方法。一、营造氛围,保障阅读1.建立班级图书角。建立班级图书角,这是个很老的办法,但它同样适应新时期。通过调查,有些学生自己家里的书不少,可是读过的并不是很多。"书非借不能读也",因此,可以建议学生把自己的书放在图书角,供大家交换阅读。  相似文献   

8.
中学是一生中培养阅读情趣的黄金时期,通过营造班级的书香氛围、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和引导书香家庭,培养学生的阅读情趣。点燃学生的读书热情可布置一个图书角,拥有一本读书笔记,开设专门的阅读课,积极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让书香飘溢。这样使学生享受读书,乐于读书,并在阅读中有所收获,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性格,形成良好的班风和学风。  相似文献   

9.
"以书雅趣"即把阅读作为培养学生高雅兴趣的途径,精心营造阅读氛围,开发实施"静读课""热读课""课外阅读走课"等阅读课程,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阅读能力,并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为学生阅读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应当成为书籍的王国,天天看书,终生以书籍为友,这是一天也不能断流的潺潺小溪,它充实着思想的江河”。班级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重的物质和精神环境,在学生的情感、智力等方面的成长起着非常重的作用。为了让学生能够在班级中健康、和谐地成长,我们有必将班级建设成为学生书香生活的栖息地,创设良好的阅读环境和浓厚的读书氛围,推广优秀读物,开展形式多样的阅读活动,培养强烈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让阅读成为生活的方式。作为班主任,在班里,我把阅读作为一项专项工作来抓,把阅读活动和班级文化建设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努力营造“多读书,读好书,好读书”的班风和学风,让读书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1.
分析现在图书馆、班级建设较弱导致小学校园内阅读氛围不够的问题。提出通过优化图书馆馆内环境以吸引小学生进馆阅读;营造阅读氛围、开设集体阅读来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开展图书馆馆内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小学生阅读兴趣;加强与公共图书馆的互动交流来实时更新书籍以保证小学生阅读质量等策略,推广小学校内阅读。  相似文献   

12.
培养农村小学学生课外阅读的习惯,任重道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营造书香氛围,给学生一个阅读场;要运用各种方式,有效辅导学生阅读。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相似文献   

13.
张小玲 《考试周刊》2011,(31):74-75
数学教学必须重视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培养。要通过营造氛围,为学生创设自主阅读的平台;要注重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善于挖掘课程资源,丰富课堂阅读的材料,并让学生学会数学阅读的技巧。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阅读危机产生的原因、高职院校图书馆阅读服务服务现状,分析高职院校针对阅读危机应采取的对策,即:丰富和优化本馆馆藏资源,为读者阅读形成良好的阅读物质基础;提高馆员自身素质,提升服务水平;美化图书馆环境,为读者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加强导读工作,指导学生阅读倾向,培养学生健康的阅读理念。  相似文献   

15.
王小彦 《甘肃教育》2014,(20):46-46
正阅读是人获得知识的一种最基本、最重要的途径。阅读可以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改善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的创造能力;阅读可以开启学生的心灵之窗,塑造学生的灵魂,引导学生积极向上,涵养学生的精神。因此,语文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重点提高学生的课外阅读质量。一、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为了营造浓郁的书香氛围,教师应发动学生建立班级图书角,组建班级图书馆,把每一个学生都引  相似文献   

16.
刘秀斌 《广西教育》2008,(31):10-12
从小培养学生爱读书,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使学生在阅读中提升品质与素养,是历史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使命。驾鹤路小学通过开展“和书交朋友,遨游知识大海洋”系列读书活动,发挥书籍的德育功能,让每一个学生亲近阅读亲近图书,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营造浓厚的校园书香氛围。  相似文献   

17.
阙剑秋 《语文天地》2014,(32):53-54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但目前的语文教学却出现了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这一现象导致学生对语文课程的学习缺乏兴趣,语言表达材料贫乏。笔者旨在实践中通过激发兴趣、营造氛围、培养习惯、教给方法、推荐书籍等举措,让课外阅读成为学生的生活需要,消除语文教学存在的弱化课外阅读的现象,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相似文献   

18.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首先要创造主动阅读的条件,逐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要让学生感受阅读的快乐,营造家庭阅读的氛围。只有爱上阅读,才能用心去看文章,才能体会文章所蕴含的种种。  相似文献   

19.
讲了通过多种途径筹集图书,为学生努力创造阅读机会,教给学生阅读方法,为营造书香氛围,创建书香班级,使学生在阅读中获取精神力量而努力。  相似文献   

20.
阅读能力体现小学生的语文素养,培养阅读能力,能让小学生的语文水平更上一层楼。可以在阅读过程中,感悟作者表达的情感和思想。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应该以小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有针对性地布置阅读任务,从而提高小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