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亚妮 《百科知识》2007,(9S):23-24
家庭暴力事件近些年在中国呈迅速上升趋势,处于弱势的女性们被施暴后大多选择忍气吞声或求助妇联组织以劝解的方式介入。实际上,家庭暴力的受害者不仅全是女性,也有男性。人们在关注家庭暴力的同时,更应关注这种暴力背后的社会、性别、文化、心理的剧烈冲突。[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我国反家庭暴力法中第二条虽然规定了家庭暴力的概念,但是该规定对在反家庭暴力法的实行中对指导执法人员对家庭暴力存在与否的认定意义不大。本文深入剖析家庭暴力的概念和分析认定儿童遭受家庭暴力的难点,力求为我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中关于家庭暴力的认定提供可行性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3.
美国心理学家贝姆提出“双性气质”说。他认为传统文化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当作一个维度,男性气质高的人女性气质一定会低,女性气质高的人男性气质一定低,而中性人就被视为不男不女的人。贝姆反对这种刻板的结论,认为这将男性气质和女性气  相似文献   

4.
在2005年12月20日举行的全国反对家庭暴力研讨会上,一份来自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中心的报告引起与会专家的关注:在存在家暴问题的家庭中,家庭成员为大专以上学历的占总数50%以上,知识分子实施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该中心主任侯志明女士介绍,红枫中心的前身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妇女研究所,在1992年建立了中国第一条妇女热线。从2004年开通反家庭暴力的专线电话到2005年10月的一年多时间里,共接到了来自全国各地反映家庭暴力的电话近600个。由于中心设在北京,接到的北京电话最多,占75%。其中,女性占96%以上,大专以上学历的占53%。从总体上看…  相似文献   

5.
《世界发明》2010,(11):95-95
任务内容:“反对家庭暴力”海报 任务背景:家庭暴力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近年来,国际社会为消除家庭暴力也做出了不懈努力,有的国家甚至制定了相关法律以此来惩戒家庭暴力犯罪。然而,无论是中国还是其他国家,针对女性的家庭暴力依然存在。11月25日,即将再次迎来“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在此,《创意世界》杂志向众威客征集“消除对妇女的暴力国际日”的宣传广告,也为消除家庭暴力尽一份微薄之力。  相似文献   

6.
家庭暴力,尤其是丈夫对妻子实施的家庭暴力,其直接的受害者是妻子,但很多成年男子在虐待妻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孩子产生很大影响.而且这两者具有很高的关联性.长期在家庭暴力阴影下成长的孩子,会造成其心理扭曲以及人格异常.严重者甚至会走向犯罪的道路.  相似文献   

7.
品牌的性别气质量表编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廖成林  杨恒 《软科学》2007,21(2):25-28
基于心理学对人格性别角色的研究成果,运用自我概念一致性模型的理论,构建了品牌的性别气质理论模型,且编制了由男性气质分量表和女性气质分量表组成的品牌的性别气质量表。两个分量表分别由11个项目和13个项目构成。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表明,男性气质维度和女性气质维度是两个不同的维度,即量表符合品牌性别气质模型的理论构想,具有较好的构念效度,同时量表还具有较理想的信度。  相似文献   

8.
李莉 《百科知识》2014,(12):47-47
我国2008年发布的《最高人民法院中国应用法学研究所涉及家庭暴力婚姻案件审理指南》定义,家庭暴力的范畴包括身体暴力、性暴力、精神暴力和经济控制4种类型。报告显示,  相似文献   

9.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或性虐待。我国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既有传统影响,又有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还有文化素质低下等。但法律制度不健全是最深层次的原因。因此,要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0.
论家庭暴力及其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晓茜 《内江科技》2010,31(9):43-44
本文共分三个部分对“家庭暴力及其防范”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第一部分主要界定了家庭暴力的概念,分析了家庭暴力的特征.第二部分重点分析了我国家庭暴力的现状,并指出了家庭暴力的危害,分析了家庭暴力的历史、经济和法律三个方面的原因,第三部分提出了家庭暴力的预防对策.树立全社会的关爱意识,完善反家庭暴力的立法,全民参与家庭暴力的防控.强化自我保护  相似文献   

11.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或性虐待.我国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既有传统影响,又有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还有文化素质低下等.但法律制度不健全是最深层次的原因.因此,要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2.
根据联合国1999年12月27日的决议,将每年的11月25日定为“国际消除针对妇女暴力日”,并请各国政府、国际组织和非政府间国际组织举行相应的活动来提高民众对此问题的重视.这些,都说明了“反家庭暴力”是一个世界范围内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很多国家已经陆续出台了反对家庭暴力的单行法规,并规定了很多相应的措施.但是在我国,却仍然还没有相关的反家庭暴力的单行立法.然而,中国各种家庭暴力的有增无减的现实情况急需这部法律的调整,在此情况下,有必要对将来的《反家庭暴力法》加以讨论,并对其中可能涉及的国际元素加以研究.  相似文献   

13.
赵丹枫  高欣 《科教文汇》2007,(9Z):158-158
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中一方对另一方实施身体暴力、精神暴力或性虐待。我国家庭暴力呈上升趋势,其主要原因既有传统影响,又有法律制度的不健全,还有文化素质低下等。但法律制度不健全是最深层次的原因。因此,要健全和完善有关法律法规。  相似文献   

14.
夏希 《中国科技纵横》2011,(12):172-172,120
双性化气质是一种综合的气质类型,指的是一个人同时具有较高的男性气质和女性气质,并同时具备男性和女性的各项优势。众多研究显示,双性化是较为理想的人格模式,双性化个体具有思维敏捷、乐观豁达、独立积极、心气平和等心理品质,双性化的概念已被用作心理咨询的一个指导思想,对儿童性别教育、女性心理健康、婚姻关系的改善、两性平等观念的建立、个体创造性的提升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晶 《科教文汇》2008,(10):155-155
家庭暴力是一般公众和学者近年来最为关注的问题。尽管有法律保护妇女不受虐待,但是家庭暴力案件很少能得到起诉,除非打成重伤或出现致死人命的情况。许多受虐妇女因此丧失了起诉的勇气,不得不继续维持暴力的婚姻关系。有些人甚至去走极端,主张只有用暴力和谋杀的手段才能结束这种关系。中国目前正在展开关于家庭暴力对策的讨论.从立法和司法的角度确认这一针对妇女的暴力罪行,并找到制止此类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家庭暴力日益成为一个全球性的话题,他对家庭及社会构成严重威胁。通过对家庭暴力本质及各国立法概况的研究,认为只有制定一部统一的反家庭暴力法,才能解决这一困扰社会的问题,并对反家庭暴力法的本质规定性和相关内容作前瞻性预测。  相似文献   

17.
慧子 《百科知识》2003,(3):45-46
全国妇联2002年的一项调查表明,在我国2.7亿个家庭中,约有30%的家庭存在不同程度的家庭暴力,其中施暴者九威是男性。一份来自浙江、湖南、甘肃三省的“对妇女的家庭暴力调查报告”显示,在夫妻间发生冲突时,65%的丈夫“不理睬”妻子,2 8%的丈夫“辱骂”妻子;夫妻间冲突时,丈夫“用脚踢”妻子的占12.1%,“用东西砸”妻子的占9.7%,“强迫过性生活”的占5.8%。  相似文献   

18.
家庭暴力不单单是一个家庭内部的事务问题,它已经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尽管现在很多人都已经意识到了家庭暴力,也有许多学者从理论和实践上做了探索,但家庭暴力仍有趋向恶化的形势.从法律层面(实体法和程序法)和人权方面的保护,能有效消除性别歧视,达到消除家庭暴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的和谐幸福才有社会的稳定.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家庭的和睦,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反对家庭暴力,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应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2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只有家庭的和谐幸福才有社会的稳定。家庭暴力严重影响家庭的和睦,进一步影响社会的安定团结,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建立。因此,反对家庭暴力,预防和消除家庭暴力应引起社会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