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34 毫秒
1.
《老子》哲学里的“混成之物”指的是“原气”。它是“宇宙生命”的精华:在自然界,指充斥于宇宙的弥漫物质;在躯体,则是神秘性的生命力,甚或“类激素”。它又体现为能够谐合阴阳二性的第三种气,即冲气;“冲气以为和”,也就是“道生一(混沌),一生二(阴阳),二生三(阴、阳、冲气)”以后“三生万物”的过程,近似科学家所说的“混沌事件”。这种“精”或“精气”学说可以看做宇宙生命“一体化”的原子论。而“精”之内还有更小、更基本的微粒———信,就只好看成“亚原子”了。至于“信”的母型还不清楚,有可能是作为原初“真实”存有的“言”,那也许是宇宙生命的基元话语或“元语词”吧。过去一般看法是墨子的“端”类似“原子”,本文揭示《老子》可能也有特殊的“原子论”。  相似文献   

2.
西西弗斯串 ,就是任取一个数 ,数出这个数中的偶数个数、奇数个数及所有数字的个数 ,用这三个数组成第二个数字串。对第二个数字串重复上述程序 ,为此反复进行 ,最后必得一个数字串是 1 2 3,将数字串 1 2 3重复进行 ,仍得 1 2 3。对这个程序和数的“宇宙”1 2 3就是一个数学黑洞。无论取什么数 ,经过若干次西西弗斯串的所有数字的个数 ,一定会达到小于 1 0。下面就所有数字的个数小于 1 0的数进行研究即可。一个数的偶数个数 ,奇数个数 ,及所有数字的个数不外三种情况。( 1 )偶数个数 ,奇数个数都是奇数 ,则所有数字的个数就是偶数。( 2 )偶…  相似文献   

3.
学完“奇数与偶数”后,笔者安排了一节数学活动课,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对奇数和偶数的认识,在研究中探讨奇数与偶数的一些特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灵活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老子》一书有其完整的哲学体系,老子哲学的展开以“道”为中心,老子对“道”有着多侧面的界定和描述,综括而言,“道”具有宇宙的本原、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人的五官无法把握、“无为”、客观存在、可以认识等特点。老子哲学对孔子有着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论语》中有老子“道”论的明显折射、“无为”思想深刻影响了孔子、谦虚不自满思想对孔子有重要影响、“不言之教”对孔子有明显影响。探讨老子哲学的体系,揭示老子哲学对孔子的影响,对把握先秦哲学的真实脉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现存古塔大约 2000多座,虽然塔的种 类和样式繁杂众多,但塔 的层数却大都为奇数,并 以7至11层的居多,最 多的云南大理南诏塔是 17层。为什么古塔层数 多为奇数呢?这与我国古 代阴阳学说有关。《周易》 云:“阳卦奇,阴卦偶。”古 代数学家把单数称为奇 数,作为“阳”的象征;把 双数称为偶数,作为“阴” 的象征。人生为“阳”,人 死属“阴”。佛教的许多活 动和形象也都采用奇数, 以此来表示清静、上天或 吉祥之意。我国古塔层数为何奇数居多  相似文献   

6.
1.问题的提出 杨辉三角是大家非常熟悉的,如果我们把杨辉三角中的奇数换成1,偶数换成0,便可以得到以下的“0-1三角”了.见图1.  相似文献   

7.
《老子河上公注》是现存汉代为数不多的注老作品之一。从学术史的角度来看,它鲜明地体现了汉代老子注解受到时代思潮——黄老学影响的特点。表现在其宇宙观上,《老子》原文中极少提及“气”,《老子河上公注》则通过重新解释“道”、“一”等概念,引入“气”、“元气”和“精气”等概念,特别突出了气在宇宙万物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和重要性,具有明显的以汉代黄老学为代表的气化宇宙论色彩。  相似文献   

8.
在先秦诸子中,老庄对时空问题的言说较为丰赡透彻。老子将“道”推到宇宙本源的高度,将“万物”与“时空”都涵摄于其中,建构了一个以“道”为核心的哲学体系。因此,老子的宇宙创生论、道论、德论中都自然涵盖了他的时空观念。在老子的思想中,“道”是恒久无限且往复变动的时间本身,是“宇宙时间”;而“德”则是自然天“道”下落到世间人事所呈现出来的状态和过程,是“历史时间”。老子以车辐、埏埴、户牖、盅、橐籥等日常器物为空间喻象,阐明了宇宙天地的虚空本质。道既是虚空的,也是广大无限的,这是老子空间观念的重要义项。庄子在老子的宇宙时空、历史时空之外,开启了与人的存在密切相关的“生命时空”,主要体现在其生死观、时命观、心理时空等方面。庄子以大鹏视角为我们敞开了一个阔大、高渺、无限的宇宙时空,是对老子时空观的深化。老庄的时空观对我国后世的文学、绘画、建筑等艺术审美体验及思想观念都产生了重大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逻辑研究》一书中,胡塞尔对人的意识活动进行了分析,认为意识具有构造对象的能力,这种能力体现在:第一,它可以将散乱的感觉材料综合为统一的对象客体;第二,意识还会将它自己构造起来的对象设定为是存在着的。运用《逻辑研究》中的这一现象学理论来考察老子哲学中的“道”:作为宇宙本体的“道”是老子的意识构造出来的对象,是一种观念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王海瑭先生的《老子道德精神透视》一书,以老子的五千言为本为基准,以老子所处的时代为对照,通过体“道”、树“德”、建“治”三位的建设,从而求得合“和”一体的宇宙人类终极关怀。是一种较新、较客观公正的对老学的阐释和评价。由此出发,有关对老子的所有误读都可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1.
该文用素因子的个数重新定义素数法和归谬法 ,两个渠道采用两种方法归纳出四个定理和三个推论 ,论证了“大于 2的素数都是奇数”.另外 ,利用奇数的性质论证了“每一个大于 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  相似文献   

12.
老子<道德经>以自然和谐为中心,自然和谐是老子思维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自然和谐的本原是大道,<道德经>之"道"是确立道学文化和谐体系的内核.老子述"道"的本原和谐在<道德经>中主要有:生成和谐、品质和谐、构造和谐、内涵和谐、功能和谐等方面,是构成老子和谐理论的内在基础和宇宙生命存在的主要方式.  相似文献   

13.
“超验主义”是“应和”理论的理论背景,也是后来整个象征主义运动和思潮的安身立命之处。作为理论的“应和”与作为主义的“象征”有联系又有区别。其区别在于,前者由波德莱尔提出,而后者是波德莱尔去世后由魏尔伦、兰波和马拉美等所表征出来的;前者是一种哲学美学理论,而后者是一种下降到可操作(实践)层面的“主义”。其联系在于,前者为后者奠定了宇宙观,而后者则为前者“趟”开了向欧洲乃至全球扩展的具体路径。如果说魏尔伦、兰波对作为主义的“象征”的贡献在于对诗歌“音乐至上”和音色相通的呼唤,马拉美的贡献就在于类推、暗示方法的树立。事实上,作为主义的“象征”是将“应和”理论推向全球的一个中介。  相似文献   

14.
一、虚静由哲学向美学、文艺心理学的嬗变最早提出“虚静”这一概念的是老子。他说:“致虚极,守静笃”(《老子》十六章)。老子认为,宇宙的本体就是“道”,它是宇宙间万事万物产生的本原;同时,“道”又是认识的对象,并且是认识的最高目的。因此,人们对于万事万物的认识和观照都要进入到对其本原“道”的观照。然而在老子看来,“道”是“无状之状,无物之象”,具有“恍惚”的特征,一般人对它“视之不见,听之不闻”,“搏之不得”,把握起来十分困难(《老子》十四章)。正是为了认识这种“道”,老子提出了“虚静”  相似文献   

15.
需要巨大资金投入和众多科学家参与的大科研项目是一种大的科研工程,把其称为“大科学”是一种误区,大科学应该是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存在运动演化之道——大道理。中国古代有四大科学:周易大科学、中医中药大科学、汉语言文字大科学、中国哲学大科学。中国哲学思维与西方哲学思维不同,中国是以宇宙大自然为中心,人从属于自然,而西方则以“自我”为中心去考察自然,让大自然从属于“自我”。老子的“三生万物”和庄子的“逾七为化”,是对宇宙大自然整体整合运动演化普遍规律的揭示,是西方任何科学的定律都无法与之相比的。中国科学事业大发展需要学习“田忌赛马”的智慧,走出西方“大科学”概念的误区。  相似文献   

16.
道家、道教、道学是中国哲学史上先后山现的三个重要的学术流派和宗教流派。三者虽有联系但毕竟是有区别的。道家作为先秦时的一个学术流派,创始人为老子,继承人是庄子,合称老庄。其学说中心是“道”。老子第一个提出“道”作为哲学的最高范畴,也是用“有”和“无”解释宇宙本源的第一人。道家之名,  相似文献   

17.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考之远古,初民慑于风云雷电的自然威力,面对高山险峰,常怀崇惧之心。并由此以高山作为祖德、人德的象征而予以喻颂。前者如《诗·周颂·天作》:“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后者如《诗·小雅·  相似文献   

18.
奇数的哥德巴赫猜想相对来讲,奇数的猜想比较容易,因为它是偶数的猜想的推论。如果每个大偶数都能写成两个素数之和,那么我们就能够证明任何大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因为任何奇数减去3都是一个偶数。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研究,历史上第一个重要文献是哈代(G.H.Hardy)和李特伍德(J.E.Littlewood)1921年的伟大论文,在这篇长达70页的文章里,他们提出了圆法。哈代在英国皇家学会演讲时说:“我和李特伍德的工作是历史上第一次严肃地研究哥德巴赫猜想。”虽然此前很多有名的数学家都研究过这个猜想,甚至有人宣布证明了猜想。然而,哈代和李特伍德…  相似文献   

19.
《老子》一书中的“无为”、“清静”,被后世学们曲解成“就是不要制度、法律、化、教育等,使人无知无欲,回到原始社会”。其实,从整个思想体系来看,“无为”的意思是不做局部私欲功利之事,“清静”的意思是消除私心杂念,总而言之,是“大公无私”。庄子把“无为”、“清静”发挥到了极端,使世人视为逃避现实,洁身自好的警世命题。“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被后世曲解成了具体事物,其哲学意义被秣杀了。《老子》被误解了两千多年,是中国化史上的一大遗憾,发扬老子道德思想的光辉是时代所需。  相似文献   

20.
老子哲学的基本概念是“道”,与儒墨显学从伦理道德立场言“道”不同,老子站在关怀世界终极问题的立场上言“道”,“道”乃是老子形上思维的基本命题,是关于世界之“在”的原理和方式,作为宇宙生成,发展的法则,作为人之生存的根据,“在”乃是“无”,“无”:“在”在有“不在”,“无”因此成为《老子》形上思维的核心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