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第16届广州亚运会游泳比赛赛况进行深入分析,以丰富的数据剖析当今亚洲泳坛格局的变化、中日韩三国的实力对比,得出结论如下:中国以24金54枚奖牌位列奖牌榜首位,日本以9金39枚奖牌位居奖牌榜第二位,韩国以4金13枚奖牌位列奖牌榜第三位。本届亚运会中国队以绝对优势,将老对手日本队远远的甩在身后,实现中国游泳队在亚运会上取得的最佳成绩。男子项目中国与日本奖牌总数相同,但金牌榜上日本以9枚金牌领先于中国的7枚,冲金实力更为强劲。女子项目中国选手以17枚金牌位居金牌榜和奖牌榜之冠;而位于奖牌榜第二的日本女子队竞没有金牌入账。本届亚运会韩国的朴泰桓最为突出,一人独得男子100米、200米、加0米自由泳三项个人项目金牌,并获得7枚奖牌,成为本届亚运会游泳比赛获得最多个人项目金牌和最多奖牌的运动员,其实力不可小觑。  相似文献   

2.
不出所料,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北京亚运会上,金牌、奖牌、总分全部获得第一,取得了金牌数的“三连冠”。而增长的幅度之大,确实又出乎意料之外,金牌增加89枚,几近一倍,总数183枚金牌,是南朝鲜和日本两国总和(92枚)的一倍,三分天下有其二,占总数310枚的59%还多一枚,超过了亚运历史上金牌比率最高的一次(日本,59%)。怎样保持住自己在强项上的优势?怎样在今日大捷的基础上争取在下届广岛亚运会上顶住东道主的冲击,保住金牌第一?如果盲目以183枚金牌为依据,认为中国已强大到无人能够撼动自己目前的优势的话,就有可能在放松戒备后,被东道主挤下  相似文献   

3.
2014年10月4日,仁川亚运会在韩国落下战幕,中国体育代表团在此次亚运会上共获得151枚金牌、108枚银牌和83枚铜牌,蝉联亚运会总成绩第一.本届亚运会争夺异常激烈,诸多项目成绩达到了世界最高水平,中国体育代表团克服困难,顽强拼搏,不仅运动成绩保持在亚洲的绝对领先的优势,也展现出中国年轻运动员的良好风貌.  相似文献   

4.
走向成熟的中国高尔夫球章纪广岛亚运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捷报频传,每天大把大把的金牌进账,令国人眼花纷乱,以致人们对银牌、铜牌变得漠不关心.电视、广播、报刊、杂志也都把焦点集中到了冠军们的身上。但中国体育代表团奖牌榜上的两枚奖牌是值得人们记住的.这就是...  相似文献   

5.
《新体育》2011,(1):54-56
印度为广州亚运会投入很大,共派出626人的庞大代表团,参加了42个项目中的37个,但不成比例的是,最终成绩却有些尴尬,14枚金牌、64枚奖牌,位列金牌榜第六。尽管如此,这已经是印度亚运代表团自1982年新德里亚运会以来表现最好的一次了,尤其在田径项目中一举夺得5枚金牌,比上届多哈亚运会时有了很大进步(多哈1枚)。  相似文献   

6.
冯云,湖南岳阳人,1976年2月23日出生,身高1.70米,体重60公斤。在2002年釜山亚运会女子100米栏决赛中,这位湖南姑娘以12秒90的成绩获得了她梦寐以求的金牌。对于冯云来说.这是她第一次参加亚运会,第一次获得金牌;而对中国体育代表团来说,是参加亚运会以来获得的第800枚金牌。  相似文献   

7.
数字     
《游泳》2014,(5):19-19
24/99月19日至10月4日,第17届亚洲运动会将于韩国仁川举行,在泳池中,中日又将上演一场大战。而在中日2010年广州亚运会游泳项目比赛中,中国队共获得24金16银14铜,奖牌总数54枚。日本队获得9金18银12铜,奖牌总数39枚。中国队获得的24枚金牌中,女子项目17金,男子项目7金。日本队获得的9枚金牌则全部来自于男子项目。  相似文献   

8.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1):F0002-F0002
在刚刚结束的温哥华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了5枚金牌、2枚银牌、4枚铜牌。共11块奖牌的优异成绩,实现了冬季竞技体育的历史性突破,为体育大国向强国迈进做出了贡献,为国家争得了荣誉。  相似文献   

9.
第20届冬奥会于2006年2月26日在意大利古城都灵闭幕。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 奖牌总数超过历届,首次实现奖牌“双位”数。更令人兴奋的是,一些落后项目取得了进步, 实现了运动成绩稳中有升的目标,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文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   

10.
《少年体育训练》2006,(3):F0002-F0002
第20届冬奥会于2006年2月26日在意大利古城都灵闭幕。在本届冬奥会上,中国体育代表团获得2枚金牌、4枚银牌、5枚铜牌,奖牌总数超过历届,首次实现奖牌“双位”数。更令人兴奋的是,一些落后项目取得了进步,实现了运动成绩稳中有升的目标,取得了运动成绩和精神明双丰收。  相似文献   

11.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多哈亚运会上以165枚金牌、316枚奖牌,金牌数再创历史最好成绩,举世瞩目。盘点中国军团,需要我们知已知彼,冷静分析得与失,二年后的北京奥运会对中国运动员来说,才是真正的大考,我们未雨绸缪,同时大考之后,中国竞技体育的发展该如何走,我们称之为后奥运发展,建立和完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新的体育的职业化、社会化,从而实现中国竞技体育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笔者对刚结束的广州亚运会和2008年北京奥运会中国奖牌分布状况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目前我国竞技体育的优势项目、弱势项目和劣势项目。并对照2012年伦敦奥运会设定的比赛项目,提出我国参加下届伦敦奥运会在备战对策和参赛策略上的几点建议:①保持和稳定优势项目的夺牌强势。②挖掘弱势项目中个别小项的夺牌潜力。③抓好新设项目同一起点的竞争。④暂时放弃毫无夺牌希望的劣势项目。力争下届伦敦奥运会继续保持金牌和奖牌总数位居世界前列,实现我国从体育大国迈向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3.
主要运用数理统计、文献资料调研等研究方法,对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第29届奥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运动员的组成结构以及分省(市)、项目、性别等交叉分析及获得的金牌和奖牌数量进行统计。研究认为,参加第29届奥运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是一支年轻、富有朝气的队伍,运动员学历层次普遍较高,运动员形态普遍高大、壮实;经济发展对奥运奖牌数呈现正相关,以省(市)GDP总量为自变量,把奖牌数(人次)作为应变量,得出每增加1 000亿元的GDP,奥运会奖牌数量(以人次计算)增加0.487块;"阴盛阳衰"现象单纯从取得奖牌或者金牌以项目为单位统计表现得有所改善,但以获得奖牌数量以运动员人数统计,这个现象还依然很严重;获得金牌和奖牌的项目主要集中在以技能主导类为主的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上,而在田径、游泳和三大球等集体项目上竞技水平依然很低。  相似文献   

14.
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伦敦奥运会中、美男子项目所获得的奖牌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得出:金牌竞争力基本相当,男子项目获得的金牌数并列第一,但我国的奖牌总数不及美国;参赛分项少于美国,获奖分项多于美国;我国奖牌主要集中在跳水、竞技体操、羽毛球、举重、乒乓球等技能主导类的我国传统优势项目上,而美国的奖牌则主要集中在奖牌大项---田径和游泳这两个分项上,我国在田径、游泳上的实力与美国有一定差距。  相似文献   

15.
为了预测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奖牌数及其排名,从历届奥运会奖牌数据中,选取对奥运会趋势预测有代表性的数据,用计量经济、时间序列分析等方法,在理论意义、统计检验、计量检验通过的条件下,对奥运会体育强国奖牌数进行趋势预测。结果显示:预测伦敦奥运会中国队将取得46金16银37铜,合计99块奖牌,金牌数保持第1,奖牌数至少是第2名,并对中国队参赛提出一些建议,并说明预测方法应用的条件。  相似文献   

16.
运用文献资料调研、数理统计、归纳等方法,对中国第23—29届夏季奥运会金牌榜的走向以及金牌项目的分布特点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夏季奥运会金牌榜项目的构成呈"倒金字塔型",整体特征是:传统优势项目继续领航金牌榜,潜优势项目突破,弱势项目依然呈低迷状态。整体上金牌榜的走向呈递增趋势。夏季奥运不同项群的金牌项目的区域分布的"核心阵营"主要集中在广东、湖南、湖北、浙江、江苏、北京、辽宁、上海、山东9个地区,金牌榜的总贡献率达到了69.33%。金牌项目的区域分布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东中西三大地带上表现出明显的三级梯度特征,即自西向东金牌贡献率的排序依次为西部(7.84%)(中部(24.69%)(东部(67.47%)。同时,获得夏季奥运金牌项目的男女运动员比重开始逐渐中和,"阴盛阳衰"的局面逐渐扭转。  相似文献   

17.
从28届雅典奥运会的301块金牌争夺结果发现,尽管美国金牌总数居世界首位,但整个金牌分布格局发生了质的边话的变化.中发国军团跃月居第二,作者从奖牌分布,强弱项目几个方面分析,以期给中国备战2008北京奥运会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8.
采用数理统计、比较研究等方法对中国自1984年以来参加的历届夏季奥运会所取得金牌的数量及项目分布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中国女子获得的金牌数多于男子,混合的金牌数呈减少的发展趋势;对历届夏季奥运会获得金牌项目数量进行分析,个人项目获得金牌不断取得进步,集体性球类项目有待加强;中国参赛运动员获金牌数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从第27届夏季奥运会后中国获金牌数在各参赛国中排名较稳定.  相似文献   

19.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对比分析法以及数理统计法,对我国男子田径队与广州亚运会获得金牌的其中五项个人项目(100米、110米栏、20公里竞走、三级跳远以及撑杆跳高)在第9—16届亚运会及第22—29届奥运会上的最好成绩进行统计与对比分析,以期获悉这些项目的发展趋势,同时对这些项目在伦敦奥运会上的冠军成绩进行预测,为我国田径运动训练实践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