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就其内容和任务而言 ,不外乎“教书”和“育人”。如果说 ,传授知识———“教书”是教学的中心 ,那么 ,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道德情操教育———“育人”则是教学的基础。能否做好“育人”工作 ,不但关系到“教书”成效的高低 ,而且还决定着整个教育的成败。本文拟就“育人”工作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一、正确认识“育人”在教学中的基础地位“育人”是构成整个教学活动的重要内容之一 ,是“教书”的基础。学习是一项极其艰苦的脑力劳动 ,学校生活也永远无法和温暖舒适的家庭生活相比。独生子女的增多 ,社会上享乐主义的泛滥 ,以及歌厅、…  相似文献   

2.
学校就其目的和任务而言,不外乎“教书”和“育人”。如果说传播知识——“教书”是教学的主体,那么对学生进行广泛的思想道德教育——“育人”则是教学的基础。能否做好育人工作,关系到整个教育的成败。由于  相似文献   

3.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教书难,这是大部分老师的共同体会,但相比育人来说,育人更难。从终极目的来看,“教书”是为了“育人”,育人才是教育的根本指向。能教书不会育人,极大部分教师都处于这个层次。把满座的学生都转换成分数,用分数来定“优生”、“差生”。教师自己也以分数来衡量自己的成绩,为能教出高分而沾沾自喜。会教书又会育人的教师属凤毛麟角了,占的比例不高。育人的人是把学生当“人”看的,眼里看到的是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分数。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名小学教师,我时常问自己,教育是什么?在新时期新形势下“教书”和“育人”孰轻孰重?新教育到底应该留给学生什么?我一直不停地思索着、实践着……。[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加强学生生命教育的内容与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与学生、学校、教师有关的杀人、自杀、他杀、互相残杀,伤害致死以及因火灾、地震等自然灾害和煤气中毒、用电、饮食、体育活动、交通事故等突发或意外因素造成的丧失生命事件频频发生,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而学校作为教育学生的主阵地,在这里出现如此多的惨剧,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反思。教育,概言之,就是教书和育人,其中育人比教书更重要,然而出于种种原因,我们的学校和教师现在只是在“教书”,忽略或淡化了“育人”。教育的起点应该是“人”,而生命是人存在的基础,所以“生命教育”是教育的基点,  相似文献   

6.
张艳玲 《课外阅读》2011,(7):184-184
《中小学德育大纲》指出“寓德育于各科教学的内容和过程之中,是每一个教师的职责。”“教书”“育人”两者同等重。忽视其中的任何一部分都是教师的失职。  相似文献   

7.
数学教师也应做到教书育人裴崇峻教书与育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所谓“教书”是指包括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和科学实验等环节在内的全部教学过程,而“育人”是指培育人才。教书与育人两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教书是育人的手段,育人是教书的目的。在成人高校中,部分数学教师...  相似文献   

8.
白涛 《陕西教育》2011,(1):83-83
自从人类有了真正意义的教育开始.“教书”和“育人”就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我们应努力去挖掘“人性”知识.建构数学“人性”知识体系,加大“人性”教育力度.提高学生的人文修养.使他们从小就能做个文明的现代人。  相似文献   

9.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戏称自己是“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不妥;细加推敲,其中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认识误区:第一,从教育目的来看,我们的宗旨并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终极目标是“育人”。第二,从教育内容来看,我们也并不是仅仅用“书”来教育学生。诚然,“书”是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但物化了的书本在很多情况下每每会显出它的“功力不济”来。  相似文献   

10.
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其中“育人”是核心,教书的目的是为了“育人”。正如我国杰出的教育家徐特立所说:“教师应该既是‘经师’,又是‘人师’。‘经师’是教学问的,而‘人师’就是教行为,是教学生怎样做人的——教师应该是‘经师’和‘人师’二者的合一。”学生的内心世界是极其丰富的,也是多变的,而且学生不是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把心灵的窗口向老师敞开,所以要洞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相似文献   

11.
王少墦 《科学教育》2006,12(5):48-49
教师的天职是“教书育人”,“教书”是手段,“育人”才是目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思想教育是师生心灵的接触,灵魂的碰撞,是教师用生命与学生的对话。在教育教学中,要教好书并不太难,而要育好人却并非易事,笔者认为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必须在建立新型的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正确看待学生是前提育人先知人,有知人之明,才会有育人之法。首先,教师在看待学生时要认识到学生是平等的人,有个性的人。青少年学生心目中渴求尊重、民主、平等,他们个性突出,人格尊严意识强烈。教师要认识…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认为, “三育人”一方面体现了育人的全面性即全员育人,另一方面体现了教书、管理、服务和育人的内在统一性。深入理解“三育人”的内涵,树立正确的育人观.进一步推进“三育人”工作,是新形势下开创高校育人工作新局面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3.
日前,我们学校举行了徐玉卿教学实践研讨会,研讨徐玉卿从教四十年的“育人”与“教书”两方面的教育实践。徐玉卿老师有一篇《我奋斗的四十年》的文章,写得很朴实,讲了自己在苏州十中讲坛上“育人”与“教书”两方面的探索和甘苦,言如其人。  相似文献   

14.
高校“两课”教学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增强“两课”实效性,教书与育人并举是关键。其中,教书是智育,是知识教育;育人是德育,是思想教育。“两课”教学中,教书与育人相结合就是要把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有机融于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15.
不少教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性地将自己戏称为“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这句话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来看,我们的宗旨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其终极目标却是育人;第二,从教育内容来看,我们也并不仅仅用书来教育学生。自然,书虽然是我们教育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媒介,而教育者自身的人格力量、表率作用却常常会在育人过程中产生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悄无声息地感染着受教育者的心灵,塑造着受教育者的灵魂。古人所谓的“言传身教”中的“身教”二字。所体现出的正是施教者在教书之外的一种潜在的力量。  相似文献   

16.
“教书育人”应当是“通过教书来育人”,“育人”比“教书”更重要 最熟悉的,往往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提起教师这种职业,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句话。作为教师,在陶醉于“工程师”美誉的同时,往往忽略了“(塑造)人类灵魂”这个词语。珠不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既是对人民教师的尊重,更是人民教师的职责。  相似文献   

17.
教育中有两个元素,一是教师的“教”,二是学生的“学”。对这两个因素的关系进行分析,我们会发现教育的目的不是“教”,而是如何促进学生“学”;教师的“教”只有通过学生的“学”才能真正转化为教育生产力。也就是说,学生的“学”是决定因素。陶行知先生将这种关系概括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相似文献   

18.
教学工作中的“教”与“学”构成了一对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由于教师的工作在于“教”,教学生怎样学,学什么,起“导演”和“指挥”的作用,学生的任务在于学,学什么,学了怎样用,充当“演员”与“歌手”的角色,这就使教师既教书又育人成为可能。只有将教与学的行为与内容完全统一起来,才可能获得教书育人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满堂课地灌输语言知识,学生被动地听讲,做记录,不但容易培养出高分低能的“哑巴”外语人才,也不利于育人。这是一种失败的教育。教书离不开育人,育人不仅仅是学校做思想政治工作人员的任务,…  相似文献   

19.
王淦生 《今日教育》2011,(11):41-41
不少老师在谈及自己的职业时,习惯将自己戏弥为“教书匠”。粗听之,这种说法并无多大的不妥;然而细加推敲,它却包含着两个明显的错误:第一,从教育目的上来看,我们的宗旨决不在于(至少不仅仅在于)“教书”,教书只不过是一种手段,而其终极目标是“育人”;  相似文献   

20.
我们有时会听到这样的议论:某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其实,从广义上讲,世界上没有只教书不育人的教师,因为教师用纯正的思想教育学生,用高尚的道德情操陶冶学生,是育人;用文化科技知识武装学生的头脑,是育人;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提高学生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是育人;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也是育人。看来,人们之所以说某教师只教书不育人,只能是从狭义上讲的。狭义上的“教书育人”指的是:教师在各科教学中,自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