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宋元之前的泛戏剧倾向在我国古代传统文化中,人们习惯把各种游戏性、娱乐性的技艺泛称作“戏”或“剧”,故有角抵戏、百戏、参军戏、杂戏、杂剧等诸多说法。但在何为戏剧这一根本问题上,宋元之前並没有形成共同的或比较一致的看法。人们关于戏剧的种种认识,都带有明显的泛戏剧倾  相似文献   

2.
试论元剧的繁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古代戏剧的形成,曾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孕育、萌芽和发展成熟的时期。大约在十二世纪至十三世纪的前半世纪,也就是我国宋、金时代,从秦、汉以来的巫、优孟、百戏、角抵戏、代面、踏摇娘、参军戏等表演伎艺和不成熟的戏剧表演,逐渐形成了有四五个固定角色表演故事的杂剧和院本,还有流行在浙江温州一带的戏文。虽然,除戏文《张  相似文献   

3.
我国的戏剧艺术有着悠久的讽谏传统。早在戏剧萌芽状态时期,讽刺艺术就孕育在我国最早的职业演员——先秦时优人的表演之中了。秦以后,两汉百戏中的“俳优侏儒之戏”、唐朝的参军戏、宋代的杂剧也都是以讽刺、箴谏为主要表现内容。在它们的相互演变过程中,不但始终把讽刺作为“托讽匡正,箴谏朝政”的主要手段,而且逐渐丰富完臻了戏剧的表演艺术,为我国戏剧的正页——元杂剧的登台拉开了帷幕。元、明、清  相似文献   

4.
《辅导员》2014,(13):62-62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有的地区叫“皮猴戏”“纸影戏”等,是用灯光照射兽皮或纸版雕刻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戏剧。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皮影,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5.
“撮泰吉”从四个方面充分体现出它的戏剧艺术性:一是演员扮演角色,当众表演一个含有矛盾冲突的故事;二是具备演员、角色、观众三位一体的戏剧特质;三是其语言唱腔、服饰道具、舞蹈乐器等方面的艺术性;四是具备戏剧的表演虚拟性(象征性)、程式性和综合性.所以说,“撮泰吉”是彝族一出古戏,是一出仪式程式和戏剧因素兼备的傩戏.既不能凭其民俗事项的内容,来否定其戏剧性形式.同时,说其是“一种健全的戏剧形态”,亦过之.  相似文献   

6.
阳戏主要流布于我国西南地区,上演的剧目主要有祭祀仪式戏、世俗戏和仪式世俗混合戏三种基本类型。仪式性阳戏演出旨在实现驱鬼逐疫、祈福庆丰、酬神还愿的祭祀功能;仪式世俗混合性阳戏是在仪式程序的框架内演出世俗内容;世俗性阳戏包括历史演义、家庭生活、婚姻爱情、社会生活、民间传说等题材,表演旨趣侧重展示戏剧的艺术审美。阳戏的三种形态反映了传统戏剧发展的基本线索。  相似文献   

7.
皮影戏     
《初中生》2013,(9):62-63
皮影戏是中国汉族民间的一门古老传统艺术,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灯光照射善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是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8.
祭仪剧:中国民间戏剧的重要形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特意提出“祭仪剧”这个戏剧概念,认为“祭仪剧”是留滞于民间的以驱凶纳福为宗旨的祭祀仪式及其相关的故事化表演。祭仪剧具有祭祀仪式与戏剧演出的双重属性,它是一种有别于传统戏剧艺术的、独特的戏剧形态,具有民俗性、质朴性、自娱性三大特征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2015,(7):56-60
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由人操纵兽皮或纸板做成的玩偶进行表演的戏剧表演形式,是中国汉族民间广为流传的傀儡戏之一.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用手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着浓厚的乡土气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戏曲以歌舞演故事,它与戏剧不同,戏剧指“五四”以来引进的西方戏剧,以话剧为代表,当然,有时戏剧二字则包含二者在内,但戏曲和戏剧,概念不同,内容有别,二者虽然都是所谓的“戏”,然而它们在“戏”的内容,“戏”的形式,“戏”的美学原则有差别。  相似文献   

11.
<正>皮影戏又称“影子戏”,是一种用兽皮或纸板做成人物剪影用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站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乐器演奏,有浓厚的乡土气息。皮影戏在我国各地广泛流行,并因各地声腔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2.
有一种艺术,是完整的戏剧,比莎士比亚早1800年;使用影像,比卢米埃尔发明的电影早2100年。这种艺术是中国独有的,这就是皮影戏。皮影戏,又称“影子戏”、“灯影戏”、“土影戏”等。它是用灯光照射在兽皮或剪纸做成的人物、动物、景物等图案上,由艺人操纵,并配以音乐来演唱,形成活动或静止的画面,来展示情节,表演故事。  相似文献   

13.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它与一般表演在角色扮演等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游戏性。这就是说,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目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表演游戏是按照童话、故事中角色、情节和语言,进行创造性表演的游戏。”〔1〕它与一般表演在角色扮演等方面虽有相似之处,但也有自己的特点,即游戏性。这就是说,表演游戏是幼儿自己“自娱自乐”的活动,幼儿只是因为“有趣好玩”而在“玩”,他们并不是在为“观众”表演。事实上,他们心目中并没有“观众”,他们也根本不在乎“观众”。表演游戏是深受幼儿喜爱的一种游戏,对于幼儿的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一、表演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意义(一)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认知的发展表演游戏能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布诺克(Block)等认为创造性表演能促进…  相似文献   

15.
释比戏是集祭祀活动与戏剧故事表演为一体的,富有宗教色彩的羌族民间戏剧,音乐与文化相结合,表现了羌族独特的艺术风格,为羌族的文化遗产,在羌族文化传承中的有十分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图书区里的绘本故事《小蝌蚪找妈妈》深受幼儿的喜爱,基于此我园开始了戏剧主题活动的研究。在小班戏剧主题“小蝌蚪找妈妈”实施过程中,教师以幼儿经验与兴趣为依据,通过绘本阅读、区域游戏、舞台表演等形式,引导幼儿逐步深入学习,丰富相关经验,开展戏剧主题表演活动。  相似文献   

17.
戏剧游戏能让学生在游戏中增强兴趣,发展创造力、合作力和表达力。基于“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戏剧教学实例,运用丰富案例,探讨了游戏在戏剧教学中应遵守的原则:适切性和参与性,以及在准备期及表演期中多样化的戏剧游戏选择,还指出了戏剧游戏应注意的事项:明确规定、指令语清晰、语言“i+1”、全英...  相似文献   

18.
昆曲具有着古典戏剧文学的最高品位、古典音乐文化的最后遗存、古典戏剧表演的完美体系。发源于江苏昆山,至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的昆曲,是中国的“雅文化”,被称为中国戏曲的“百戏之祖”。中国人的音乐韵律、舞蹈精髓,文学诗性和心灵境界,尽在昆曲之中。  相似文献   

19.
当下,幼儿园中的表演游戏存在目的功利化、表演游戏行为程式化、表演游戏环境结构化等不合理样态。教育实践应回归表演游戏的本质,即表演游戏是幼儿“内在驱动”的游戏活动、是故事探索活动、是在社会互动中发展的。探索有效指导幼儿表演游戏的应然取向要尊重幼儿内在的游戏意愿,基于幼儿的经验特征去支持幼儿表达对故事的理解,保持表演游戏场域的开放性。  相似文献   

20.
郭学智  崔新平 《天中学刊》2006,21(6):101-103
百戏是指流行于两汉的各类竞技、杂耍、幻术以及乐舞、俳优和动物戏等多种艺术形式。汉代的百戏,源远流长,内容丰富,种类繁多,表演形式多种多样。经济的繁荣为汉代乐舞百戏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百戏也是中外文化相互交流、相互融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