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庆读本》是展示巴渝文化基因和重庆深厚文化底蕴的载体,是激发人们认识重庆、了解重庆、热爱重庆、建设重庆热情的文化窗口。尽管它尚未尽善尽美,但也是传承经典、弘扬经典的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2.
到2008年为止,由《重庆日报美国版》、《重庆日报澳洲版》和《重庆日报欧洲版》组成的重庆日报海外版已经整整创办了十年。  相似文献   

3.
重庆轨道交通作为重庆城市名片之一,在塑造城市形象上有着突出成效.而重庆独特地形背景下的文化景观是乘客第一时间接触并感受到的传播媒介,是人们脑海中形成的对于重庆的第一印象.本文通过实地观察与梳理重庆轨道交通文化景观,分析其在地域文化视角下的主要特征与传播特点,研究如何更加科学地通过重庆轨道交通文化景观传播地域文化、塑造重庆都市形象.  相似文献   

4.
重庆是一座具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重庆读本》彰显了巴渝文化基因和重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是重庆“登高望远、负重自强”的城市精神的典范文本!  相似文献   

5.
在重庆农村改革的进程中,由市委主办主管的《重庆农村报》(重庆日报农村版)其12年的办报历程,曾为重庆农村改革起了推进器作用,在重庆农村干部群众中留下至今难忘的印象。  相似文献   

6.
陈玲 《东南传播》2018,(8):39-40
有着"山水之都,美丽重庆"口号的重庆,其水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水文化和长江流域水文化的重要构成内容.本文旨在探讨重庆水文化的内涵,分析重庆水文化在城市形象宣传片是中如何再现与传播,从而建构一个以水为核心的重庆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7.
不断改革和创新重庆卫视,让重庆卫视成为推进重庆开放的先导力量,展示重庆形象的第一名片,提升重庆软实力的核心媒体,是重庆卫视肩负的重大责任。  相似文献   

8.
丁汉青  杨雅 《青年记者》2012,(13):74-75
2012年3月15日,重庆卫视晚间《重庆新闻联播》播出结束后,荧屏上出现了一条某品牌酒类广告.这是重庆卫视去年高调宣布打造红色"公益频道"之后,播出的第一条广告.虽然随后重庆卫视相关负责人对此表示不便回应,但是"重庆卫视启动广告部招聘计划,即将重回地方卫视收视战场"的言论却在微博上不胫而走.事实上,自进入2012年起,重庆卫视便悄悄变化着:  相似文献   

9.
韦文杰 《青年记者》2012,(23):13-14
"五个重庆"是由中共重庆市委三届三次全会提出,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的系列民心工程的总称."宜居重庆"作为"五个重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通过本埠媒体的宣传报道不断被市民所认知,取得了良好的传播效果.重庆工商大学融智学院课题组受重庆市教委委托,通过网络调查的方式,对本埠媒体"宜居重庆"新闻报道的效果进行研究,以便更好地进行"宜居重庆"宣传,推动"五个重庆"民心工程建设.  相似文献   

10.
陈广猛 《兰台世界》2016,(15):128-131
抗战时期的中英关系,以1941年12月太平洋战争的爆发为界,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而伴随着中英关系的起伏,英国驻重庆使领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1937年11月,国民政府作出西迁重庆的决议,随即英国驻华大使馆人员离开南京转赴武汉,最终又迁往重庆。虽然在1938-1943年日军对重庆进行大轰炸过程中,英国驻重庆使领馆损失惨重,并经历搬迁。但无论是以英国驻华大使卡尔、薛穆等为代表的中英官方交往,还是以李约瑟、英国议会访华团等为代表的中英民间交往,围绕着英国驻重庆使领馆这个舞台,都为维系战时中英关系作出了贡献。而英国大使馆抗战时期迁移重庆的这段经历,也成为重庆与英国发展友好关系的重要历史渊源。  相似文献   

11.
朱东  赖丁 《新闻导刊》2009,(5):51-52
重庆在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就拥有了一个现代化大都市的经济结构、文化基础。重庆的广播发展,也走在了全国的前例:新中国成立之初,“西南广播电台”就响誉中国;1950年变更为“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其人员结构、技术传播能力都在国内领先。1988年12月25日,“重庆经济广播电台”的开播,预示着重庆广播改革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之后,“重庆商业广播电台”等系列台的涌现,带来重庆广播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重庆直辖市的设立,为重庆的发展史掀开了新的一页。为了与直辖前相区别并对直辖市寄予厚望,人们亲切地将重庆直辖市称为新重庆。新重庆肩负着"努力把重庆建设成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探索大城市带大农村的新路、搞好三峡库区开发性移民的三项战略任务;面临着关系全局的一百万移民、"九五"期间三百三十六万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振兴老工业基地和防治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的四大难题。这既是罕见历史的机遇,又是空前严峻的挑战。新重庆为什么会崛起?崛起的新重庆将如何发展?新重庆的崛起对中国中西部经济的发展将有什么影响?这些已经…  相似文献   

13.
重庆大轰炸证人证言档案具有来源直接、可靠,内容真实、立体等特点,对于丰富重庆大轰炸档案的馆藏数量与结构、还原重庆大轰炸时期的历史事实、构筑有关重庆大轰炸的民族立体记忆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杨驰原 《传媒》2012,(9):32-35
正《传媒》与重庆报业、与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有不解之缘:2004年第9期,《传媒》策划刊发了关于重庆报业的专题——《报业第四城》,时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副总裁、总编辑的牟丰京接受了采访,谈了自己对重庆报业现状和发展的认识;2009年第4期,《传媒》以《重庆报业生态调查》为题,采写了一组文章,采访了时任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总裁陈夷茁;现在,借参加重庆日报60周年庆典之机,《传媒》再次走进重庆报业,走进重庆日报报业集团。  相似文献   

15.
在庆祝重庆解放40周年,建市60周年、定名800周年之际,《重庆·一个内陆城市的崛起》一书问世。从此,重庆有了第一部城市通史。重庆是座国际性的历史文化名城,确有很多东西可写。但是,要写出重庆的通  相似文献   

16.
孙艳君  邵薇 《今传媒》2011,(11):61-63
重庆卫视改版,不再播出商业广告。改版后的重庆卫视有了某些公共属性。通过对重庆卫视的改革进行概括地分析,认为这是对公共电视在中国的初步实践。承认我国政府对公共电视的影响不可避免,在这种形式下应重点改变商业对电视媒体的影响,这才是首要做的。通过对重庆卫视改革的背景和产生的影响反映中国目前电视市场环境和公众的意愿观点,探讨如何在重庆改革的基础上更好地发展公共电视。此文的独特性在于站在重庆卫视最新改革的实践中研究公共电视的发展,脱离了纯理论的"纸上谈兵"。  相似文献   

17.
方言剧是以本土地域文化为创作背景,通过方言来言说生存在本土地域空间内市民生活的特殊剧种,观众可以通过对剧中地理人文景观和市民生活风貌的描绘来感受城市风貌及其精神内涵。本文选取重庆方言电视剧和方言栏目剧为研究对象,运用文本分析法,对重庆方言剧叙事与重庆城市形象建构间的种种策略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认为,重庆方言剧通过以方言为主的叙事语言、平民化的叙事立场来建构重庆城市形象,真实地展现出重庆处于发展转型时期的城乡结合的城市风貌以及仗义豪迈的市民个性。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陪都"重庆的报业竞争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炬 《今传媒》2005,(9):40-41
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1937年12月1日,国民政府在重庆正式办公。1940年9月6日,国民政府发布通令,定重庆为战时“陪都”。重庆的人口在“八·一三”淞沪抗战以前有三十万多人,本地人占百分之九十五。据《重庆通史》载,成为“陪都”后,1938年重庆人口为53万,1941  相似文献   

19.
在竞争激烈的重庆报刊市场上,重庆日报报业集团面临着从未有过的挑战与机遇。重庆日报报业集团资产从小变大,实力由弱变强,报纸品种由少到多,多种经营从无到有。在国际资源全球化,资本全球化的形式下是不是追求销售收入最大化,利润最大化就是财务管理的终极目标?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既是宣传媒体,也是经营实体,  相似文献   

20.
《出版视野》2010,(1):F0004-F0004
2009年12月28日,重庆五洲文化传媒集团有限公司正式挂牌成立。 重庆五洲文化传媒集团是重庆出版集团控股企业,由重庆出版集团、重庆五洲书韵图书发行有限公司、重庆国鹏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成立,注册资金8000万元,新公司董事长由重庆出版集团副总经理曲艺担任,总经理由五洲书韵董事长徐登权担任。公司的主营业务将以教育类图书为主,在全市教育类图书中占有相当规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