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阿财 《家教指南》2006,(6):162-167
本文通过对写本学,又称为手稿学的界定及其对敦煌写本研究之重大意义为论点,充分论证了敦煌写本中出现的俗字与写本时代之间的关系,与写本真伪的关系以及敦煌写本俗字可供探究写本性质与来源的重要参考价值,以为写本学的建立,意义深远,既是研究敦煌文献的基础,也是研究日本古写经,乃至于汉字文化圈中的韩国、越南汉文写本的重要文献基础.  相似文献   

2.
敦煌俗字研究取得的丰硕成果,为解读东亚写本提供了利器,对于流散于海外的汉籍写本的释录,更是打开了一条通道.同时,域外汉籍写本特别是东亚写本的研究,也会反过来促进敦煌研究的国际化.日本奈良正仓院所藏<圣武天皇宸翰杂集>保存了我国晋唐时期佛教文学的珍贵资料,而现有的释录还存在颇多值得商榷之处.借助敦煌俗字研究的成果,可以解决该写本释录的许多疑难问题,也为晋唐俗字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视野和参照.  相似文献   

3.
敦煌写本集中于9、10世纪,处于中国抄本(写本)时代的鼎盛期。探讨敦煌诗歌写本的传播,重在写本形态。敦煌诗歌写本以集抄类型的诗集为主,其传播特征体现为:手抄复制;诗集名称、作者、编者信息缺失严重;无明确的编集思想;抄写体制随意;异文现象突出。之所以形成这些特征,首先在于抄本时代以自抄自用为目的的读者传写模式;其次,由于抄本传播中"定本"观念的差异;第三要考虑到敦煌的地理位置与敦煌文献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4.
敦煌写本省代号在东亚写本中曾普遍使用.不仅古代日本、朝鲜的汉文写本较多使用省代号,而且这两个国家的本民族文字的写本也使用多种省代号.日本、朝鲜学者根据本国语言文字的特点,还创造了自己独有的省代方式.省代号的知识对于这两国古代文学的翻译研究十分重要,也是东亚写本学研究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5.
日本平安时代前期的《东大寺讽诵文稿》,大体是佛教法会读诵的愿文、表白和教化文,以及法筵讲话的讲稿和札记。内容和写法袭用中国愿文,且用字也反映了敦煌写本的特点,堪称敦煌愿文的域外姊妹篇。在日本,关于它的研究还多停留在日语训读方面。敦煌写本研究的成果,为准确解读提供了有力手段,而将敦煌写本的研究扩展到东亚写本的研究,将会使敦煌学获得更为广阔的国际交流的空间。  相似文献   

6.
数万卷的敦煌写本,保存有丰富的人名资源,利用这些人名在不同写本中的重复出现,可以对一些敦煌写本进行断代.本文以具体例证对这一方法的具体使用方式进行了探讨,同时也指出了它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7.
马筑 《家教指南》2005,(2):84-87
斯坦因窃自敦煌、新疆的古藏文写本现藏于大英图书馆.这批写本经过国际敦煌学、藏学界长期的整理和研究,已基本构建起一套包括编号、规格、编目和转写等内容的文献系统.本文着重介绍国外学者研究其中社会历史文书的概况与精华.  相似文献   

8.
敦煌俗赋与敦煌当地民众存在着密切关系。敦煌俗赋写本的题记可说明部分俗赋由学郎书写,与文本字迹不同的题记显示十世纪的敦煌存在传阅俗赋的事实。与敦煌俗赋抄写于同一写卷、字迹一致的蒙书等文献暗示部分俗赋具有与同抄文献相似的性质,是当地民众的通俗读物。见于写本余白的俗赋标题、俗赋残句等写卷杂写,又可表明敦煌民众存在阅读、背诵俗赋的行为。敦煌俗赋写本不仅是文学作品或"讲诵底本",它还是敦煌民众日常生活中常读常诵的教材,是其文化接受活动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9.
敦煌写本《圆明论》现有S.6184(英藏)、P.3664(法藏)、北7254(北图藏)、石井光雄旧藏本(日藏)、Дх.00696(俄藏)、傅斯年图书馆藏第188106号(傅图藏)等6份写卷。本研究以现存敦煌本《圆明论》诸写卷录校为基础,并基于《圆明论》写本与校本的梳理而展开讨论,以期对《圆明论》写本分类、内容解读以及归属判释作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张涌泉新著《敦煌写本文献学》独树一帜,博大精深,提供了对中古时代写本文献认识和研究的基本路径。书中呈现出作者的深厚功力:对汉字演化史了然于心;对敦煌写本的书写特征非常熟悉;实现了与写手的沟通,极大地把握了写手的原意;对研究写本的相关文献亦格外谙熟。职是之故,作者认为所有研究敦煌文献的专业工作者均应将该书列为必读之作,以便提升自己的研究水准。文末有作者对敦煌文献中的六个口语词(色、唱、坐、臥、携、智量)的解读,或阐释其义,或提供佐证,亦可参阅。  相似文献   

11.
Nick Davies's The School Report is the publication in book form of the nine long articles that first appeared, to wide acclaim, in the Guardian between September 1999 and July 2000. Davies shows how the whole of the British education system is built on and perpetuates structural inequality - in funding, in admissions procedures and even in the content of education. But his conclusions and solutions are based on a misreading of progressive traditions and an acceptance of notions of specialism and choice that can only serve to deepen existing divisions.  相似文献   

12.
Because of the Common Core State Standards there is a renewed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visual literacies in today's classrooms. Students need prior knowledge before approaching these types of texts. This article describes the results of one 6th-grade language arts class's engagement in pre-reading prior to viewing a theatrical performance. The study examined whether obtaining background knowledge through print can be used effectively to increase the knowledge of drama, visual literacy, and nonprint text. The study utilized an experimental control-group design; t-test results revealed that using pre-reading as a comprehension strategy is more effective than just viewing drama. In addition, factorial ANOVA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eatment did not signficantly interact with reading ability or gender. Overall, this 6th-grade class's comprehension skills were enhanced with the help of pre-reading. This study indicates that pre-reading is a powerful strategy that can build background knowledge and ultimately increase comprehension of visual literacy for all students, and it and offers insight for a larger study.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上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品牌名称转化戍了产品通用名,如“文曲星”取代“电子词典”;“博士伦”取代“隐形眼镜”;转化的动因主要有:时间、空间、流行度、产品自身的特点、品牌名的特点、品牌的唯一性、使用人群、音节数量等。从语法及修辞上分析,这是一种模因及偏离现象。  相似文献   

14.
文章从人名用字现象谈起,以调查的数据说明社会上人们对国家用字的基本政策还不明确。提出反对把社会上人名用字使用冷僻字看成是显示个性的观点,认为对人名用字现象应予以规范。  相似文献   

15.
通过鱼类资源在各个历史时期的变动情况研究环境历史已成为当下的一项重要课题.而要研究历史时期鱼类资源的情况,首先需要厘清鱼类的名称.本文拟就我国重要的经济鱼类鮸鱼在古籍中的名称记载情况进行辨析.鮸鱼并非石首鱼,鮸鱼与鳘鱼是指同一种鱼.鮸鱼名称辨析对工具书的编纂有借鉴意义,并为海洋生物资源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五粮液”酒名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山水气候之宜、水陆交通之便、南北物产之丰的宜宾,酿造出了绵绵飘香六百载的浓香型白酒五粮液。"五"既合"尚五"的蜀地传统;"五粮"又与"五行""五方"高度吻合;来自昆仑之巅的玉液和雪域高原的圣水,水到酒成,成就了内涵丰富、意境深邃的"五粮液"酒名。  相似文献   

17.
《祖堂集》人名简称是常态。法名的简称,通常为最后一字;道号可以简称前一字,也可简称后一字,多用于表言动词前,称呼前用得比较少。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域和认识的差异,在有关海洋生物的历史文献中所列的鱼类名称或缺少注释或用生僻的古名,经常出现异鱼同名或同鱼异名的情况,比较混乱。针对这一问题,笔者利用历史文献对郝懿行《记海错》中的"刀鱼"进行了鱼名辨析,并与现代鱼类分类学相对照。这对于探索其演变规律,把握古代海洋生物的命名特点,再现历史时期海洋生物的整体面貌,研究海洋生物变迁都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五粮液”酒名散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得山水气候之宜、水陆交通之便、南北物产之丰的宜宾,酿造出了绵绵飘香六百载的浓香型白酒五粮液。"五"既合"尚五"的蜀地传统;"五粮"又与"五行""五方"高度吻合;来自昆仑之巅的玉液和雪域高原的圣水,水到酒成,成就了内涵丰富、意境深邃的"五粮液"酒名。  相似文献   

20.
中国姓名文化历史悠久,内涵丰富,几千年来在政治、宗教、法律、经济、语言及风俗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下,形成了独有的特色。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尤其是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21世纪,中国姓名文化也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本文从当代中国姓名文化的特征、变化入手,分析探讨了如今取名方式的多样化和姓名文化的流失现象,进而揭示中国姓名文化的进步与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