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0 毫秒
1.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什么样的教育才能把这些具有强烈好奇心和强烈求知欲的孩子乐意接受?并能使我们教师和父母走进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快乐成长的教育呢?--那就是赏识教育.  相似文献   

2.
刚入学的孩子天真烂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相似文献   

3.
马红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4.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5.
刘源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6.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7.
王亮 《家长》2000,(11)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8.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9.
数年的特教工作使我深切地感受到:聋孩子拥有一颗纯洁的心,拥有强烈的求知欲:他们渴望同你交流,希望与你沟通.让我们携起手来铺就一条条适合他们成长的桥梁,树立他们的信心吧!笔者架起了一座通往“写日记”的桥梁,以讲故事、看动画、“说”口语、多鼓励等渠道循序渐进,促进聋生动手交流思想、表达情感.初见成效,愿与大家共享.  相似文献   

10.
好奇、质疑是儿童的天性。孩子年龄小,知识有限,面对大千世界会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因此,在生活和学习中,他们常常提出“这是为什么?”“那是为什么?”孩子的这种质疑正是他产生创造力盼源泉。孩子的好奇、质疑是自发的,是星星之火,引导得好,就会燃烧起来,形成熊熊烈火。因此我们做家长的,要做“助燃剂”,切莫当“水龙头”,要把握孩子的心理,保护孩子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妥善解决他们心中的问号。  相似文献   

11.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2.
幼儿从两三岁开始认识世界,他们对一切充满好奇。当他们第一次提问、想知道为什么时,启发孩子创新思维的最佳时机就来到了。到了五六岁时,孩子的好奇心、求知欲变得越发强烈。家长可以巧设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拓展孩子的创新思维。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只要孩子对某种事物发生兴趣,就会无止境地去追求、去实践、去探索。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兴趣"是孩子各种创造力、求知欲的原动力。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体会到,凡是能积极、主动地参与获取知识过程的学生,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浓厚,求知愿望强烈,数学素质会得到较快发展。  相似文献   

16.
记得有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过:“一个舍不得赞美孩子的父母,往往会使孩子变得令他们无法赞美”。这句话时刻提醒着我。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个天真无邪、身心尚未发育成熟,知识贫乏但又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幼儿,但他们也是一个独立、完整的个体。那么,  相似文献   

17.
<正>每一个正常的儿童都是"十万个为什么"一个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孩子,其思维是灵敏的,一个爱提问的孩子,必定有很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5—6岁的孩子随着知识量和信息量的逐步扩大,他们对生活、游戏和知识的获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经常会提出很多的问题,在这一阶段,培养孩子的问题意识和敢问、善问的习惯,是非常重要的。大班下学期主题活动《小问号》,在班级掀起了一股"小问号"热,但有的孩子只求问的问题多,却不关注问题是否会得到满意的答复。孩子们最想做的事  相似文献   

18.
刚入学的孩子天真烂漫,有强烈的求知欲和上进心。但是由于年龄小,正在成长时期,各方面都不成熟,幼小的心灵易受影响。有的因某些原因,导致孩子对学习失去信心,甚至出现厌学等心理问题。因此,作为班主任,必须十分重视孩子的心理健康教育,使他们始终拥有积极向上的健康心理。这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怎样对小学一年级的孩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呢 ?  首先,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使孩子树立自信的心理。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别人,特别是老师的尊重和赏识。因此,教师必须十分注意尊重和赏识每一个孩子,这是激发孩子上进心最重要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
儿童对学习是有一种渴望的,他对世界有强烈的好奇心,他对世界有太多的困惑,他幻想着老师会满足他的一切求知欲和探求精神。然而,往往在入学几个月甚至几周之后,他们眼神中的光彩消失了,对于一些孩子来说,学习不仅没有带来欢乐,反而带来了苦恼;不仅没有满足好奇,解决困惑,反而让他对无知感到无奈,对自己丧失了信心。他学得很艰难,觉得太枯燥。为什么教育会把一个具有强烈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儿童变成了呆若木鸡死气沉沉的小傻瓜,成人把孩子关在围墙内,教给他们一些僵死的知识,这怎么能唤起孩子的兴趣呢?他想听到云雀喝听听的婉…  相似文献   

20.
大班孩子有了强烈的求知欲和认识兴趣,他们会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不像过去那样只问"是什么",还会没完没了地问"为什么",这使我们老师有时也感到难以应付,因为他们的问题涉及天文、地理等各个领域,回答他们的提问,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