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本文探讨了当今使用的身份认证技术的原理和机制,并主要介绍了身份认证技术中使用的茸法和身份认证协议。对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进行了介绍。同时文章特别讨论了移动通信中使用的身份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2.
该文将基于椭圆曲线的数字签名和基于椭圆曲线的Diffie-Hellman协议相结合,提出了一种可认证的密钥交换协议设计方案,并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张连福 《科技广场》2008,(3):99-100
Kerberos是一种网络身份认证协议。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Kerberos网络身份认证技术,然后具体阐述了Kerberos身份认证插件,最后详细论述了中间件Tuxedo对Kerberos认证插件的支持机制,并给出了具体的实现范例。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单点登陆系统的身份认证协议进行分析,给出了一种基于公钥的双向身份认证协议,该协议结合用户授权的认证模式,实现了用户、认证服务(身份提供者)和应用服务三方的双向认证,增强了现有单点登录系统中身份认证协议的安全性和可扩展性。  相似文献   

5.
基于X.509证书的身份认证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袁晖 《大众科技》2006,(2):174-175
文章结合身份认证技术的发展现状,对基于X.509证书的身份认证协议方案进行了分析,并分别阐述了单向身份认证、双向身份认证和三向身份认证,提出了一种基于X.509的RSA身份认证协议方案。  相似文献   

6.
首先介绍了USB接口技术相关的内容,包括USB的概念、USB的基本结构、USB的通信模型,为USBKey身份认证的实现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持。而后着重分析了身份认证的相关内容,包括身份认证的概念、已有的身份认证方法和身份认证协议。  相似文献   

7.
张岚  何良生 《科技通报》2006,22(6):834-840
在安全数据通信中,身份认证和会话密钥的协商是极为重要的问题,近年来,实现这种类型的密码协议主要是通过可信第三方参与身份的认证和会话密钥的协商,因而,可信第三方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是系统性能的瓶颈。提出了一个双向的认证密码协议,解决了可信第三方的性能瓶颈问题,是一个更为有效的、安全的密码协议。用串空间的认证测试理论对其进行了形式分析,最后探讨了它在TLS协议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齐惠英 《科技通报》2012,28(10):25-27
安全可靠的认证机制是保证无线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802.1x/EAP-TLS技术的分析与研究,提出了具体的客户端与认证服务器之间实现双向身份认证的解决方案;给出了EAP-TLS协议的有限状态机设计,并在实际网络平台中完成系统的分析与实现.  相似文献   

9.
周莹 《人天科学研究》2013,(10):149-151
在数字化校园网蓬勃发展的背景下,分析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身份认证环节中可能遇到的安全隐患,根据认证协议找出改进优化方案,提高身份认证系统的安全性,维护数据的统一存储。  相似文献   

10.
本文简要介绍了LDAP协议以及LDAP的四种基本模型,阐述了统一身份认证的思想,并把LDAP应用到校园网统一身份认证系统中。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一种基于感知域的鲁棒性语音认证算法,将语音的感知特性与签名算法相结合,在满足内容认证和身份认证的同时,能够有效地抵抗通信噪声微扰.算法基于语音的掩蔽效应和非线性效应等人耳感知特性,着重去除其时频域掩蔽阈值下的冗余信息,进行非线性滤波后提取感知参数,并运用改进的Rainbow算法对这些语音参数进行签名.实验证明,该算法的唯一性和针对通信噪声的鲁棒性都很好,兼有Rainbow签名的安全性保证,可以满足语音通信中的鲁棒性认证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介绍无线通信系统中的重要节点家庭基站( HNB)的系统结构,以及家庭基站现有的安全机制,分析基于证书的设备认证方案在应用中的不足和问题,提出一个基于IMSI(国际移动用户识别码)的无证书认证方案对原有的认证系统进行简化,并对此方案的安全性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3.
TLS握手协议的计算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BR模型对TLS握手协议进行了计算分析与安全性证明. TLS握手协议作为典型的认证密钥交换协议,可以自然结合到BR认证协议计算模型分析框架当中. 本文对该协议主要通信过程进行了总结、建模和分析,证明当协议所采用的公钥加密函数和消息认证函数均满足计算模型安全性要求时,TLS握手协议在BR计算模型下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14.
基于码分多址和防碰撞功能 的RFID安全认证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码分多址技术的保密性、抗干扰性和多址通信能力,结合认证密钥和Hash函数,设计了一种适用于RFID系统且具有防碰撞功能的安全认证协议. 理论和分析表明:与常用的安全认证协议相比,新协议在保证一定复杂度基础上,不仅能有效地解决标签的碰撞问题,而且可抵抗包括重传、跟踪、阻断和篡改在内的多种攻击手段,尤其针对来自系统内安全威胁,具有一定的安全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15.
由于WLAN数据传输方式的特殊性,认证协议对WLAN的安全性十分重要。文章提出了一种基于对称密钥机制实现双向认证和密钥分配的WLAN认证协议,可提供MN和AP间的双向认证,并且应用BAN逻辑对其安全性进行了分析,证明该协议是安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