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同监护类型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心理发展状况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采用农村学生心理发展状况调查问卷、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儿童十四种人格因素问卷,对随机抽取到的农村756名四种监护类型留守儿童和623名普通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人格特征进行比较研究.研究表明,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留守儿童心理健康问题较多,隔代监护留守儿童有较多的消极人格特征,单亲监护留守儿童与隔代监护留守儿童在心理发展状况上存在显著性差异,单亲和同辈监护留守儿童与普通儿童差异较小.建议采取单亲监护方式较好,或改善隔代监护和上代监护家庭教育现状.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元分析法,探讨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总体状况。结果表明:(1)农村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2)留守女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普遍低于留守男童;(3)四种监护类型中,同辈(无)监护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最差,隔代监护和父辈监护类型稍好,单亲监护的效果相对最好;(4)不同留守类型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水平无显著差异。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文章提出了当前解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和经商,把他们留在原居住地接受监护和教育,由此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和教育问题。目前,农村留守儿童的隔代教育出现了很大的危机,主要表现在隔代教育者由于自身的素质特点而使隔代教育质量明显不高,家庭教育功能明显弱化,学校教育也深受影响。  相似文献   

4.
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梅 《文教资料》2007,(15):153-155
目前留守儿童成为我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在留守家庭中,家庭教育职能弱化,亲子情感互动欠缺,隔代教养、亲朋监护、无人监护,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带来诸多负面影响,如:生活问题、安全问题、道德问题、心理问题、教育学习问题等。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家庭的努力,学校和社会的帮助,政府和法律的协助。  相似文献   

5.
留守儿童作为一个特殊的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外出务工和经商,把他们留在原居住地接受教育,而这些孩子大部分由祖父母或外祖父母照管,由此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问题。本文从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现状出发,分析隔代监护存在问题的原因,并就其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6.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城乡差别、收入差距拉大,造成劳动力转移规模增大、速度加快,在农村,由于父母外出务工和经商,把子女留在原居住地接受监护和教育,从而产生了留守儿童的隔代监护和教育问题。本文试图通过对留守儿童隔代教育的现状分析,简要提出农村留守儿童隔代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陈焕达 《中国德育》2007,2(7):35-37,58
通过对浙江省三门县留守儿童的调查发现,留守儿童的家庭教育类型大致分为“单亲教育”型、“隔代教育”型、“寄养教育”型。父母亲情的缺失和不当的家庭教育,给留守儿童的身心带来很多不利影响。因此,学校、政府、社会要发挥各自优势,为解决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提供条件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目前。留守儿童监护形式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两种。  相似文献   

9.
《考试周刊》2019,(A5):17-18
由于社会不断地进步,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大部分农民为了养家糊口选择到城市中打工,农民工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农民工数量的增加导致了另外一个问题,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数量也在逐年上升,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农村地区的青年会到城市选择更好的发展给予,自己的孩子便会托付给自己的父母照料,这种隔代抚养会对留守儿童的身心造成严重的影响,出现各式各样的问题。本文主要对农村地区隔代抚养下的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且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可以促进留守儿童身心发展。  相似文献   

10.
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是需要更多关注的留守儿童群体。基于优势视角理论,文章对影响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社会适应的因素进行分析,结果显示:祖父母对儿童的关心与照顾、同龄群体是隔代留守儿童不可或缺的社会适应资源;朋友数量与朋友间的情感表达以及班级内同学对他们的非"标签化"相处对他们的社会适应起到了较大作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势视角下社会工作介入隔代留守家庭儿童时应该对整个群体进行正面评价、老师对于隔代留守儿童不应过分关注、注意保持与隔代留守家庭儿童的"平等关系"。  相似文献   

11.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的产物,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一、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及其成因1.学业失管,九年义务教育无法完成据统计,85%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  相似文献   

12.
农村留守儿童现象是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农村人口流动的产物,随着农村外出务工人员的不断增加,留守儿童越来越多,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监护和关爱,大多数留守儿童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健康成长。一、农村留守儿童成长现状及其成因1.学业失管,九年义务教育无法完成据统计,85%以上的留守儿童是由祖父母隔代监护和亲友临时监护。年事已高、文化素质较低的祖辈监护  相似文献   

13.
"留守儿童"是指农村流动人口在户籍地以外谋生时,把其未成年的子女留置在户籍地而产生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具体而言,是指与父母双方或一方分离并"留守"在农村的少年儿童。目前,本地区留守儿童的监护方式主要有隔代监护、单亲监护、亲戚监护、同辈监护和自我监护几种。其中,  相似文献   

14.
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社会生态系统特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是社会工作的基础理论,研究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社会生态系统特征是针对性开展社会工作的前提。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社会生态系统由个人系统、家庭系统、实践操作系统、外部环境系统、文化系统与历史系统等六个部分组成。由于家庭形态的特殊性,这些社会生态系统蕴含着对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社会工作产生不同作用的具体特征。在对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进行帮扶时,应考虑其社会生态系统的不同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对农村隔代抚养留守儿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攀升,隔代家庭教育现象越来越普遍。对豫南农村213个留守儿童教育状况的调查结果显示:隔代监护人年岁已大,且要从事繁重的农活,没有时间和精力照顾孩子,故有近55%的人对于孙辈的监护是迫不得已的选择。这种家  相似文献   

16.
正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家长。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隔代家长、代理监护人就是家庭教育的"常务"主导者。基础教育战线的关工委组织和家长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隔代家长、代理监护人的培训工作,帮助他们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义务,初步了解儿童少年身心成长的一般规律,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郝运福 《教育文汇》2014,(15):24-25
家庭教育的主导者是家长。对于留守儿童来说,隔代家长、代理监护人就是家庭教育的“常务”主导者。基础教育战线的关工委组织和家长学校要高度重视、切实抓好隔代家长、代理监护人的培训工作,帮助他们自觉承担起立德树人的光荣义务,初步了解儿童少年身心成长的一般规律,掌握基本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以便更有效地提高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水平,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根据权威调查,中国农村和城镇目前“留守儿童”数量超过了5800万人。57.2%的留守儿童是父母一方外出,42.8%的留守儿童是父母同时外出。留守儿童中的79.7%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抚养,13%的孩子被托付给亲戚、朋友,7.3%为不确定或无人监护。由于留守儿童多由祖辈照顾,父母监护教育角色的缺失,对留守儿童的全面健康成长造成不良影响,“隔代教育”问题在“留守儿童”群体中最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农村儿童的教育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问题。由于农村青壮年多选择进城务工,子女往往成为留守儿童,教育与监护责任往往由长辈隔代承担。以人教版教材为例,根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分析农村儿童隔代教育的利弊及改善方法。  相似文献   

20.
<正>目前,农村里的大部分留守儿童是由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亲友、邻居等监护,甚至还有同辈监护、自我监护等。由于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儿童长期不能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缺乏良好的家庭教育与管理,安全、健康、教育等许多问题令人担忧,亟待我们去研究解决。一、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分析1.家庭教育缺少合力中国人普遍"隔代亲",大多数祖辈对孙辈过于溺爱,致使大部分留守儿童唯我独尊,自私思想严重;亲友、邻居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