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丽  潘哲 《视听纵横》2006,(2):90-91
对农村广播是以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宣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等为主要特征的指向明确的节目。正确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是时代对农村广播节目新的要求。而随着广播体制的改革以及科学  相似文献   

2.
对农村广播是以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宣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等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正确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农村发展,是时代对农村广播节目新的要求。而随着广播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广播技术飞速发展,过去在对农宣传中承担“普及”工作的乡村广播站(室)的纷纷隐退、挑大梁的县级广播台(站)“并转”,促使地市级城市电台在对农宣传上,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3.
对农村广播是以农民为主要对象,以宣传党在农村的方针、政策,传播农业科技知识帮助农民勤劳致富,宣传农村新人、新事、新风貌等为主要内容的节目。正确引导农民走向市场并参与市场竞争,推动农村发展,是时代对农村广播节目新的要求。而随着广播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和广播技术飞速发展,过去在对农宣传中承担“普及”工作的乡村广播站(室)的纷纷隐退、挑大梁的县级广播台(站)“并转”,促使地市级城市电台在对农宣传上,将扮演愈来愈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4.
王云龙 《采.写.编》2002,(3):20-21,24
办好对农村广播,为农业的发展、农村的进步、农民的富裕和康乐做出贡献是广播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可是,怎样把农村节目办得让农民喜欢听,满足农民听众求知、求富、求乐的愿望呢?最简便有效的方法,就是深入农村、深入生活,与农民交朋友。  相似文献   

5.
广播媒体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更多地关注三农问题,努力提高对农宣传水平? 正当大多数媒体把宣传的主要对象、主要栏目和受众市场集中在城市对占人口大多数的农民及农村、农业关照度大大弱化的时候,福建省三明人民广播电台却把打造品牌栏目的重点放在农村。在2002年5月19日开展  相似文献   

6.
施媛媛 《新闻传播》2009,(12):89-89
大丰是一个农业大市.广播节目的受众大军主要是农民。那么,作为广播媒体,在对农节目宣传上有着其他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节目制作成本低、频率覆盖范围广、宣传内容通俗易懂。可是,一直以来,在网络和电视等强势媒体的竞争下,即便是在农村,广播仍然受到农民的冷落。所以.如何提高广播对农节目收听率.使农村广播节目获得更广泛的听众,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下面,以我台改版后的《乡间回响曲》节目为例,谈谈对提高对农节目广播收听率的几点想法:  相似文献   

7.
纵观全国各地对农广播节目,宣传效果最好、最受农民欢迎的节目,莫过于由农民、农业专家、致富能手等参与的热线直播互动节目了。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节目《金色田园》中的一个每天25分钟的互动子栏目“助农热线”,在2005年听众调查中位居全省广播同时段收听率第一位。办好这类互动节目,并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是农村节目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条重要途径。一、充分发挥广播互动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直接参与节目。随着经济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农村家庭中的固定电话逐渐普及,移动电话也越来越多,这就为农民通过热线电话和短信平台直接参…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在勤劳致富愿望的驱动和市场竞争的压力下发挥着越来越明显的主体性力量,这就从整体上向当代新型农民过渡奠定了基础。有了这种变化,我们的广播节目也应顺势而上,在“尊重农民意愿,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上多做宣传、做好宣传;为打造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中最具活力的两支人力资本队伍摇旗呐喊。这两支队伍即一支为农村富余劳动力队伍,他们迫切要求向非农产业转移,由农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我们就应力所能及地将党和政府的方针和政策,向农民朋友讲清、讲透;引导他们合理有序流动,把劳动力资源有效转化为劳动力资本。另一支农村…  相似文献   

9.
葛国桢 《中国广播》2007,(12):44-46
(一)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中9亿是农民,他们无疑是广播最大的收听群体。对农广播节目自诞生以来,就一直以浓郁的泥土气息和生活气息受到农民朋友的欢迎。近年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种文化潮流、思想观念不断碰撞融会,对政治、经济、科技、教育和文化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以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为标志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又极大地推动了广播事业的现代化。在这样的背景下,对农村广播节目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播出手段改进了,信息量加大了,对文化、科技的宣传多了。  相似文献   

10.
农村有线广播是县委领导的,以农民为主要对象的宣传工具。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在转好上级电台主要节目的同时,解放思想,紧密联系本县农村实际,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自办节目办到农民的心坎上,使农民喜闻乐听。对促进全县的农、副业生产,巩固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起了积极作用,受到县委和群众的好评。  相似文献   

11.
地市级农村广播的现状农村广大听众获悉信息的来源主要依赖于地市级广播电台。在报纸、电视、网络在偏远地区还不普及的情况下,地市级广播电台为"三农"宣传服务责无旁贷。虽然地市级广播电台在改革开放以来积累了一些农村广播节目采编播的经验,也开办了一批深受广大农民群众喜爱的节目,但不可否  相似文献   

12.
对农广播是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的对农宣传阵地。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办好对农广播显得愈加重要。如今,农业、农村、农民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变富了,农民生活水平提高了,购买力增强了,对信息的需求  相似文献   

13.
郝丽萍 《中国广播》2005,(11):75-76
2005年是国家广电总局确定的“农村服务年”。作为对农宣传的主阵地和排头兵,县级广播电台在服务农民群众方面担当着重要的角色,也更具优势。地处经济发达地区的常熟电台,今年进一步强化了对农服务理念,提出农村节目要:“走进农业龙头企业,走进种养殖大户,走进农业生产基地,为农业发展服务,为农民增收服务,为增产增效服务。”加大了对农节目的组织策划,在县级台广播加强对农节目的服务性方面做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14.
郑维丽 《视听界》2006,(4):93-93
纵观全国各地对农广播节目,宣传效果最好、最受农民欢迎的节目,莫过于由农民、农业专家、致富能手等参与的热线直播互动节目了。安徽人民广播电台农村节目《金色田园》中的一个每天25分钟的互动子栏目“助农热线”,在广州赛立信权威传媒调查公司进行的2005年听众调查中,位居该省广播同时段收听率第一位。笔者认为,办好这类互动节目,并不断进行拓展和延伸,是农村节目为“三农”提供优质服务的一条新的重要途径。一、充分发挥广播互动优势,调动社会各方力量直接参与节目。传统的广播宣传方式以“我播你听”为主,听众很少直接参与,特别是农村,…  相似文献   

15.
王丹 《中国广播》2011,(9):62-63
广播对农节目是最便利、最有效的宣传教育农民、为农民提供精神食粮的舆论工具。在新媒体异军突起的形势下,城市广播媒体如何充分发挥对农广播的宣传服务功能,需要不断地探索和实践。本文认为,广播媒体一定要发挥“以快制胜”的传统优势和现代传播手段,进行主题宣传的形式创新、服务功能的手段细化,与新媒体携手打造出农民的贴心广播。  相似文献   

16.
陈剑晨 《中国广播》2008,(11):49-50,61
“三农”政策是党和国家解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灵魂”,也是广大农民奔小康的指路明灯,如果失去政策导航就会迷失方向,作为专业对农广播,宣传好党和国家对农村工作的方针、政策,是首要的责任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广播作为强势媒体,宣传"三农"、服务"三农"是其不可推卸的责任。播好广播对农节目一定要深入基层,走进农村,贴近农民,多反映农民心声,多帮农民反映、解决实际问题,多展示新时代农民形象,真正将对农节目办出"农味""农色"。一、对农广播节目的不足对农广播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现有发  相似文献   

1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惠及亿万农民的系统工程,广播媒体只有努力办好对农村广播节目,才是实实在在地为农村、农民、农业服务,才能真正地发挥新闻媒体强有力的舆论支撑和智力支持作用。本文仅就如何办好对农广播节目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9.
衡水市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地级市,农村人口占全市人口的80%左右,农业是全市发展的基础,所以城市发展的快慢主要取决于农村经济发展的快慢。作为地市级党报的《衡水日报》,在新闻宣传中,对农村经济的报道责无旁贷地成为宣传工作的重头戏。报纸如何为农村经济服务、为农民增收架桥、为政府部门当好参谋呢?为此,我们紧紧抓住农民增收这根主线大做文章,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相似文献   

20.
农民是我国人口构成的主体,也是我们新闻广播的主要受众。特别是县级广播台站,主要宣传服务对象是农民。因此对农村广播节目要树立为农民服务的主体意识,把节目办得让农民喜闻乐听,这是县级广播台站值得研究的课题。一、对农村广播节目必须反映农村客观事实。农民是社会阶层中最讲究实际的,在收听广播节目时也表现出注重节目的事实。如果脱离了农村实际,讲的不是农村的实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