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9 毫秒
1.
过去,曾流行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被学生观为“命根”的“分”是否可以成为学生的隐私?对此,众说纷纭,有赞成者,亦有反对者。这里牵涉到什么叫“隐私”的问题。所谓“隐私”,就是不愿公开告诉别人的私事。其实分数这东西,虽然是你自己考出来的,但那是阅卷老师打的。你的学习成绩,班上的同学、任课的老师都是知道的,这样的“私”无法“隐”,所以不存在什么隐私问题。再说,现在大力推行素质教育,反映理论知识掌握情况的分数,并不能完全代表你的实际能力,不是有许多高分低能的人吗…  相似文献   

2.
孩子的企盼     
懵懂的孩童刚刚步入学校大门的时候,展现在他们面前的一切都是那么新奇和有趣,他们早就向往着上学、读书。可他们以及他们的哥哥姐姐所可闻可见的却常常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打、打、打,父母的家法;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抄、抄、抄,学生的绝招。中小学教育以升学为唯一目的,考什么就教什么,只重视少数尖子学生而轻视多数升学无望的学生;重视智育而轻视德鲁、体育、美育、劳动教育和社会实践教育;重视知识的传授而轻视能力的培养、潜能的挖掘和创造性思维的开发等等,致使中小学生厌恶学习、厌恶教师、厌恶学校、厌恶家…  相似文献   

3.
由于高考这根“指挥棒”的存在,我们当前的语文教育被极大的功利化,几乎每堂课都以《考试说明》为纲,考什么,就教什么,对考试以外的即使能有效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知识则一概不提。在这样的背景下,老师扮演着“知识传输器”的角色,为了教学业绩而疲于奔命,将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安排得满满当当;学生成了麻木的“知识接收器”,为了多考分数而奋笔疾书,  相似文献   

4.
新一轮课程改革在农村学校的全面铺开,极大地激发了农村教师的教改热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乡村课改工作举步维艰,课堂教学依然是“涛声依旧”,何故?分数:至高无上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关注的是“分数”,评价方式的单一性、评价目的的纯利益性,致使农村教师不得不为“分数”而教,一切教学方式和手段都是为了扎扎实实地应试,“分数”自然在农村教育评价中获得至高无上的地位。过去是“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现在变成了“分、分、分,老师的命根,考、考、考,领导的法宝”。评价一位学生主要看其考试成绩;评…  相似文献   

5.
考场奇遇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试看考试来临时,各位“武林高手”为想保住“命根”又会使出怎样的绝招,在考场大显神通呢?  相似文献   

6.
时至今日 ,我们很多教者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 ,一直还保留着那种教者地位至高无上、学生唯命是从的陈旧观念。学生如果没有宽松的思维空间 ,将是死水一潭。笔者认为 ,若把学生的位置与教师的位置适当地调换一下 ,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设教 ,而学生拥有教师的地位和发言权 ,将会更有利于学生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曾经做过这方面的尝试 ,受益匪浅。在此仅就“教师与学生的异位”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在设疑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考、考、考 ,老师的法宝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是目前大多学生内心的真实…  相似文献   

7.
多年来,传统的考试一直在困扰着小学语教育。一方面,考试是教学的“指挥棒”,考什么就教什么。至于《大纲》中强调的写字、朗读、说话等能力培养,因为不在考试范围之内,自然就受到冷落。这样下去,小学生语综合素质培养只能是一句空话。另一方面,考试复习时间集中,方式是题海战术,考试内容陈旧,方法死板而单一,学生处于被动的应战状态。  相似文献   

8.
王艳丽 《物理教师》2002,23(5):42-44
中等师范学校是培养小学教师的重要基地 ,这就决定了师范生从一入校就具有双重身份 ,由受教育者向教育实施者过渡 .长期以来 ,不少教师认为 ,中师生教师素质的培养就是“三笔字、普通话、简笔画” ,忽视了思维、动手、语言表达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而刚从“中考的拼杀”中走出来的学生 ,也已习惯于老师讲学生听、老师提问学生答、老师实验学生看、老师制作教具学生用、老师出题考学生 ,这种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 .如何使学生转变观念 ,变被动为主动 ,尽早进入新角色 ?对此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进行了如下尝试 .1 由听课到讲课中师生到小学见习或…  相似文献   

9.
重视交际突出能力──’96中考英语试题分析梁金保作为使用新教材以来的第一次中考,1996年的英语试题在突出新大纲“培养学生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求的前提下,以大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教参为补充,结合我省教学的实际情况,考虑到了稳定性和连续性,适...  相似文献   

10.
当前学生视作文为难事,无非有两大困难:其一是“写什么”.其二是“怎么写”.形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主要是学生作文长期处于一种被动状态,老师“要”才写,考试“考”才写;“要什么”才写什  相似文献   

11.
“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考、考、考老师的法宝”,这句在老师和学生中流传广泛的顺口溜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老师了解学生学习成效的依据只是一张单一的试卷,而学生总是紧张被动地接受教师对自己的评价。在未进行评价体系改革之前,我对“一张试卷定成绩”也乐此不疲,我所教的四(1)班学生整天忙于背单词,抄句型,读对话,成了考试的机器,而我则忙于批改,讲评试卷,而每次讲评试卷时,我都声嘶力竭,对所谓的重点是再三强调,  相似文献   

12.
郑海 《湖北教育》2004,(1):22-22
案例 加分事件 事情经过:某次月考之后,一学生试卷分数被少加10分,表现极为不满,被老师当堂带到办公室。 老师:“你刚才说什么?你再说一遍。” 学生:“我没说什么,只是说分数加错了。” 老师:“你的原话是什么?”学生默不作声。 老师:“你有胆量再说一遍?把原话再说一遍?你以为你坐在后面我就没有听到?” 学生:“我说分都不会加,还  相似文献   

13.
2003年高中英语大纲整调后的要求是以“侧重培养阅读能力”,突出素质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注重全面健全发展完整的人”的教学为目的。由此可见,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老师要指导学生学法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新编现行初中语文课本,共有课文240篇.虽然,《大纲》规定其中基本篇目110篇,但现代记叙文讲读就有50多篇.整套教材,记叙文所占比例之大,在三大文体中居首.同时,《大纲》规定各年级的读写训练要求中,初一“着重培养记叙能力”,初二、初三“继续培养记叙能力”,而记叙文的读写训练重点,又落实在讲读篇目上.再者,在近年中考试题中,“现代文阅读分析”的比分不断增大,就89年中考语文试题看,“现代文阅读分析”25分,加上作文分,共占全卷的65%(百分制卷).可见,教好现代记叙文讲读课,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和写作能力,就越来越显得重要了.  相似文献   

15.
一、项目实施的背景 笔者作为区域学科教研员,经常听到初中语文老师抱怨:“这个知识又不知道啊,你们小学都学什么啦…你们的概括能力怎么这么差”……另一方面,在初中语文学科开展的一次区域初小衔接研讨活动中,来自小学六年级的一位骨干老师对七年级老师又提出了质疑:“在小学阶段学生语文学得挺自信的,怎么考都有个八十分以上,可是一到初中,考个七十分就不错了,他们的语文分数都去哪儿了?”从近年来初中七年级语文学科初小衔接项目的学业质量监测结果看,学生在语文学科知识与能力上的缺失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是一个“扬弃”的过程,在“扬”与“弃”的选择中,考试命题这根实际存在的“指挥棒”,最能从根本上动摇教师的教育观念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我们反对应试教育“考什么,教什么,教为考服务”的做法,提倡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和促进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健康、主动、和谐地发展。为此,我们就应该调整“指挥棒”,使考试命题体现国家教育方针,符合《大纲》要求,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做到“考为教学服务”,真正使考试成为一种手段和方法,而不是最终教育目的。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对小学语文、数学考试命题进行了尝试性…  相似文献   

17.
按分数给学生排名次的现象,目前在中小学普遍存在。“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已被在分数阴影笼罩下的学生喊了多年,但许多教师仍然奉行“考,考,考——老师的法宝”;一个单元结束有单元过关考试,每月要进行“月考”,学校不定期地抽考,几个学校同步  相似文献   

18.
智能芯片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对每个学生来说,最难熬的就是考试,最难面对的就是不理想的分数,我也不例外。有一天,我突发奇想:要是在我的大脑中储存一个芯片,一个专门解决各类考试题的:芯片,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那该多好啊!  相似文献   

19.
无论从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还是从人的发展的必然要求来看,面向21世纪,我国的中小学教育都必须以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有些老师不理解,为什么在强调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同时,还要提出使中小学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轨道的问题?因为中小学的应试教育单纯为适应高一级学校选拔新生的需要,以“应试”为目的的教育训练活动,一直干扰着教育方针的贯彻,把为全面提高国民素质奠定基础的教育扭曲成为,只面向少数学生而忽视大多数学生的淘汰式教育:只围绕应试需要,考什么才教什么的不完全教育;只追求高分,忽视能力培养的“填鸭式的教育”,以及忽视学生个性发展的“一刀切”式的教育.  相似文献   

20.
新大纲中指出:要重视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其中“写”是最能体现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方面,也是每位语文老师教学工作的难点.实践证明:练笔是一种很好的方法,是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一个重要途径.我们要善于抓住教材中和生活中的练笔契机,不断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