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4 毫秒
1.
座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常备物品,它随处可见,为人们的学习、工作和休闲带来便利。也许人们并不像欣赏艺术品那样去关注椅子的颜色与式佯,但这平凡的造物却凝聚着人类的智慧和灵感。椅子的发明改变了人类席地而坐的生活方式,它那多姿多彩的形式演进更体现着人类明的前进步伐。工业革命以来,生产方式的变革推动着现代设计与观代科技和现代艺术同步发展,由此涌现出大批经典设计。在我们的生活环境中,常常可以见到这样的经典座椅,它们形式新颖,风格多变,以精湛的现代工艺、丰富的艺术内涵为人们所喜闻乐见;它们的设计大多出自名家之手,一经推出便风靡世界,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2.
休闲是一个西方工业革命的产物,是一个与"工作"相对应的概念。从开始,休闲主要集中在对"休闲时间"的争取,到现代社会可以对自己休闲相对自由地消费,这个过程的其实是一个不断争取权益的政治斗争。如果从个体角度来看,现代的休闲则是从人本性张扬的原始活动的"玩"到追求理性人性释放的过程。现代社会为人们消费休闲文化提供了各种机会和可能,但对休闲文化的符号化,使休闲文化异化,同时对于迷恋休闲文化符号消费的人们来说,也会容易迷失"休闲"的真正意义。在近现代的休闲文化发展以及对其的消费过程,仍然囿于主体的"我"如何更好地控制客体"我"不受外界干扰而达到所要的体验的心理状态的这样一个二元对立状态中。如果,能够汲取中华传统文化中寓教于乐、以"术"载"道",通过性命双修,达到"天人合一"的精神境界,休闲文化将成为真正观照人的生命价值的文化。  相似文献   

3.
如何把握决定的时机程才编译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总要做各种各样的决定,有工作方面的,也有个人生活方面的,每个决定都要经过一个下决心的关键时刻。决心下得太快,可能会带来巨大损失;举棋不定,又会使机遇失之交臂。因此,什么时候决定与决定本身一样关系重大。下面列...  相似文献   

4.
科技与文化之于旅游业,如车之两轮,鸟之双翼,不可偏废。中国要完成从“旅游大国”向“旅游强国”的转变,不仅需要“科技兴旅”,发展科技旅游和旅游科技,而且需要“文化强旅”,发展文化旅游与文化休闲,建设旅游文化与休闲文化。这非常符合旅游企业的运营发展规律。从旅游企业的运作来看,  相似文献   

5.
于涛 《世界文化》2010,(1):1-1,F0002
<正>马格里特画作的题目一向与内容关联不大,但这幅画却可以说是个例外。它的题目直接体现了画作的内容,即和人们日常生活相关的卧室中的物品。马格里特改变了这些物体之间的比例,如现实世界中的火柴与衣橱和  相似文献   

6.
休闲不等于休息随着五天工作制的实行,人们每周比原来多出了一个休息天,因此,休闲成了许多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但也有人对这一热点冷眼相观。《新华日报》不久前发表了陈钢《且慢炒休闲》一文,就对当前新闻媒体竟炒休闲热,浇了一盆凉水。文章指出,从表面上来看,多...  相似文献   

7.
成都城市文化精神中的平民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现代化进程中,成都的休闲文化理念格外引人瞩目,“休闲”铸就了成都独特的城市风貌和文化气质。但“休闲”只是其外在表象,蕴藏其里的平民意识才是成都城市文化精神的灵魂和精髓。在当代,平民或平民意识,已经被赋予了全新的内涵和意蕴,它蕴含着朴素的人本主义思想内涵和价值取向,那是一种崇尚和尊重人的生命、尊严、价值、情感和自由的精神。本文试图立足全球化和现代化的语境,从文化历史的角度去解读成都休闲文化中所蕴含的以人为本的平民意识,并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探索“平民意识”所具有的文化与精神意义,以及成都作为“平民之城”所应当坚守的人本主义核心价值与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8.
休闲与娱乐都是以生活悠闲和快感为追求的,娱乐活动正是休闲生活快感的重要来源.但是,作为两种相对独立的文化形态,休闲文化与娱乐文化在形影相随的同时,还是表现出明显的差异性,从文化内容、文化取向和文化制度上说,休闲文化与娱乐文化有着极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日常生活的一般行为准则陈绍棣在我国传统社会,礼仪规范渗透于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就连最普通的行上坐卧,也有一整套准则。这些条条框框有些不尽与时代精神相符,但有一些则可算是人们行为的通用准则。这里,简略地介绍这些准则中的一些。(一)坐的礼节这方...  相似文献   

10.
本世纪初以来,"日常生活审美化"的论争引发了人们对日常生活事像的关注,也引起了人们对传统美学取向的重新审视。日常生活事像因其能够引起人们"非功利而生愉悦"的美感而可以突破传统美学的限制,成为审美对象。从现象学的角度来看,日常生活事像可以通过它们自身的呈现和主体对它们的表演而进入审美的领域。从接受美学的角度观之,某些看似具有功利目的的对象在欣赏者一方看来,则并不具有功利性,因而可以成为当之无愧的审美对象。  相似文献   

11.
白雪 《世界文化》2006,(9):52-52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工作已经渐渐被机器人所取代(例如律师和护士),荷兰Emdhoven科技大学的Chris Snijders教授认为未来机器人也会接管一些管理职务。  相似文献   

12.
陶文瑜 《寻根》2005,(3):134-139
茶和茶馆是两回事,就好比饭和饭店也是两回事一样,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说明茶是很日常生活的。但茶馆的色彩就比较丰富了,也可以说茶是包括在茶馆一起的,茶是净重,茶馆是毛重。  相似文献   

13.
休闲文化已经成为成都市的城市名片,成都市正致力于打造"休闲之都"。从市民个人的微观层面提升休闲文化观念,从休闲企业的中观层面完善产品供给,从政府引导的宏观层面强化休闲文化的社会支持系统,是建设发展成都市休闲文化的可行之道。  相似文献   

14.
迎宾 《世界文化》2010,(9):22-22
路透社与益普索市场调查公司(Ipsos)联合对世界24个国家的员工着装进行的一项调查结果显示,员工们在工作时穿着最休闲的国家是匈牙利。另一方面,员工们在工作时穿西服套装比率最高的是印度,日本居第10位。  相似文献   

15.
成中英教授最近在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就中国哲学和西方哲学相通的地方做了一次演讲,他认为中西方哲学可以打通、可以整合,也就是可以建立起和谐的哲学。成中英教授试图用中国文化构造一个体系包容住西方文化,然后用西方文化中的管理因素去实际操作中国的日常生活,即是使经济、法律等生活具有可操作性。这在成教授看来就弥补了中国文化的不可操作性和西方文化的操作理性、工具理性的不足,以达成一个比较美满的结合。我认为成教授的研究是很深入的,总体上我是接受的,所以,今天想与成中英教授单独在更现实的问题上,也就是从中西哲学和…  相似文献   

16.
李国涛 《东方文化》2001,(1):121-122
现在的大饭店和俱乐部、游乐休闲城,常有以“名流”命名的。倒也不是说非名流不予接待,更不是一经进入就成为名流,而是因为这名称好听。细想一下,“名流”这名称也是古已有之,甚至可以说,争当名流是中国化人的传统。翻看一下《世说新语》,那里就有了“名流”和“名士风流”的概念。  相似文献   

17.
“文化”就是你、我、他,众人之间有序的和谐关系之体现,在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中,在三五好友休闲的片刻,总之,在有人的地方都必须讲文化。一个社会如果做到文化无处不在,这个社会必然是公正、公平、和谐、有序的。在大城市建设各种博物馆、剧院、电影院,这些固然是文化的主要标志,但这些代替不了文化的方方面面,让文化与人们的生活,特别是日常生活密切联系,更加值得提倡。人与人交往,要通过语言来沟通思想感情。三朋四友相聚议事,总要有人说话。即或是亲戚朋友们相见,总离不开语言的交流。在这中间就有文化问题,这并不是说一定要讨论文化怎样…  相似文献   

18.
喀麦隆大约有239个部族,各部族所操语言可以说是非洲各种语言的一个“缩影”,其音乐和舞蹈也几乎拥有非洲大陆的各种旋律与节奏,故喀麦隆有“微型非洲”之誉。由于喀各地区各部族的生活环境、历史传统、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语言和音乐各不相同,其传统舞蹈多姿多采。一、喀麦隆的舞蹈观念像非洲其他国家一样,喀麦隆并不认为舞蹈是一般的娱乐或消遣,而视之为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对宇宙万物的一种瞻礼仪式。喀人民认为一个人从生到死,中间经过日常生活与劳作,经历一系列人生的欢乐和忧愁,爱与恨,成功与失败,即人的…  相似文献   

19.
中国自古以来就被称为礼仪之邦。礼包括了广泛的内容:从日常生活中的言谈举止、衣食住行、人际称谓到朝廷的典章制度、祭祀鬼神、宫殿陵墓的建造等等,都可以概括于“礼”的名下。  相似文献   

20.
成都就是将劳作和生活统一到休闲之中的“休闲之都”。生活+劳作是成都城市题中应有之义,成都优越的自然环境,具有人文特色的文化底蕴,成都人以休闲为特色的生活方式,构成“休闲之都”的三个基本条件。采取多种措施完善“休闲之都”,将成都打造为知名的休闲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