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奖励出身制度的历史沿革 奖励出身制度。即通过奖励办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它是清末新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选才制度,主要体现在奖励新式学堂毕业生和留学毕业生上。奖励出身制度产生于科举废除的前后一段时间,确切地说是1905年前后的十来年时间。奖励出身是随着清末兴学堂和派留学热潮的兴起而出现的。  相似文献   

2.
清末留学教育是在中国封建王朝走向末路的历史境遇下,由清政府主导进行的学习西方的留学教育,是中国现代留学教育的开端。清末留学教育对于中国近现代的教育、政治、人才培养和科学文化观念的变革都具有重要意义,但也存在缺少统筹规划和符合时代发展的留学教育理念的历史局限,留学生的知识层次也普遍较低。从国际化战略视域下进行考察,在信息化和全球化快速发展的今天,清末留学教育对于当代中国留学教育仍有启示,在文化自信的基础上积极发展双向留学教育是当代留学教育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李国荣 《中国考试》2000,(10):54-55
清代考选状元的殿试,其试卷不作誊抄,皇帝和读卷大臣直接评阅士子原卷。于是,逐渐形成了不管文章好坏,单看字体端楷与否的评卷标准。这便是人们指斥的清代殿试中极不正常的“抑文重字”之弊。一、偏重楷法选状元殿试重楷法,缘于翰林之选。有清一代,“朝廷重视翰林,而取之之道以楷法,文之工拙弗计也。”翰林官为清华之极选,专掌论撰文史之事,例由殿试录取后的进  相似文献   

4.
一、奖励出身制度的历史沿革奖励出身制度,即通过奖励办法来指定学生的出身。它是清末新政时期的一种特殊的选才制度,主要体现在奖励新式学堂毕业生和留学毕业生上。奖励出身制度产生于科举废除的前后一段时间,确切地说是1905年前后的十来年时间。奖励出身是随着清末兴学堂和派留学热潮的兴起而出现的。光绪二十七年八月初二(1901.9.14),各省及礼部筹议学堂出身章程,为科名奖励学堂毕业生之先声。“由督抚学政按其(大学堂毕业生)功课严密扃试,拔其优者,分别拟取等第,资送京师大学堂复试,候旨钦定作为进士”,并“拟请俟专斋毕业后,即由该督抚…  相似文献   

5.
略论清末民初留学毕业生考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留学生毕业归国,无论留学何国、毕业何校、获有何种学位、均须经过国家统一考试,始能授以出身,给予官职,这是清末民初一种特有的考试制度。清末政府和民初北京政府为什么要举办留学毕业生统一考试?留学毕业生考试有哪些特点?其影响是什么?本文试图作一些探讨。一清政府向外国派遣公费留学生始于1872年,派遣目的是学习外国的军政、船政和科学技术,以图国家的“自强”。留学生最先是被派往美国的,随后又向欧洲和日本派  相似文献   

6.
殿试探源     
科举是从隋唐到明清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是当时社会选拔人才的主要方式。通常分四级,即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然而,“殿试”自何时始,一般人未必详知。近读比沅的《续资治通鉴》知,原来是宋太祖赵匡胤在其开宝六年三月开的先河。过程是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清末戊戌变法与新政改革,均主张“效法日本”,安徽教育近代化在此背景之下开始逐步推进。一大批皖籍贤哲赴日考察教育及相关制度,仿照日本学制在省内兴办新式学堂;派遣皖籍学子赴日留学,聘请日本教习来皖任教,有效地促进了安徽教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受日本影响,清末安徽教育的近代化过程中,大批具备先进思想的仁人志士走向革命化,为近代中国推翻帝制的革命运动推波助澜。  相似文献   

8.
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清末留学热潮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清末女子留学的人数虽然少、时间也较短,然而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并有力地推动了近代女子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典藏的民国时期留学生档案资料,主要分为不同时期与不同政府及政权的留学政策、留学生考选、留学生经费资助和留学生留学概况等方面。介绍和利用这部分档案资料,将有助于留学生专题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清末法官考试任用制度,是清政府在制宪修律和司法改革的大背景下提出的,它反映出清政府力图通过制定严格的考选标准,以提高法官素质,从而缓解和挽救统治危机的愿望;然而,这一制度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受到种种限制,最终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1.
张之洞(1837——1909年),直隶南皮人。16岁时、中乡试第一名举人。27岁参加殿试,以一甲第三名赐进士及第,授职翰林院编修。此后,先后担任湖北学政、四川学政。34岁起,担任山西巡抚,接着任两广总督、湖广总督,督鄂长达17年之久。1907年,张之洞调任军机大臣,主管学部,成为全国教育的最高长官。作为清末洋务教育的著名代表人物,张之洞十分重视留学教育,发表了许多有关言论,利用其在教育界的特殊地位,不遗余力地推进留学的发展,为培养近代中国社会所急的各种人才作出了突出贡献。本文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在清末力主废除科举,倡导留学,选派和资助学生出国留学,重用归国之士,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清末留学热潮的出现及近代留学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清代科举考试,形成了完整、严密的考选制度。清代进士从入仕到迁转的整个经历,说明了仕历的优越性。一般说来,进士初仕,与其会试覆试、殿试和朝考的等第有密切关系,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专向性,但其后迁转的迟速却取决于其他因素,主要受满汉复职制和异途捐纳等外部影响。  相似文献   

14.
留学教育在清末有了突破性的发展,但是女子留学教育则发展缓慢,这与清政府长期对其持消极态度有直接关系.从政府官员角度而论,只有少数人将发展女子留学教育列入自己的政务范畴,比如长期担任地方督抚的端方.以女子留学教育为例,从政府作为的角度探讨清末督抚对待新政改革的态度及作为,评析其影响,有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清末新政改革的运行.  相似文献   

15.
钟佑洁在《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撰文指出,清末女子留学虽是清末留学热潮中的一小部分,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其对当时的思想界产生了重大影响。清政府在施行“新政”的过程中,为了培养“新政”所需要的人才,实行了鼓励留学的政策,其中包括女子留学,  相似文献   

16.
《出国与就业》2008,(8):40-40
2008年高考成绩出来一周时间,北京一些有实力的留学中介机构接待高中毕业生留学咨询量和过去相比上升了大约20%。英、美仍是大部分高中生留学的目的国。那么高中生留学英美的途径有哪些呢?有关负责人介绍,社区大学是众多普通高中生进入美国高校的一个途径。  相似文献   

17.
《职业技术》2006,(7):61-61
现在,留学现象已经比较普遍,中职生也可以留学。在有些国家,中国留学生总数中甚至80%都是中职毕业生。那么,各国对中国中职毕业生去留学有哪些规定呢?美国即使是中国普通高中毕业生亦很难获得留美签证,所以,在一般情况下,美国的普通大学不会考虑接受中国的中职毕业生。美国普通大学一般都有留学生录取率,他们每年都控制在这个录取率内。中国中职毕业生要留学美国普通大学不占任何优势。不过,有一个特例,就是美国社区学院(相当于中国2年制的大专学院)一般接收中国的中职毕业生。加拿大加拿大可以接收中国中职毕业生。中职毕业生可以先通过就…  相似文献   

18.
清末早期的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具有重要意义。留美教育是留欧教育展开推动的基石,留欧教育是留美教育某种程度上的改进和延续。然而,不同的历史背景使得留美与留欧教育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文化背景不同的倡导者,越来越具体细化的留学目的及其准备工作,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不同角色的担当等都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当下,留学浪潮此起彼伏,跟风留学、低龄留学等现象成为大众焦点,各种国际班和形式多样的出国方式也给中国的留学教育事业带来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对清末早期留美与留欧教育的比较,一则使读者对两次留学教育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体认;二则通过分析,取长补短,并结合当今一些留学现象给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19.
清末早期的留学教育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具有重要意义。留美教育是留欧教育展开推动的基石,留欧教育是留美教育某种程度上的改进和延续。然而,不同的历史背景使得留美与留欧教育有各自鲜明的特色。文化背景不同的倡导者,越来越具体细化的留学目的及其准备工作,在中国近代化建设中不同角色的担当等都值得我们分析研究。当下,留学浪潮此起彼伏,跟风留学、低龄留学等现象成为大众焦点,各种国际班和形式多样的出国方式也给中国的留学教育事业带来许多新问题。本文通过对清末早期留美与留欧教育的比较,一则使读者对两次留学教育的具体情况有一个全面的体认;二则通过分析,取长补短,并结合当今一些留学现象给出指导建议。  相似文献   

20.
据调查,现今的五年制师范专科毕业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出口渠道:一是专升本,约占毕业生总数的7%;二是参加教师招考,占到毕业生总数的20%左右;三是考选公务员,到私立学校任教或到企业工作,这种就业方式占到毕业生总数的10%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