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伴随城镇化发展以及大规模的人口流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为破解阻碍随迁子女教育健康发展的制度瓶颈,本文从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三个层面构建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评价指标,最后从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的视角提出了相应的变革措施。  相似文献   

2.
随着异地入学制度的完善,虽然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公平基本得到实现,但是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中随迁子女的心理现状仍需关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存在自信心缺失、情绪情感脆弱、学习动机不当、人际交往不畅等问题,可从制度环境、家庭环境、心理环境建设三方面入手,帮助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全面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3.
在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解决。但是,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仍然存在入学难、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心理问题严重等问题。只有进一步明确流入地政府、学校的义务教育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费保障制度,积极改善流入地学校办学条件,加强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心理关怀和教育,才能更好地解决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  相似文献   

4.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考升学政策思考——基于上海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调查表明,农民工随迁子女有着强烈的在输入地城市高考升学的愿望,但现实存在的高考限制以及市民心理冲突等因素阻碍了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高考之路。基于社会公平、教育公平以及城市自身发展的需求,分阶段研究并解决农民工随迁子女的高考升学问题,有条件地开放部分高等教育资源已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5.
2012年底,大部分省份依据国务院办公厅[〔2012〕46号]文件,发布了有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升学考试政策,方案的聚焦点在于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异地如何升学。这一政策的发布是政府关注弱势群体利益、促进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举措,也是"公平"理念的重要体现。但是在各地有关政策的制定中,仍然存在政策与其目标偏离的问题,而责任机制缺失则是导致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农村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公平问题是当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长期以来,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在入学机会上表现出国民待遇的缺失。能否给予农村流动人口子女与城市居民子女同等的国民待遇,关系到教育公平的实现。为此,政府应当制定有效的教育政策,切实解决农村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城市接受教育的问题,以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向城市流动的农村人口呈日益增长的趋势,流动人口的进入给城市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进步,但随着流动人口的增加,也使城市面临着许多社会问题。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就是普遍关注的社会问题之一,该问题既关乎我国的教育公平又关乎社会的和谐建设。受我国户籍制度以及社会文化等各方面的影响,流动人口子女教育还存在着许多问题,必须采取积极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8.
以城市公办初中校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为研究对象,通过实证研究,系统探讨其心理融入水平,归纳城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身份认同、归属感、学校主观生活质量、学习适应性、学校人际关系适应、主观幸福感等方面的特点。提升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心理融入水平可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区教育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工业化的推进,大量农村劳动力转移已经成为未来中国社会发展的趋势。与大量劳动力转移相伴随的是其子女在城市的受教育问题及社会融合问题。对随迁子女而言,教育融入是实现社会融入的重要途径。本文以“教育融入”为视角,论述随迁子女在受教育过程中的问题,挖掘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如何使随迁子女顺利实现教育融合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前,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已成为国内学者研究的热点之一。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分析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家庭教育和家庭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的现状,为进一步提高少数民族流动人口随迁子女的家庭教育水平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明确了STS、STS课程和STS教育的概念,从STS教育的兴起、实质和实施几方面论述了STS教育是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教育。  相似文献   

12.
13.
高等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探索人教育与科学教育间的关系,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回顾人教育与科学教育在中西方的变迁特别是近代以来在高等教育中的变迁,描述了西方高校人教育的复归潮流,对中国高校人教育与科学教育的整合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4.
教育观念转变与高校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树立现代教育观是素质教育的核心,是教师立教的根基与转变教师行为的先导。  相似文献   

15.
我周教育理论界一般认为教育有广义的教育和狭义的教育两种。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因为不能有效地揭示教育的本质属性而被摈弃。但是最广义的教育界定具有很强的实践意义。以教育意识为核心,最广义的教育过程有四种模式,特点分明。基于教育模式分析,探讨几种有效的教育方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6.
知识可以分为"科学(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知识",或称为"显性知识"与"隐性(默会)知识";职业技术学校主要是传授"做什么"和"怎么做"的知识与技能,职业教育学研究的出发点也必然是"实践(经验)性"知识;因此,职业教育学是研究职业教育与培训活动的一门"实践性"学科.  相似文献   

17.
论职业教育的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统文化对职业学校的招生与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消极影响,改造这些不利的社会文化环境是促进职业学校招生与发展的必然选择.教育与文化具有天然的亲密关系,教育肩负着创造新文化的使命;课程的设计与实施过程不仅是传承文化的过程,还是文化增殖即创造新文化的过程.因此,在初中阶段创设与实施有关职业教育元知识的课程及评价体系,有利于促进职业学校的招生及其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融合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内容,也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必然趋势。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的主要路径为:确立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构建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学科专业结构和课程体系,建立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教师队伍,营造有利于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校园文化场。  相似文献   

19.
绿色教育是科学技术教育与人文素质教育融于一体的现代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方向,也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要求.绿色教育视域中的大学生人文教育,应该着眼于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塑造他们健全的人格与发展、创新、创造的能力,使他们将来能够担当起建设祖国的重任,成为合格的人才.  相似文献   

20.
德育视阈下的礼仪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礼仪教育具有引德、显德、保德的德育功能.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有利于大学生的社会化,以提高大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利于大学生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有利于对大学生进行人文知识教育,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质.对大学生进行礼仪教育需要高校开设礼仪课程,以丰富学生的礼仪知识;需要转换教师的理念,强化师资培训;需要引导大学生广泛开展礼仪讨论,积极参与礼仪实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