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4 毫秒
1.
近些年来,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问题始终困扰着相关地区的政府部门和教育工作者,先是关注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就学问题,大量的"民工子弟学校"是否属于"非法办学"?如何整治?后是"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及生活状况大大刺激了人们的神经,隔代抚养,缺乏管束,安全隐忧,等等,留守儿童所遭遇的种种现实问题使得中国社会不得不需要认真地来思考和面对应该如何解决在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所必然会出现的流动人口及其子女的教育问题。于是,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就学逐步成为现实。问题是,随之而来的各种升学和考试环节又使得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遭遇一道道瓶颈。如有的地方规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完义务教育后,只能报考中职学校,不能报考普通高  相似文献   

2.
进城务工的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义务教育一直是各界关心的焦点问题。而这些流动人口子女中,有一小部分能就读于当地公办学校,其余则只能就读流入地的民工子弟学校。为了解就读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现状,对苏州市公办学校和民工子弟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学生、家长及他们的任教教师实施调查,并对两类学校的调查数据进行T检验。结果表明,就读不同性质学校的流动人口子女在"家长资本""社会资本""经济资本""心理资本"及"社会适应性"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进而引发不同性质学校教师对其所教授的流动人口子女的情感态度差异。最后,研究得出流动人口子女要获得流入地较优的"教育资本",当地政府要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其关键要提升流动人口子女家长的"社会资本"和"经济资本"。  相似文献   

3.
政策研究具有高度的时空敏感性,对当下社会变化有着强烈的关注.[1]目前,我国正处在人口流动频繁的城市化、工业化的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大批量向城市转移.不仅如此,我国进城务工人员逐步采取"举家迁徙"的模式,迁徙类型由最初的生存型向发展型转变,具体表现为进城务工人员对自身发展权利及其子女的平等受教育权利有了进一步的渴求.据统计,到2011年,全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阶段在公办学校就读的比例约达79.2%,比2010年增长了12.7%.[2]"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的政策初步解决了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的问题.然而,教育是一个系统的、连续的工程.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教育问题,尤其是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参加高考的问题,成为时下公众关注的教育政策问题.  相似文献   

4.
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下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流入地学校,与流入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好这批流动的学生,使他们真正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教育部近日发文表示: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收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建校费是不允许的,也是治理教育乱收费的重点督查内容。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指出,根据《国务院关于做好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工作的通知》,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要以流入地为主、公办学校为主解决。对符合当地政府规定接收条件的进城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使得异地中考问题日益凸显。通过对本世纪以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问题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发现主要在户籍制度、异地中考政策门槛、流入地政府教育经费、异地中考与高考制度协同配套四个方面存在障碍,进而对随迁子女的教育选择与教育结果产生消极影响。对此,应从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教育结果公平三个层面对随迁子女进行教育补偿。  相似文献   

7.
随着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在农村的全面实施,城市也开始对本地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实行“两免一补”政策。但是,进城农民工随迁子女却未能纳入“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免费义务教育是公民的基本权利,政府有义务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的公民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和条件。由于现行义务教育投入管理体制的不完善,义务教育法也没有明确规定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经费的承担主体,大多数农民工随迁子女被排斥在城市公办学校和享受“两免一补”政策的范围之外。建立由中央政府、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三方按比例共同分担机制。将农民工随迁子女纳入“两免一补”政策的享受范围,是保障农民工子女教育平等权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成为继义务教育之后的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流入地政府的教育政策是决定农民工随迁子女能否在流入地平等地接受高中教育的制度因素。当前涉及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问题的政策可从三个维度划分为四种类型,总体上来看,这些政策保守性特征凸显。对高考移民的担忧、高中教育资源供求失衡和高等教育机会分配地方化是造成保守性教育政策的成因。政策制定方式被动、政策本身缺失公平、政策执行效果不确定是当前农民工随迁子女高中教育政策的现状。  相似文献   

9.
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流入地参加升学考试问题,实质上就是要改革现行的以户籍为依据的相关管理制度。当前需要重点关注三个问题:一是统筹规划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的中考与高考  相似文献   

10.
推进教育公平成为我国当前义务教育发展的重要任务。随着我国流动人口规模的扩大和流动的加速,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城市中的教育问题成为城市发展中的一个重要伴生性问题。农村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问题的实质是教育公平问题,主要是由于二元户籍制度等原因造成的。为此,以教育公平理念的树立为出发点,探索通过加强教育法制建设、建立多元化的经费保障机制和完善社会帮扶体系等措施促进相关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我国4个东部城市农民工随迁子女入学问题的调查发现,当前城市义务教育承载力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规范并支持农民工随迁子女普惠性民办校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它能够有效缓解流入地政府的财政与教育用地压力,合理化解流入地政府“财政供养人口只减不增”的师资配置困局,灵活应对随迁子女的非预期流动。但它同时也面临着诸多发展困境,包括财政经费支持有限与价格管控过紧,师资队伍不稳定与发展动力不足以及随迁子女升学路径不畅与流动过频等。为此,应科学核算随迁子女民办校的办学成本,政府以购买学位方式提供足额的经费补贴;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流入地教育部门提供办学指导与教育资源支持;流入地教育部门严格监测教育质量,逐步淘汰低层次学校。  相似文献   

12.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城市接受义务教育的数量和质量取决于城市政府财政投入的规模和结构。新《义务教育法》颁布以来尽管义务教育已经全面纳入财政投入保障范围,但是属地化管理的原则使得流入地政府缺乏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进行财政资助的动力,不同层级和相邻政府之间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财政资助供求失衡,财力的紧张使得城市政府举办的公办学校数量不敷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学之需,即便是同为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其入学机会也不均。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财政政策的主要举措包括增加中央和省级政府的义务教育财政投入,完善流入地政府和流出地政府共同负担经费的机制,增建公办学校,并使得招生机制更公开透明。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学者认为异地高考政策更加有利于家庭条件较好的随迁子女,少数学者则认为该政策能有效保障农村随迁子女的教育权益,但已有文献仍缺乏关于异地高考政策对两类流动人口高等教育机会影响差异的比较研究。基于2017年中国流动人口动态监测调查数据,本文探讨了异地高考政策对城乡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并探究了该政策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异地高考政策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显著高于城镇随迁子女,且这种效应仅在高政策门槛地区存在,低门槛地区不存在。从政策的调节作用来看,异地高考政策有助于提高农村流动人口子女随迁的意愿,且对农村随迁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促进作用要显著高于农村留守子女。同时,异地高考政策可显著降低农村随迁子女家庭社会经济地位对其子女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为此,各地方政府应坚持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充分发挥该政策促进高等教育公平的杠杆作用;流入地政府要进一步提高本地高中教育服务能力;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推进、完善高考录取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4.
<正>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国0—17岁随迁子女为3581万人,其中,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有1472万人。根据对随迁学生群体的调查发现,普遍存在于"流动儿童少年"内心深处的陌生感,成为随迁学生顺利融入流入地学校的障碍。从学校教育践行"友善"教育理念开始,改善随迁学生的教育环境,关怀他们在流入地学校的学习和生活,是化解随迁学生陌生感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义务教育过程中入学门槛依然存在,教育权利难以保障;教育资源不均衡,教育效果难以保障;教育结果不平等,教育目标难以实现。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本身不具体明确,政策执行受到相关制度的制约,政策监控机制不健全等因素造成随迁子女义务教育政策执行失灵。  相似文献   

16.
流动人口子女的就学问题一直是党和国家所关注的.原国家教委和公安部1998年下发的<流动儿童少年就学暂行办法>中提出:"流动儿童少年就学以流入地管理为主".2001年全国基础教育工作会议上颁布的<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中更是明确规定:"要重视解决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以流入地区政府管理为主,以全日制公办中小学为主,采取多种形式","依法保障流动人口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流动人口子女进入流入地学校,与流入地孩子享受同等的教育已是不争的事实.教育好这批流动的学生,使他们真正享受公平教育的权利,得到全面的发展,成为了我们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那么,面对这样一个事实,我们又该采取怎样的应对措施呢?如何让每一位进入我们学校的流动外来民工子女受到良好的教育,得到真正的发展呢?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思考.  相似文献   

17.
农民工随迁子女异地中考政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党和政府高度关注和努力下,农民工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问题逐步得到了解决,随之而来的,是农民工随迁子女在流入地继续接受更高阶段教育的客观需求。当前,大部分城市的高中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加上制度和现实环境等因素,农民工随迁子女很难在流入地继续升学。满足规模巨大的农民工随迁子女继续接受教育的需求,需加强教育需求情况调研,做好异地中考政策规划;引入教育券,解决教育经费在区域间的支出流动问题;以职业教育作为推进异地中考政策的突破口,在城市向农民工随迁子女全面开放免费中等职业教育;改革户籍制度,剥离附着于户籍上的各种福利与管理功能;改革高考制度,形成中考、高考配套的政策体系;创新高中阶段办学模式,建立健全高中阶段教育成本分担机制与投入机制。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全国范围内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进城务工的人数逐年攀升,主要流向长三角和珠三角等经济发达的东南沿海城市地区,其随迁子女也主要集中在广东、江苏、浙江等省市。他们在流入地的受教育情况日益受到各方关注和重视。本文以广东省东莞市H镇为调查点,以该地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阶段的受教育情况为重点调查内容,结合该地的学校设立情况,对流动人口子女的受教育现状及其申请"积分制"入读公校的情况加以简要介绍和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中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动导致了大量流动人口的产生,他们的随迁子女面临诸多教育问题。通过问卷调查及深度访谈等方法获得拉萨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教育的基本信息,发现拉萨市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在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心理健康方面都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杨晓桦 《成才之路》2010,(18):I0013-I0013
如何让进城农民工子女与城市的孩子一样接受正常的教育?近日,河南省下发《关于进一步做好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工作的意见》,把农民工子女入学的责任圈定在“流入地政府”,要求把进城务工农民随迁子女义务教育纳入公共教育体系,与城市学生统一编班、统一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