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有人说过:“热爱一个学生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则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这应该成为每个教师的座右铭。教育首先是爱的教育,每一位学生都渴望得到老师的爱,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作为学生,他们时刻承受着来自父母、同学甚至社会的压力,所以他们更希望得到教师的信任和爱。然而由于现实中存在着太多的功利因素,教师对学生的爱也随之变了“味”。一位高中学生曾这样抱怨:“数学老师经常要求数学不好的同学课后到他家里补课,按‘约定俗成’,一节课收费80元”。这样的举动让人心寒。谁能相信这样的老师对学生会有爱心…  相似文献   

2.
一位教育家曾说过 ,教育之不能没有爱 ,犹如池塘之不能没有水。一语点破了爱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前提 ,只有对学生怀有真诚的爱 ,学生才会“亲其师 ,信其道” ,才会自觉地接受教师的教诲。常言道 :“人往高处走 ,水往低处流。”后进生也不例外 ,他们也希望老师多关注。可往往班主任教师就会忽略这一点 ,他们对优秀生比较喜爱、器重。大家知道 ,得不到爱的人更需要有人爱 ,后进生比优秀生更需要教师的关注和爱护。教师应该把关爱的目光投向后进生 ,从“爱”字开始 ,以慈母般的爱去关怀、鼓励后进生 ,…  相似文献   

3.
两点感想     
读了《育苗人》、《斯霞和孩子》,又读《<育苗人>与<斯霞和孩子>的錯誤》,有两点感想在这里谈一谈。一、“爱的教育”不能代替阶級教育。《育苗人》中强調“童心”是“純洁、稚嫩的”,“象水晶一般的明净”,因此,宣扬教师要以“童心”去爱“童心”,“和孩子們在一起为小鸡从鸡蛋里破壳而出发出快乐的笑声,为小白兔的死而流出眼泪”。这是一种什么样的观点、什么样的教育呢?我认为,这是一种超阶級的“人性论”,是向学生灌输“人类爱”、灌輸人道主义、和平主义的教育。这种教育,只是要学生“爱”,爱小鸡,爱小白兔,爱父母、兄弟、姐妹,爱“和他們一样天真、一样活泼的老师”,而不讲阶級爱,更不提阶級恨。这样长大起来的学  相似文献   

4.
夏丐尊先生曾指出:“教育如果没有爱,就等于无水之地,热爱学生不仅是师德具体表现,也是促进学生创造力发展的关键因素.”作为一位教育者,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学术知识,还要有更过硬的道德修养,因为你在传授学生知识的同时,潜移默化之中也教给了他们做人的态度,传达着某种有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教诲.马克思有句名言:“用爱来交换爱.”教师对学生真挚的爱,会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亲切感、信任感,从而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促进师生间的情感交流,让爱的教育渗透到每一个学生的心间.  相似文献   

5.
纠错是一门艺术。教师不但要传授给学生文化知识,而且要教给他们做人的道理,用“爱育”引导他们走出迷惘是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诚挚的爱,本身就是一种崇高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教师,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只是向学生传授书本知识,而在于对学生的精神世界进行正确引导,这种引导的力度首先决定于对学生的爱.高尔基曾经说过:"谁管孩子,孩子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可以教育孩子."可以说,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在于唤醒每一颗童心,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在爱的阳光雨露下茁壮成长.怎么做到爱学生呢?  相似文献   

7.
<正>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师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炙热心灵中。"因此,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育的前提和基础。作为一名教师,特别是作为一名班主任,神圣职责并不在于只是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更在于对学生精神世界的熏染与再教育,而这一都取决于对学生的爱。同时,教育工作的全部意义就是唤醒学生每一颗善良的童心,使每一位学生都接受阳光的照射,雨露的滋润,茁壮健康的成长。只要用我们的  相似文献   

8.
魏建华 《考试周刊》2012,(70):181-181
教育是科学,是艺术。如何挽救、教育那些看似没有希望的学生,关键就是不要放弃对他们哪怕是一丝一毫的希望。“教育不能没有爱,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是的,不仅仅是地理教师,每一位教师对学生的爱,都应是无私的、高尚的。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也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  相似文献   

9.
唐杰  洪霞 《今日教育》2014,(5):43-44
一、爱的类型:教师叙述的爱比较单一 关于爱的类型,教师在文章中所描述的爱的类型比较集中,主要有三类:教师对学生的爱(85.7%)、学生对教师的爱(10.5%)和同事间的爱(3.8%),而“领导对下属的爱”以及其他爱的类型都没有提及。这一方面是与要求教师“围绕爱心呵护童心”的主题作文有关,同时也可能反映出,校领导在爱心教育方面的示范力和参与度还有待加强。  相似文献   

10.
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 ,教师是培养人的专门劳动者。崇高的教师职业道德之一 ,就是热爱学生。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所说的那样 :“当教师必不可少的 ,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儿童。”因此 ,教师的爱是孩子们心目中的雨露。多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 ,使我认识到 :没有爱 ,就没有责任感 ,就没有教育。一个有责任感的教师 ,应当经常把学生放在心上 ,体察他们的酸甜苦辣 ,关心他们的生活冷暖 ,同情他们的痛苦和不幸。事实证明 :教师对学生的爱 ,比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具有社会价值。因为学生往往把教师对自己的爱当作社会评价自己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第四条规定,“要面向全体学生,热爱、尊重、了解和严格要求学生,循循善诱,诲人不倦,保护学生身心健康。”我认为做好这一条,是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的重要表现。而要做好这一条,就必须具有“爱满天下”的师德修养。因为爱是教育的基础和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们的学生,都是十几岁的未成熟的幼稚青少年,党和人民把他们交给我们,我们理所当然是他们的保护人、引路人和启蒙者。 热爱、尊重、了解学生又是教书育人的一个前提条件。一个人可以燃烧,也可以腐朽,教师的责任,就是使学生燃烧起来,不能让他们腐朽下去。高尚纯洁的爱,是教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的通道,是开启学生心扉的钥匙,是用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焰。它直接影响着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知识的积累和身心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对于教师来说,“师爱”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衡量一位教师的职业道德如何,主要表现在他是否爱生上。因为学生只有感受到师爱,才能接受教育,才能不断进步。“师爱”应该来自于每位教师许多优秀的教师、班主任都是热爱学生的典范。然而,并非每位教师都能自觉地爱生。有的教师认为“爱生是班主任的事,与我无关”。事实上,热爱学生是教育的基本前提,没有对学生的热爱,就没有对学生好的教育。“师爱”会产生无形的教育力量,能使学生尊重、信任教师。学生乐于接受教育和帮助,才会产生自觉学习、遵守纪律的积极性,他们的智力、情感、品质才会得到进一…  相似文献   

13.
<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在他的专著《爱心与教育》中谈道:"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必定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素质教育,首先是充满人情、人道、人性的教育。一个受学生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只有童心才能唤醒爱心,只有爱心才能滋润童心。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将无从谈起。"让爱永驻"生"田,既是教育的前提,又是教育的保障。教师要给孩子的心灵插上爱的翅膀,教师要用爱的雨露滋润孩  相似文献   

14.
一、爱生是转化后进生的先决条件有一位教育家曾说过:“没有爱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每个学生都希望,也有权得到老师的爱。”教育实践证明,教师的爱是学生成长的巨大推动力,是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营养素,是一种任何教学手段和方法无法代替的教育力量,尤其是学习有困难,非智力因素不良的学生,他们更追求教师的爱,更需要教师的理解和信任。更渴望教师的帮助,一旦他们这种心理需要得到满足,亲师的心理会变为行动,会增强信心,不甘落后,暗加努力奋发进取,各方面都会有明显的进步和提高。可以说,教育教学效果杠杆的支点在“爱”字上,…  相似文献   

15.
师爱是教师职业道路上永恒的主题。爱品学兼优的好学生,相信每一位教师都能做到,但面对或调皮捣蛋或成绩差强人意或者个性过强等等一些“另类学生”,很难保证每一位教师能像爱其他学生一样爱他们,是这些学生没有优点?不是,而是我们教师没有睁大双眼去寻找!是他们没有潜力?不是,而是我们教师没有耐心等待!而在没有睁大双眼和没有耐心等待中, 一朵朵鲜花还没有来得及开放便可能凋谢了。也即是说,在教师爱与不爱之间.鲜花便会决定自己开花还是凋零。如何能唤醒教师对这部分“另类”学生的爱呢?我作了长达半年的准备……  相似文献   

16.
我国近代教育家夏尊曾说过 :“教育不能没有感情 ,没有爱” ,“没有感情 ,就没有教育”。教师 ,用以影响学生的不仅仅是他的知识技能 ,道德品质 ,还有他对学生关怀爱护的深情。教师的爱既是一种教育手段 ,又是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 ;既是教师对学生应有的高尚的感情 ,又是教师的一种高度的责任心。每一位著名的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观点 :教师对学生的爱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有一条成功的经验 :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 ,就必须对学生献出一颗赤诚的爱心。教师爱是教师必须具备的情感品质。爱学生应当成为教师的性格。关…  相似文献   

17.
笔者曾聆听过多位教育家讲座,当谈到有关教育的话题时,几乎每位教育家都语重心长地告诫“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各级领导给老师们作报告时,也都苦口婆心地教导“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前苏联的马卡连柯、苏霍姆林斯基等大师无一不是奉“爱”至上的。大凡从事教育的,管理教育的,研究教育的或是不大懂教育的,几乎均以谈“爱”为荣,奉此论为教育“圣典”。的确,在教育过程中教师的爱对学生的成长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学生幼小时期,教师对学生的爱显得更为重要。我们好多教育家,好多一线教师,他们挚爱着教育事业,挚爱着孩子们,他们的爱心让…  相似文献   

18.
情感,这里主要是指班主任关爱学生的情感。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班主任爱学生的情感是教育“要求”、“内化”的催化剂。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注学生是新课标的核心理念之一。因为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也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尊严的人。他们有自己独特的、与众不同的一面。如果班主任不了解学生就不可能对学生有真正的爱,更谈不上对他们进行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教育。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指出:“如果教育家要多方面来培养人,那么他首先应该在多方面来了解学生。”所谓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就是不但要…  相似文献   

19.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常被人们称颂为教育的专家,这是因为他们能巧妙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塑造一代新人。归纳他们获得成功的经验,无非是很善于在“爱”“察”“韧”三个字上下功夫。所谓“爱”,即班主任对教育事业炽热的爱,对每个学生投入以严父、慈母般的爱。“爱”是贯穿在每一位班主任工作中的一条红线。班主任热爱学生,这是古今中外教师最起码的素质要求。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教师意味着什么?首先意味着他是这样一个人,感到和孩子交往  相似文献   

20.
刘申东 《考试周刊》2011,(60):232-232
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健康成长并最终成才,是每一位教师的神圣职责。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的技巧全部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学生。”爱是教育中重要的因素,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我一直用“爱”来诠释家长和社会对教育的期盼和关注,在具体的教育中,我将“爱”的教育归纳为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