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为参照,构建“以学论教”的评价参照体系。这意味着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变“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传统课堂教学评价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在课堂学习中的状态为参照,构建“以学论教”的评价参照体系。这意味着对学生学习状态的关注。一是学生的参与状态。课堂教学的立足点应是人而不是物化的知识,要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并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快乐,获得心智的发展。二是学生的交往状态。学生的交往状态是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与互动的程度。交流、合作与互动,一方面有助于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交流自己的见解,拓宽思路,激发思维的火…  相似文献   

3.
新课程教育理念提出课堂教学要真正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必须对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进行改革,体现以学生的“学”来评价教师“教”的“以学论教”的评价思想,强调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为参照来评价课堂教学质量,真正地实现“有效教学”.作为一名普通的初中物理教师,本人积极地投入到“有效教学”的课堂改革中去.在探索的过程中,进行不断地反思,有了以下体会.  相似文献   

4.
课堂教学评价是促进课改深化的重要手段:“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也是我们评价课堂教学的一个新视角。它告诉我们:评价教学成败最重要的标准应是学生的学习效果。评课者应从关注“如何教”转向关注“如何学”,从关注“教得怎么样”转为关注“学得怎么样”。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评价中,我们虽然津津乐道于“从教师的教”转移到“学生的学”上来,  相似文献   

5.
新课程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学体系全方位的更新和整体的连动。课堂教学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也是新课程实施重要的切入口,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要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进学”的思想,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6.
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听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学情上,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几种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听评课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关注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听评课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三种状态:学生的情绪状态;学生是否全员、全程、全身心地参与教学活动的状态;学生的交往状态。  相似文献   

8.
多年来我们评价一节课,常常是看教师确定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设计的教学过程,教师的教态、语言、板书等等。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教学观、教师观、学生观都将发生新的变革,教师的教学行为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发生大的改变,对课堂教学的评价将改“以教论教”为“以学论教”。如何在评课中体现以学论教的理念,我认为可从以下几方面思考:一、学生的主体地位长期以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地位一直都在提,但又一直都是“主导”导“主体”,或者只有主导没有主体,因为在较大领域内教好课的标准强调的是教师有条不紊的…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标准下“以学论教”的物理课堂评价模式,主要从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学方式、学习情感和学习效果四个方面来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进行客观、公正、准确的评价,以促进教师不断优化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水平和能力,从而提高物理课堂教学的效益。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实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教学体系全方位的更新和整体的连动。课堂教学评价对新课程的实施起着重要的导向和质量监控的作用,也是新课程实施重要的切入口,具有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的双重功能。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要建立“以学论教,教为了促学”的思想,建立科学的课堂教学评价已成为提高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11.
一、关注学生的课堂表现 "以学论教"是现代课堂教学评价的指导思想.因此,在评课时应从重点关注教师的教转向关注师生互动和学生的学情,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呈现的状态作为评定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依据.评课时,应重点关注学生的以下几种状态.  相似文献   

12.
长期以来,由于教学评价只重形式、重结果,导致教师备课流于形式,脱离教学实际,形成种种不良倾向。新课标指出:“以学论教,教是为了促进学”,即教师应更多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可能反应,并思考相应对策、指导思想。一、“X+1+Y”备课模式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有共性的地方也有个性的地方。共性即教材的统一性,目标的一致性;个性即教师的教学风格,及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和整体素质。备课时除了考虑到整体性外,更应注重“个性行为”,即“教师教学行为”和“学生学习行为”。“教师教学行为”可在课前备案,而“学生学习行为”只能…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改革已经实施多年,教师的教学理念已经发生了根本的变化。过去我们只注重了教师的教,而对学生如何学却关注得比较少或者不关注,学生获取的知识大多是在教师通过“灌”而得到的。在“以学论教”这一全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模式的引领下,课堂教学活动中实现了从以教师为主体到学生为主体的根本性的转变。教师更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关注学生的思维开发、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14.
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涉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流程中反映出的教师素质及实际教学效果等方面。然而,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它无法完成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指导,也无法实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这种评价方式应当改革。中小学校应当尝试以学论教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应有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所包含的内容:1.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基础性目标…  相似文献   

15.
在新课程“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核心理念指导下 ,课堂教学评价已经将关注的重心从教师的“教”转向学生的“学”。“以学论教”使得教师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的教学 ,教师必须在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备课方式、课前准备和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深入持久的努力 ,即从高一层次———生命的层次 ,用动态生成的观念 ,重新全面地认识课堂教学 ,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那么 ,如何提升初中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内涵 ?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工作从教师素质角度谈点体会 :第一、语文课堂上 ,教师要有明确的教学思路。首先要改变传…  相似文献   

16.
姚斌文 《教育导刊》2003,(12):46-46
现行的课堂教学评价内容主要以“教师的教”为主,涉及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课堂教学流程中反映出的教师素质及实际教学效果等方面。然而,这样的课堂教学评价忽视了学生的学习,忽视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它无法完成对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的指导,也无法实现课程改革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要求。这种评价方式应当改革。中小学校应当尝试以学论教的新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应有理念是:注重学生的发展,促进教师成长。以学论教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所包含的内容:1.确立优质的课堂教学目标,实现基础性目标…  相似文献   

17.
当前,人们对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逐渐从"以教论教"转向"以学论教"。"以学论教"是以学生发展的需要来评定教师的教学,以学生主动学习的效果来评价教师教的效果。它强调的是基于学生"学"的"教",重点关注的是学生,而不是教师。如果学校基于"以学论教"的理念,按照"定点观察→试卷检测→自我反思→集体会诊"的程序组织校本研修活动,让教师通  相似文献   

18.
传统的课堂教学评价视角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论教”。看一堂课的效果,就是从教师的角度出发,评价教学目标、过程、方法、语言、板书、教态等,过于关注教师讲得好不好,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状态。新的课堂评价视角不仅关注教师,更关注学生,特别是关注学生课堂上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对当前课堂教学和评价的分析,综合研究新的课堂评价和传统课堂评价的区别与联系,提出了新的课堂评价应注意:模块教学内容的纵横沟通及相互联结;以学生为主体的“以学论教”;课堂教学的效率与效果;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个性化、多元化学习相结合;传统课堂评价的继承和新教学中情感因素与动态教学的发展;课堂教学复杂多变的实践性。  相似文献   

20.
一、教师角色,从“前台”向“后台”定位《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首先必须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教师的角色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课堂不再是教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交流、互动的天地。教学不是为了控制学生,而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因此,教师首先应当准确定位,从讲台走向学生,以退求进,以学论教,以教定教。将课堂教学的视线集中到学生身上,把课堂还给学生,使学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