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东方美学的神髓在中国古代诗歌意象的创造中得到了最为集中的体现,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体现了中国古代诗人的美学追求,其创作理念体现了中国古代诗歌艺术的独特审美观照。这一在东方文化革新运动中没落的诗学诉求,却在美国的新诗运动中又一次被激活,完成了诗歌在本源意义上的一次对传统的复兴。意象派创始人庞德在现代中国的诗歌创作中,找寻到了古希腊的文化传统和诗歌创作的原始因子。西方“意象派”对于中国古代诗歌的意象艺术借鉴彰显了文化传播过程中的互渗与共融,也体现了传统资源对于构建现代文化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
艾青诗歌深受象征主义的影响,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诗歌通过象征意象体系来表达对社会宇宙的暗示,表达其光明创世的心理历程;二是在形式上,艾青学习象征主义“审丑”的反传统意象取材,采用“陌生化”的象征主义的语言表现方式,创造出“多义性”的诗歌形象。  相似文献   

3.
抗日战争时期,艾青曾选择桂林作为将近一年避难的驿站。同时,这一年也成为艾青诗歌创作生涯的一个黄金点:不少诗歌作品既在当时产生了极大的反响,又能顺利保存至今。仔细分析艾青诗歌得以传承的原因,可以发现其中之一得益于他在诗歌意象具体化方面所下的功夫,而比兴手法的使用令其增色不少。作为艾青诗歌意象系统组成部分之一的"比兴"意象,主要可以分作三种类型进行更进一步地探究:象征型意象、比喻型意象和综合型意象。  相似文献   

4.
在新诗从左翼向抗战发展的时代过程中,产生了艾青这样一位足以代表中国现代新诗最高成就的诗歌艺术大师.探讨艾青的诗歌成就,必须考虑到他的独特的人生经历和个性.忧郁的气质,叛逆的精神,本真的性情和艺术的心灵的浑融互通,使艾青具备了成为中国现代诗歌史上最有成就的诗人的艺术潜质和成功因素.艾青诗歌的风格,则与他诗中经常出现的太阳、土地、旷野、春天、黎明、生命、火等中心意象有关.可以说,没有对光明的追求和对土地的讴歌,没有真情和个性,没有体现这些追求、讴歌、真情和个性的意蕴深长、生动新颖的鲜明意象,便没有诗人艾青,没有这些载入史册的诗篇.与光明同行,与时代共进,艾青作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可贵之处和永恒价值,正在于此.  相似文献   

5.
论艾青早期诗歌中色彩与意象的绘画性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纵观艾青的一生可以发现,他不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诗人,还是一位有才华的画家。显然.留法三年从事绘画学习的经历对诗人的创作是非常重要的,其间他不仅在绘画技巧上获得长足发展.而且在文学领域接触到了诸如象征主义、表现主义等两方诗歌流派。这一经历形成了艾青诗歌巾注重色彩渲染和注重意象表现的特点;这一点形成了艾青诗歌的独特艺术个性,在其早期创作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章论析了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意象艺术的嬗变及其特征。以戴望舒、何其芳为代表的现代派前期诗歌意象艺术,在意象意境化探索与对中国古典诗歌意象的现代性化用中,体现出对中西诗歌意象艺术融合的自觉追求;以卞之琳、废名为代表的现代派后期诗人主要接受的是后期象征派艺术的影响,意象艺术转向了潜沉的智性表现方向,并呈现出意象的日常化特征。  相似文献   

7.
费密,明末清初重要的遗民诗人,他的诗歌具有极高的艺术成就和历史价值。由于时代和自身的因素.费密的诗歌在整体上表现出清疏健雅的诗歌风貌。这种风格形成与费密诗歌中意象体系的构建有很大的关系。在意象的色调上,费密喜欢青、白等冷色调,在意象的选择与体系构建上,费密诗歌表现出“清”、“疏”特色。  相似文献   

8.
飞升与沉降──论海子诗歌的意象构成及其内在张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海子诗歌意象构成系统分为“太阳”与“大地”两类,其基本的内在张力是“飞升”与“沉降”.这一张力构成海子生命艺术化与艺术生命化的独特现象。由于此,海子的诗歌才言说了人类存在的本真状态.他的生命的内在张力丰富了他在诗歌艺术上的张力场,使他的诗具有了多侧面,多维度,深涵蕴的立体感与浊重度。  相似文献   

9.
土地和太阳意象是人们研究艾青诗歌时经常关注的对象。事实上,现代城市意象对艾青创作于建国前的前期诗歌也有重要的意义价值。艾青通过塑造城市意象,对现代城市文明进行了多维度的辨证反思,批判性地观照了这一文明的两面性,既肯定了它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又批判了它的侵略性和非人性。城市意象蕴涵的思想和审美价值不仅较之其他作家有独特性,而且艾青在建国后创作的同类诗歌未能超越。  相似文献   

10.
土地和太阳意象是人们研究艾青诗歌时经常关注的对象。事实上,现代城市意象对艾青创作于建国前的前期诗歌也有重要的意义价值。艾青通过塑造城市意象,对现代城市文明进行了多维度的辨证反思,批判性地观照了这一文明的两面性,既肯定了它的革命性和进步性,又批判了它的侵略性和非人性。城市意象蕴涵的思想和审美价值不仅较之其他作家有独特性,而且艾青在建国后创作的同类诗歌未能超越。  相似文献   

11.
本通过对艾青不同时期诗歌创作的分析,论述了艾青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的发展过程,说明艾青的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是随着中国革命的发展,深入,成功而不断发展并日渐趋于成熟的。  相似文献   

12.
文章选取艾青、冯雪峰相同主题的诗歌进行类同研究,具体分析了献给母亲(保姆)的歌、献给女性的诗篇和呼唤光明的歌。  相似文献   

13.
艾青晚年的诗歌艺术,深刻地揭示事物,大幅度地概括生活,在赞美光明,追求光明;揭示苦难,呼唤斗争这两大主旋律上,终于以巨大的思想魅力,演奏出了动人的高潮。同时,诗人晚年的诗歌艺术,在形式上也达到了行云流水、舒卷自如的高级境界。研究艾青晚年的诗歌艺术,探索其中的创作规律,对于未来的文学史家来说,将是一个远未开掘的课题。  相似文献   

14.
艾青诗歌渗透着很强的个体生命意识,主要体现为对个体存在的关注和对生死哲理的探寻。对爱的歌唱、对苦难的挖掘和对生命孤独感的体验构成了前者的主要内容;向死而生则是后者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5.
山是中国古典诗词中最重要的常量意象之一。在古典诗词中,它受传统艺术精神的局限,多呈现“静”的本质属性。毛泽东在诗词创作中突破了这一传统艺术精神的限制,其笔下的山意象不仅充满着奔腾飞跃的“动”的属性,而且更多的是借山来表现人的主体精神。这种突破主要源于他的胸襟,对自然界的本性和人与自然之间关系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艾青最高的理想是自由,而这种自由既是思想的自由又是美学的自由。他在为中国民族、人民大众、现代汉诗而理想着,也因为始终有这种理想的照耀而痛苦着。  相似文献   

17.
秦少游现存诗约二百四五十首,这个数字虽远不能与东坡、山谷比,但其诗的题材比较广泛,内容十分丰富,艺术上也是很有特色的。研究探讨他的诗歌创作,分析其诗歌的基本内容及其前后期的诗风,有助于加深我们对他整个文学创作基本特色的认识。  相似文献   

18.
与象征主义诗学观念不同,艾青坚持的是现实主义的诗歌传统,他关注现实,强调诗的“功利性”,“感觉”只是认识的一种中介。对现实主义诗学观念的坚持以及当时文艺大众化背景的影响,使艾青诗学观念向大众化方向倾斜的可能性变成了现实,但又与诗歌大众化保持有一定的距离。正是在这逐渐偏向大众化的过程中显示出了艾青个人难以避免的诗学矛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