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编按]  相似文献   

2.
打破"永不合作"的社会均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4.
以执政党思维看待和支持农民组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5.
如何认识当今的农民、农民合作与农民组织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实现城乡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党和政府的一项重大战略抉择。新农村建设的主体自始至终是农民,如何在国家战略进行全局性转变的情况下,使农村基层社会充分发育,使分散的一家一户的农民充分合作,建立多样性的社区内或超越社区的组织,成为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这是推动新农村建设战略的重要一环。2006年9月下旬,由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乡镇论坛》杂志社和南方报业集团联合组织的“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第二届研讨会在广州召开,会议主题是“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近100位专家学者参与了这次会议。本刊在此基础上约请专家,刊发这组笔谈,以期将讨论引向深入。  相似文献   

6.
2006年9月22日至23日,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农村报》、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社会问题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问题研究中心、《乡镇论坛》杂志社,在广州联合主办第二届“南方农村报·中国农村发展论坛”,研究和探讨了农民合作组织与新农村建设这一重大的理论和现实问题。参加论坛的有农民、农民合作组织负责人、乡村干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政府部门官员和知名学者等,共100多人。经过深入研讨,本次论坛在以下方面达成共识。1.和世界上其他任何国家一样,中国农民天然地有着寻求合作的意愿和能力。历史和现实中都…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一五"规划《建议》提出,鼓励和引导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过程中,一场新型的农业合作化正在中国农村悄然兴起。当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是提高农民组织化水平的基本路径。而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根本动力所在。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和县域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电大教育在服务农村人力资源开发和县域经济发展方面,积累了先发优势和能力基础。按照“城市支持农村”的要求,实现发展定位的战略调整,充分重视并发挥远程教育专业化体系的功能优势,强化职业教育、发展开放教育、拓展技能培训,依托社区载体,整体提升农村人口的素质与技能,是深化远程教育为新农村建设服务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9.
“三位一体”农协机制是指农村信用合作礼、农村供销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三者之间统一到新农村建设这一主体,在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的基础上相互配合、相互协作、优势互补,从资金、物资、技术、人力资源和组织制度等方面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农村进步,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10.
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是我们党解决"三农"问题,发展国家经济的重要举措。目前,"三农"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农业问题而是一个农村社会问题.在农村社会建设的过程中,发展农村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的关键。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最关键的是将农村中分散的资源整合起来建立农村合作组织,而农村合作组织的建立要靠农民自己,这就要求农民与非公有制经济联系起来.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可以借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机会,加强与农民、农业、农村的合作,开拓自己的发展前景。本文主要讨论了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在建立社会主义新农村牧区建设的背景下,借其东风,发展壮大自己,加速呼伦贝尔市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1.
建设新农村是我们党根据科学发展观和建设和谐社会的理论以及中国农村社会经济现实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推进现代化建设与保持国民经济稳定和谐运行的重大决策。本文从新农村建设的主要问题和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入手,提出只有建设新农村,培养新农民,才能彻底解决“三农”问题。而这其中的关键是培养出懂技术、有文化、强技能、善经营的新农民,才能使农村经济健康发展,这又是使我国国民经济稳定和谐运行不可忽视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12.
当前农村小农生产组织形式严重滞后干时代,组织创新己成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这是应对农村经济战略转型和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农民实现和保护自身利益和对农民进行教育的最佳途径.必需在改造与最大限度地利用农村既有传统组织资源的同时,培育与发展新型的农民合作组织,更新当前的农村组织形式,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社会资本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因素,通过发展农村成人教育,可以有效、快速地提高农村社会资本存量,推动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因此,各级政府要充分重视,大力发展农村成人教育,注重农民共同信念的养成;整合城乡教育资源,打通农业院校通向农村之路;积极推进社区教育,全面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社会资本存量。  相似文献   

14.
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中央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新农村建设所需要的农民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根本途径,这是由建设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农民的主体性和战略层面决定的.面对农民的现状,当前培育造就新型农民主要表现为增强致富本领、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要培育造就新型农民必须从解决消除二元体制、深化农村改革、侧重“放活“等深层次上采取强有力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新农村战略的实施,为开展农村社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契机。我国农村社区建设发展过程中出现了农民群众参与意识不强、社区基础设施薄弱、劳动力综合素质偏低、管理体制尚未理顺等问题,因此,应针对这些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社区的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局出发,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任务。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是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新农村建设的成效。搞好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基础教育是促进农业生产、提升农民素质和发展农村经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建设旨在推广学习型组织概念,改革农村办学和教学观念,利用“活知识信息中心”的培训平台,促进农村教师和校长的专业发展,提升农村学校教育素质,推动农村社区发展。经过三年的实践探索,新农村学习型学校社区的建设为农村学校教育的改革、教师的专业发展、学校与社区的互动、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等搭建了平台,提供了机会,有效地探索出了一条在西北农村贫困地区建设新农村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孟晓花 《农村教育》2006,(11):40-41
培育新型农民,要强化农民群众主体意识,确立农民群众主体地位,使其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培养新型农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从新农村建设需要来看。无论经济发展,还是社会事业发展;无论基础设施建设,还是精神文明建设;无论立足当前,还是着眼长远。都需要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落点在“村”、重点在“农民”;为的是农民,靠的也是农民。农民的文化素质、技术能力和思想道德水平,直接决定新农村建设的兴衰,决定新农村建设的成败。农民的知识化、现代化是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从战略和全局高度看.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新农村建设赋予远程教育新的使命。广播电视大学作为我国远程教育的专业体系,在服务农村发展方面,形成了功能优势。新时期中国远程教育应实现功能定位、实施主体、平台支持等三大战略的调整,并按照“发展开放教育、强化职业教育、拓展技能培训”的思路,依托县镇社区,服务新农村建设,增强社会和谐基础。  相似文献   

20.
新农村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一项长期而重大的战略举措。文章针对我国的实际,提出搞好新农村建设应当解决好的几个重大问题:(1)必须充分认识到农村建设的艰巨性、长期性;(2)要科学规锄l,分步实施,搞好新农村建设与整个国家工业化和城镇化的协调共融;(3)要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和农民的主体作用;(4)当前和今后几年新农村建设的当务之急是搞好农民生产生活的公共基础设施建设;(5)把调整产业结构,培育主导产业,推进现代农业作为根本任务;(6)要以新型农民合作组织为载体建立新的投融资机制;(7)深化改革,建立科学的乡村治理结构;(8)要从战略的高度培养和造就新型农民;中央要从宏观上战略上制定小农户社会保护的长远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