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职学生长期手机网络成瘾,必然会影响学习和生活,产生诸多负面影响。不利于身心健康、不利于学习能力、思考能力、应变能力的培养,也造成人际交往能力的退化。如何引导高职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网络,采用哪些有效的预防和教育措施来增强这些手机网络成瘾者的抵抗力,减少手机网络的负面影响,发挥手机网络的积极功能,已成为高职教育中的一个重要课题。这需要多管齐下,既要加强对学生本身的思想教育,又需要营造积极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还需要政府加强网络信息监管。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的经济发展较为迅速,信息技术也越来越发达,手机、网络作为这个时代新兴不久的产物,其所具有的多功能性牢牢抓住了大多数年轻人的心,尤其是在校的高职院校大学生。从横向看,手机技术越来越先进,功能越来越多,几乎囊括了知识经济时代的所有信息,纵向来看,手机是历史发展的信息产物,是时代前进和发展的证明。然而,其作为一种工具,是各种信息沟通的桥梁,却被使用者不合理地应用。本文将通过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成瘾的现象来说明过度依赖手机的危害性,并对此提出相关对策,希望高职大学生能正确运用通讯工具。  相似文献   

3.
通过问卷调查方法,探讨高职学生虚拟网络社交与现实人际关系的相互关系,分析虚拟网络社交对现实人际关系影响。得出了孤独感与网络社交自我知觉、网络自我表露、网络交往依赖都存在显著正相关;孤独感对网络交往有直接效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4.
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日益加重人们对手机的依赖,本研究把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功能满足分为移动通信满足、网络社交满足、娱乐满足、社会信息满足和生活业务满足,在此基础上对手机网络网络软件应用进行心理学探索,发现手机网络社交软件的应用能够使人们获得巨大的心理满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存在感满足、信息获取满足、表达欲满足和信息给予满足。  相似文献   

5.
为研究当代大学生的手机依赖现状和特点,研究者采用熊婕等编制的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量表(MPATS)对韶关学院32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表明:51.8%的学生有中度以上手机依赖情况。通过研究结果得出结论:大学生群体中仍旧有比较严重的手机依赖现象,且女生比男生更容易产生手机依赖。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时代的加速发展,微博、微信及手机网络的普及,大学课堂上"人人关注手机"的现象愈演愈烈,高职思政课课堂教学面临全新的挑战,甚至出现"学校评价教学效果差、老师抱怨课难上、学生反映不爱听"的尴尬现象。笔者认为要让高职院校的思政课堂"活"起来,提高高职大学生的课堂兴趣度,根本落脚点在于结合高职教育特点,提高课程吸引力,而如何更好地做到课程设置的有吸引力、教学组织的多样化、教学内容的丰富化是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智能终端网络信息服务的全面覆盖,使用手机等移动设备进行手机阅读已成为一种新的学习习惯和文化传播方式。本文通过调研组大量的调研得到大批数据和资料,对数据进行分析整理后得到众多启示和思考,在思政教育视域下调查和思考高职学生手机阅读现状和问题,提出手机阅读引导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泸州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为例,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阅读情况进行调查,在了解和分析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阅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改善高职院校大学生手机阅读质量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由于自制力、文化基础相对稍差,相当部分的高职学生对于网络不能恰当正确的运用,网络失控、无心学习的情况较为严重,本文通过对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的调查,分析高职学生网络行为特点及其对高职学生的影响,探讨高职学生的网络行为教育引导目标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科技的发展,手机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物品,在高校校园里,部分学生对手机依赖的程度日趋严重。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通过对江苏省淮安市某一二本院校的抽样调查,分析成因,剖析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大五人格的关系,提出引导学生正确使用手机的思考与建议,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助推高校教育工作顺利有序地开展。  相似文献   

11.
为了开展Web2.0网络技术对高职学生学习影响的课题研究,了解目前高职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Web2.0网络技术的认知程度、其学习受Web2.0网络技术的影响程度,为了进一步分析Web2.0网络技术对现代高职高职学生产生的影响,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基于Web2.0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我们通过全院12个系的学生对"Web2.0网络技术对高职学生影响"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文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Web2.0网络技术对高职学生学习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为了开展Web2.0网络技术对高职学生学习影响的课题研究,了解目前高职学生对网络的使用程度、对Web2.0网络技术的认知程度、其学习受Web2.0网络技术的影响程度,为了进一步分析Web2.0网络技术对现代高职高职学生产生的影响,探讨高职高专院校基于Web2.0网络的教学资源建设的思路,我们通过全院12个系的学生对"Web2.0网络技术对高职学生影响"进行了抽样调查,本文根据调查结果,提出解决Web2.0网络技术对高职学生学习不良影响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给生活和学习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也增加了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管理工作的难度。目前高职院校网络舆情监管体系尚未完善,常态的网络舆情管理工作只重视控制而很难“防止”。调查分析发现,通过确立课程设置及教学目标、创新教学方法、完善实践体系等策略,将“传播学”课程纳入高职院校基础课程有助于推进高职院校舆情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4.
采用无聊倾向问卷、手机依赖量表、自我概念清晰性量表以及应对方式问卷中的消极应对方式分量表从手机依赖的影响因素出发,对5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旨在探讨大学生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关系以及消极应对方式和自我概念清晰性在两者之间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之间皆存在显著两两正相关,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与自我概念清晰性呈显著负相关.(2)消极应对方式在无聊倾向和手机依赖之间起中介作用.(3)自我概念清晰性能够调节无聊倾向与手机依赖的直接效应以及"无聊倾向—消极应对方式—手机依赖"关系的前半段路径.因此,大学生无聊倾向的产生会增加消极应对方式,进而增强手机依赖,而自我概念清晰性可调节无聊倾向对消极应对方式和手机依赖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5.
采用手机依赖量表、孤独感量表和多伦多述情障碍量表,以250名高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学生手机依赖与孤独感、述情障碍之间的关系.一是不同性别在手机依赖的技术性维度上有显著差异;二是孤独感、述情障碍与手机依赖均呈显著正相关;三是孤独感对述情障碍和手机依赖具有正向预测力,述情障碍对手机依赖也具有正向预测力;四是述情障碍在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中起部分中介作用.述情障碍是大学生孤独感和手机依赖关系之间的一个中介变量.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得网络意识形态问题成为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问题。从社会的角度看,网络内容对高职院校学生产生了负面影响;意识形态侵蚀行为难于及时阻断,冲击了主流意识形态的网络主导地位。从学校角度看,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较低,高职院校学生网络意识形态判断能力弱,高职院校教师网络意识教育能力弱,高职院校网络不良信息技术防范能力不足。基于此,提出提高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实效的对策:维护网络空间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地位;加强自媒体时代网络人才的培养;加强网络技术,及时阻断意识形态侵蚀的活动;提高高职院校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提高高职院校教师网络意识形态教育的能力;提高高职院校学生政治素养和识别力。  相似文献   

17.
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状况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了解高职学生网络成瘾状况,调查网络对高职学生的影响,为高职学生网络成瘾障碍的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使用Young制定的互联网成瘾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及自编网络行为调查问卷为调查工具,对武汉地区三所高职院校的近600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高职学生的网络成瘾的发生率为7.97%,网络成瘾学生在性别上无显著差异:高职生网络成瘾者的心理健康水平低于非网络成瘾者。在对网络态度的调查中,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组中持“后悔花费了太多精力”、“偶尔后悔”者比例远高于非网络成瘾组;网络体验的调查结果显示,网络成瘾的学生比非网络成瘾者在网络游戏中感到更多的成就感,在现实生活中感到更多的孤独感。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虽然高校教师普遍使用互联网及多媒体辅助教学,但为化解手机对课堂教学的挑战、减少网络对学生学习的负面影响以及有效应对网络条件异常,必须做好"概论"课的单元设计。做好高职"概论"课单元设计,既要提前做到"四备",即备技术、备政策、备教材、备学生,更要注重"四有",即设计有原则、借鉴有底线、解析有方法、引导有能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沈阳药科大学药学院2014级学生为例,通过分析智能手机对大学生学习造成的消极影响,结合限制学生课堂使用手机的实际效果,探究了大学生迷恋依赖手机的深层原因,据此提出了一些相应可行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和计算机的不断普及,网络对高职学生认知、情感、人格、人际交往,特别是心理健康发展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通过问卷调查,首先对高职学生上网的现状及心理进行分析,继而研究了高职院校学生网络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最后提出了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网络心理教育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