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焦山书藏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古代之藏书机构,除官方和私家藏书外,尚有书院与寺院藏书。藏书于名山古刹者,可谓代有。其人。唐白居易分藏其集于庐山东林寺,孙珠得(古文苑)于佛龛等等,此之谓也。然向来研究官方藏书和私家藏书者多,而探讨寺院与书院藏书者少。本文旨在通过对焦山藏书的考述,以求抛砖引玉。1焦山书藏之缘起焦山书藏乃清代著名学者阮元所创建。他在嘉庆10年(1810年)于杭州灵隐寺设立灵隐书藏后,就设想在镇江焦山再建焦山书藏,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嘉庆18年(181年),阮元任漕运总督,在瓜洲与焦山诗僧借庵、翠屏洲诗人王柳村“论诗之暇,…  相似文献   

2.
山东大学图书馆藏稿本《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焦山书藏前期目录,保存了嘉庆十八年至光绪十二年所收图籍档案。本文以《镇江焦山书藏目录》为据,通过对焦山书藏官私共建模式、重视守藏僧选拔、藏弆时人著述、藏书整理保护、对士人开放等管理举措的探析,再现了阮元的书藏管理思想,丰富了江南藏书文化的内涵,有助于了解清代镇江地区官绅、士人、僧人间的文化活动,揭示了焦山书藏对藏书楼向近代化转变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明清以来,在曹学佺、顾炎武、朱筠、曹溶、周永年等人的推动下,中国的藏书理念开始由官私藏书转向公共藏书.嘉庆年间,阮元在公共藏书理念的影响下,于灵隐、焦山创建了两座初具公共图书馆性质的书藏,预示着官私藏书走向公共藏书的实践转向.此后,书藏逐渐从江南地区的寺院扩展到书院,又被方浚颐、梁鼎芬等从江南引入广东,完成了由北向南的地域扩散.直至20世纪末,康有为、李端棻、梁启超等将"开大书藏"作为改良运动的核心内容,形成了以募捐办书藏、以书藏兴学会、以学会促改革的变革步骤,使得书藏一时风靡全国、得以与西方文化相交会,并促成了中国近代新式藏书思想的诞生.可见,书藏制度与文化一直引领着清代以来藏书史内在变革的潮流.以"书藏"的发展、演变为线索,可以清晰地勾勒出一条中国藏书史近代转向的内在理路.  相似文献   

4.
镇江焦山书藏述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古城镇江山明水秀,名胜众多;是全国有名的风景旅游城市和历史文化名城,素有“城市山林”的美誉,也是历代藏书的圣地。先后出现过文宗阁、焦山书藏、绍宗藏书楼等全国有影响的藏书楼,其中焦山书藏最能体现“书赖名山藏,山因古书觏”之特色。 焦山书藏为清著名学者、三朝重臣阮元首倡,这是他继杭州创办灵隐书藏后创办的又一重要书藏。嘉庆十八年(1813)阮元任漕运总督,这年春天,他在瓜洲与焦山诗僧借庵、翠屏洲诗人王柳村论及藏书事,议决在焦山设立书藏。嘉庆十九年(1814),阮元命丁百川等人在焦山西麓海西庵内建楼五楹,以作藏书之所,定名“焦山书藏”。 为了加强焦山书藏的管理,阮元做了大量工作,从书库的布局、书橱的制造到书籍的编排都亲自过问,就连象刻印章、管钥匙之类的小事都亲自嘱办。他曾“属借庵簿录管匙之;复刻铜章、书楼匾、订条例,一如灵隐;观察丁公百川为治此藏事而蒇之。”(阮元《焦山书藏记》)他还酌订规程,制订了具体的《焦山书藏条例》,规定:一,送书入藏者,寺僧转给一收到字票。二,书不分部,惟以次第分号,收满“相”字号橱,再收“此”字号橱。三,印钤书面暨书首叶,每本皆然。四,每书或写书脑,或挂绵纸签,以便查检。五,守藏僧二人,照灵隐书藏例,由盐运司月给香灯银十两。其送  相似文献   

5.
杭州灵隐书藏述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处我国历史文化名城杭州西北郊的灵隐,乃海内外著名的文物古迹和游览胜地,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飞来峰造像的所在地。这里有始建于东晋咸和元年(326)的江南名刹——灵隐寺,有自五代至宋、元的石窟艺术,还有奇妙幽深的天然洞壑,并有许多动人的民间传说。秀丽的名山胜水与灿烂的历史文物荟萃于一起,使灵隐充满了诗情画意、禅味古韵。在灵隐悠久的历史上有一段被人们忽略的史实,这就是清代“三朝元老”、杰出学者阮元设立灵隐书藏的始末。 嘉庆十四年(1809),阮元第二次任浙江巡抚时,鉴于“好学之士,半属寒酸。购书既苦无力,借书又难。其人坐此孤陋寡闻无所成就者不知凡几”的状况,为推广教思无穷之意,决定在杭州灵隐寺大悲阁后建立书藏。由于寺庙一般比较幽静、远僻和宽敞,是颇为理想的藏书之所,因此历代都有文人藏书梵宇僧舍的事例,如唐代白居易曾分藏其集于庐山东林诸寺,南宋洪咨夔曾在浙江西天目宝福院闻复阁藏书一万三千卷,而北宋孙洙则曾从佛龛中喜获《古文苑》。作为东南第一名刹的杭州灵隐禅寺,远离市区尘嚣,周围山峦叠翠,古木参天,环境幽雅清静,并且殿宇众多,清规森严,不失为一处难得的庋藏典籍之宝地。关于“书藏”之名称及意旨,阮元在《杭州灵隐书藏记》中有云:“《周礼》:宰夫掌官  相似文献   

6.
镇江本是江南名城,历史悠久,文化璀璨,在近代藏书史上贡献卓著。据文献记载:清乾隆年间,镇江金山寺就没有文宗阁专藏《四库》,至清嘉庆时,阮元又在焦山建立书藏。建国以来,有关文宗阁的研究、评介甚多,而对焦山书藏论述却较少。为此,笔者曾走访焦山和镇江博物馆,参阅有关书目史料,对焦山书藏加以介绍。清嘉庆十九年(1814),仪征阮元与江都观察丁淮等在镇江焦山西麓海西庵内建楼五楹,名为“焦山书藏”,以作藏书之所,并为之集句“藏之名山”。阮元(1764—1849),字伯元,号云台,卒(王益)文达,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官湖广、两广、云贵总督。五十余年,其学裕识优,勤劳懋著。道光时官至体仁阁大学士,继加恩晋为太傅。  相似文献   

7.
简介了清代著名藏书家鲍廷博的生平,鲍氏青少年时代对藏书情有独钟,一生广采博取,藏书既富且精;据书不自秘,乐与学人共享;响应清廷编篡<四库全书>的征书,受乾嘉二帝褒奖;几十年如一日,刊刻<知不足斋丛书>,为中国的图书收藏、刊行出版和传播利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8.
清代杭州府的人文环境极为发达,除滋养、汇聚了一批诗人、学者外,还出现一批以藏书、校书、刻书为主要学术活动的私人藏书家,振绮堂汪氏即是其中之一.汪氏斥资筑楼,购藏、抄校古籍,择其优者刊刻行世,其刻书活动从嘉庆九年延续到宣统二年.百余年间,汪氏一门六代之善守、善读、善刻,在士林较有影响,故有深入研究的价值.  相似文献   

9.
庐山北濒长江,南临鄱阳湖,山峦叠嶂,不仅奇峰秀岭,而且,书香浓郁,是我国不可多得的藏书佳地.庐山"李氏山房"面向社会开放,是公共图书馆的先锋.东林寺所藏经书,名噪一时,为佛经收藏重要基地.简寂观中的道藏阁,遍藏天下道书.白鹿洞书院的云章阁、御书阁更是不可一世,盛传天下.  相似文献   

10.
黄丕烈(1763~1825),字绍武,又字绍甫,号荛圃,吴县(今江苏苏州)人氏,清代著名藏书家。其生活的年代,正是清代学风日盛的乾嘉时期,经济繁荣,文化昌盛,读书、藏书、刻书活动十分活跃。黄氏从20多岁开始藏书,一直到他去世,共收藏了大约二百多部宋版书和上千种元、明刻本及大量的旧抄本、旧刻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