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陈骁 《上海教育》2002,(3):28-29
“理解教育”有“三句话”即“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理解老师、勤学奋进”;“理解自己,塑造人生”。“理解学生,教在心灵”指的是要善解人意,解读学生心灵,在帮助中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从而最终克服困难。“理解老师,勤学奋进”是指学生要体会教师教学的辛苦,从而和老师建立起平等相处的人际关系,将自己心目中的快乐和苦闷与老师分担。“理解自己,塑造人生”是指师生在理解对方的基础上更深刻地开掘自己,不断规划和实现自己的美好人生。  相似文献   

2.
理解教育就是要教师善解人意,理解学生的心灵,激励学生的情感因素。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开展理解教育、运用理解教育新理念呢?从教多年,我对理解教育法不断潜心研究,进行了初步探讨。认为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充分地研究学生的思想需要,我们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才是合理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4.
徐格 《教育导刊》2004,(17):23-23,64
目前,职业高中美术教学的问题在于教学内容缺乏实用性,过分强调基本的美术理论,而忽视了技术性操作,尤其忽视实用技法的训练。这使得学生在学校里所学的知识无法在就业中得到合理的应用。引进理解教育理论,积极开发实用性较强的“理解性美术课程”,使教学顺应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就业需要,是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为了真正走进“理解教育”,还是让我们以宁静之心来听听“理解教育”发自内心深处的话语吧! 教育本来就需要理解。也是为了最终达成多方的理解。教师不理解学生,怎么能走进学生的心灵?学生不理解教师,怎么能接受教师的教诲?  相似文献   

6.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是十分常用的。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什么困难吗?”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并不同于电脑对于信息的加工。人对于事情的理解受制于许多的因素。理解并不是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完整的人的心智活动,包括心灵的——自我审思、扣问心灵,也包括智力的——回忆、推理、判断、想象等等。  相似文献   

7.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是十分常用的。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什么困难吗?”理解并不是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完整的人的心智活动的一部分,包括心灵的——自我审思、扣问心灵,也包括智力的——回忆、推理、判断、想象等等。  相似文献   

8.
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是培育学生核心素养的具体实践。地理学科本身的特点、国际理解教育的逻辑起点及新课标的支持,是在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优势条件。同时,地理教学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面临着“地理教师的国际理解教育意识薄弱、地理教材中国际理解教育的内容编写缺乏深度、地理学习评价忽视学生国际理解素养的培养”的困境,因此在教师发展、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价中积极寻找国际理解教育的契合点是重要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9.
职校学生厌学是困扰学校领导、教师以及家长的一大难题。理解教育通过“五化”即感化学生心灵、强化成功体验、韧化学生意志、实化所学知识、活化教育方法解决这一问题,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在我们的美术教学中很多教师是很“认真”地备课了,但他们仅仅是各“课”,而不是各“人”。教材是他们惟一的思考,在很大程度上他们考虑的是如何把教材上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他们做的是仅限于知识传授这层意义上的备课,严重地忽略了作为学习主体的学生。新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学要以“人”为本,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了解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到自由,让学生的个性得到解放,让学生“随心所欲”。  相似文献   

11.
用“理解教育”原理指导英语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学是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其效果有赖于师生主体性的合理发挥。在这方面,“理解教育”对笔者的启发较大。特别是理解教育提出的“理解学生,教在心灵”的观念和一系列策略,使笔者预感到它将给外语教学带来的效益。于是,笔者从去年开始尝试运用理解教育原理指导高中英语教学,得到了较明显的成效。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2.
理解教育是消除误解增进理解使教师与学生更好地理解自己与他人从而获得较好发展的过程 ,其主要特点在于 :一是相互理解与自我理解结合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二是突出“德行” ,以培养学生善解人意的素质为基础 ,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发展 ,使学生在做人与为学上齐头并进。三是将认知与感情贯穿全部教育过程 ,使教育过程中学生的感情生活质量得到提高。四是把理解作为教育目的之一 ,使通过理解而教和为理解而教融为一体。五是成批转化因误解造成的后进生 ,形成“后进生大步前进 ,优秀生更优”的教育格局  相似文献   

13.
“理解”一词,在我们的教育表达中是十分常用的。比如老师对学生说:“你理解了吗?”“你是如何理解‘人是文化的载体’这个命题的?”“你理解起来有什么困难吗?”人们对于世界的理解,并不同于电脑对于信息的加工。人对于事情的理解受制于许多的因素。理解并不是某种纯粹的智力活动.而是完整的人的心智活动,包括心灵的——自我审思、扣问心灵,也包括智力的——回忆、推理、判断、想象等等。  相似文献   

14.
运算素养是数学六大核心素养的要素之一,对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如何基于“三个理解”培养学生的运算素养呢?文章从“理解数学,将运算融入知识结构”“理解学生,让学生亲历运算过程”“理解教学,养成良好的运算习惯”三个方面展开分析,与同行交流.  相似文献   

15.
促进深度理解的教学旨在解决教学过程中肤浅理解、没有理解导致的教学无效问题。教师要对“理解”的本质进行深刻地理解,建立有科学依据的“理解观”,并在这一理解观的指导下,通过设置认知冲突、搭建认知桥、进行变易设计、提供诠释学循环等策略促进学生深度理解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殊不知,“点滴有乾坤,小处蕴阴阳”。其实,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授过程,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相互照应的活动。在一次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是他们教会了我教育需要理解、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17.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殊不知,“点滴有乾坤,小处蕴阴阳”。其实,教育并不是一种简单的传授过程,而是老师和学生之间心灵相互照应的活动。在一次次心灵与心灵的碰撞中,是他们教会了我教育需要理解、信任和尊重。  相似文献   

18.
应从实际出发去强调理解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理解是第一位”吗》与《短评两则》对拙文《关于“熟能生巧”的一组调查分析》进行了评论,本文对此两文进行了再评论。本文认为:强调理解的重要性不在于说过头的话,而在于实实在在地从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出发去要求并引导学生对所学生知识达到相应层次的理解。  相似文献   

19.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教学中出现了一些不良倾向,如“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等。这一方面是对“新课标”的错误理解,另一方面是当前快餐文化的负面影响。语文阅读教学的终极目标是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世界,建构学生个体的心灵空间。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在文学文本的阅读中去认真细致地触摸语言,  相似文献   

20.
数学学习的过程是数学理解不断进阶的过程,数学素养的提升过程也与数学理解的进阶紧密相关。要实现数学理解的不断进阶,需分解对象的要素、划分理解的层次、明晰理解的内涵。围绕认知要素设计合适的数学活动,能增加学生的具身体验;设计恰当的思辨问题,能促进学生深度感悟。以“简单图形的平移”一课为例,可以组织五个层次的体悟活动:一是借助观察体验活动,在辨识中感知平移要素;二是借助操作体验活动,在解惑中感悟平移特征;三是借助画图体验活动,在追溯中掌握平移方法;四是借助想象体验活动,在比较中感悟转化思想:五是借助探究体验活动,在应用中抵达创造生成的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