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论罗尔斯公平正义的普适性及启示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尊鑫 《太原大学学报》2009,10(3):22-26,40
罗尔斯在《正义论》中提出公平的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首要价值,正义两原则和优先性充分体现了罗尔斯对平等的价值追求。正义价值具有普适性的理论品质,使公平正义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价值目标,并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从思想渊源和理论上分析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是社会公平和正义,认为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上看,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是目前要解决的主要矛盾;社会保障法的本质,其内在价值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价值追求是一致的,社会保障法的本质是保证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实现;在现阶段,探索社会保障法和和谐社会的内在价值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又具有较强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相较之下,更具有稳定性和理论抽象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包容性是指对古往今来人类一切优秀价值理念的包容。横向来看,是对西方优秀价值理念诸如理性、正义观念的包容;纵向来看,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部分如和谐理念的包容。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应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价值前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理性、民主、自由,以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价值追求的观念集合和基本价值准则。  相似文献   

4.
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应当深入到有机统一着的社会主义理论、运动、制度之中获得其理论与实践的依据,避免仅从某一方面或某些方面出发来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练依据;应当理直气壮地确立、宣扬马克思主义赋义的有关价值追求,不为"关于自由、平等和民主的笼统词句"及其西方赋义所惑,从而将核心价值观确立在当今时代人类社会价值观的制高点上;应当充分认识社会主义价值追求的丰富性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练的开放性,解开"核心性期待"与"全面性期待"的复杂纠缠;应当破除从文本到文本或根据预设的逻辑框架去排定核心价值观的机械思维方式,更加关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人民大众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的实践逻辑。  相似文献   

5.
孙峰 《中国德育》2014,(23):12-17
德育价值观是德育的核心问题。当代中国德育价值观存在着多元性和多层次性样态,工具德育价值观、人本德育价值观在学校德育理论和实践中各具有其价值和功能,同时也有各自的局限性。建构核心德育价值观体系是当代德育的价值追求。德育核心价值理念应体现正义、公平、人道和自由。  相似文献   

6.
正义是人类实践的根本追求,也是社会主义最核心的价值。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建立在唯物主义历史观之上,代表了人类社会进步最基本的价值立场,为社会发展进步提供了一般价值工具。当下,马克思主义正义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指导意义,更对我国社会发展进步具有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基础包括在其内涵和特征两个方面之中。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本质是价值认同。价值认同具有变动性、差异性和主体性等方面的特征。价值认同的变动性使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可能;差异性决定了其原则;主体性决定了其实践路径。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实基础包括主观基础和客观基础。当代大学生具有相同或相近的心理结构和生活经历,具有共同的利益诉求和价值追求是大学生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观基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其科学性、民族性和价值性成为大学生认同的客观基础。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人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哲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是人的思想导向,因此二者在研究对象、奋斗目标、价值追求、实现路径等方面都具有一致性。现实的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立论基础和逻辑起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旨归;人的价值的实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价值取向;立足实践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现路径。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置于马克思主义人学视域下研究,有利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过程中回归人的本质,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9.
声音     
作为教育工作者,—方面要把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使命,把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用正确的是非标准、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去引导青少年;另一方面,教育系统自身也要努力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在起点、过程和结果等各个教育环节都做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0.
声音     
作为教育工作者,—方面要把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重要使命,把价值观教育贯穿于教书育人全过程,用正确的是非标准、行为准则与价值取向去引导青少年;另一方面,教育系统自身也要努力学习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在起点、过程和结果等各个教育环节都做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1.
<正义论>是罗尔斯的心血之作.它是讨论有关社会公平正义基本结构的正义理论.我国正处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历史时期,公平和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梳理<正义论>的理论框架及思想成因,对于我们探讨、维护与实现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正>部编《道德与法治》八年级下册是法治教育专册,承载着初中阶段学生法治教育的主要任务,第四单元"崇尚法治精神"是本册教材的逻辑升华,也是法治教育的落脚点。法治精神是法治实践的指导思想和精神源泉。法治精神内涵丰富,自由、平等、公平、正义是法治精神核心价值追求,也是理解法治精神内涵的核心概念。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这些  相似文献   

13.
当代日本环境哲学家岩佐茂基于日益严重的环境问题,明确提出应通过明确环境责任、构建生态社会主义以及抑制资本逻辑来实现环境正义的思想。这一环境正义思想主要体现为环境责任公平、环境利用公平和环境价值公平等三个方面,揭示了代内正义与代际正义、分配性正义与生产性正义、制度变革与价值批判相统一,对当今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新时代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进入新阶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现实需要。其理论逻辑是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总纲,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来源与科学指南;历史逻辑是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阐明中国高势位社会价值观念的融通创新;实践逻辑是统筹国际国内新格局阐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扩展。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相互关联并互为支撑,是对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与如何可为现实命题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5.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落实新时代基本方略的重要举措。进入新阶段,坚持以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主动权的重要思想基础,也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迫切现实需要。其理论逻辑是坚持以科学社会主义为总纲,阐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来源与科学指南;历史逻辑是以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阐明中国高势位社会价值观念的融通创新;实践逻辑是统筹国际国内新格局阐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的丰富和扩展。理论、历史与实践三重逻辑相互关联并互为支撑,是对马克思主义引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何以可能与如何可为现实命题的有力回应。  相似文献   

16.
社会主义是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价值问题是社会主义的"元"问题。近百年社会主义实践,对社会主义价值的认识经历了从价值自发到价值自觉的曲折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统一,践行社会主义的价值规范,追求社会主义的价值理想,建构社会主义的价值世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要以高度的价值自觉和饱满的价值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7.
中国式现代化所蕴含的独特价值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重要内容。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成中国式现代化的基本价值追求;“和平、发展、公平、正义、民主、自由”,表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人类共同价值主张。中国式现代化的独特价值观,凸显了中国式现代化的方向和精神追求,实现了对西方现代化价值观的超越,引领着世界现代化和人类文明进步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资助工作是高校教育与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是保障困难学生成长成才,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育人功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认可的价值追求,在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问题上,高校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因而学校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与大学生资助等各项具体工作有机结合,从而充分发挥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正>【课程标准】理解维护社会公平对于社会稳定和社会正义的重要性,正确认识和理解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懂得正义要求每一个人都遵守社会规则,能辨别正义和非正义行为,有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教学目标】1.知道公平正义是法治社会的核心价值追求,知道个人维护公平正义和法律制度维护公平正义的  相似文献   

20.
"四有"新人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皆为中国共产党人实践探索的理论成果。"四有"新人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来源之一,二者具有深远的内在联系,前者为后者提供理论支撑、环境支持、实践保障;二者提出的时代背景与涵盖范围又存在区别。总体来说,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了对"四有"新人思想的理论发展与超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