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由于国家长期对高校专业设置实行统一计划、高度集中管理,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国家应逐步下放专业设置权,让高校自主设置专业;实行多样化的专业设置方式,有效拓宽专业化的形式和途径;改革专业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建立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专业设置机制。  相似文献   

2.
为了深入了解民族地区高校专业布局情况,不断提升民族高校社会服务水平,对少数民族分布广泛的甘肃、青海、宁夏、新疆4省区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布局现状进行全面调查和分析。发现当前我国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高校专业设置呈现学科门类齐全、专业大类覆盖率高、专业数量较少、专业规模小、专业设置重复率高等特点,并且专业设置不平衡、专业设置的内在动力不足、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缺乏有效衔接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高校专业建设质量。建议通过构建民族地区地方本科高校自主决策机制和政府宏观调控机制,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强化学生参与机制4个方面优化专业布局,提升专业建设内涵。  相似文献   

3.
专业设置和结构调整一直是高等教育改革中的重要环节,但我国高校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主要表现为专业设置的盲目性、专业特色不突出、专业间内在联系性差、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落实不到位等,主要原因在于专业设置缺乏一套完善的动态调整机制。应该以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为目标,完善专业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完善的市场人才需求预测机制、专业质量评估机制、高校自我约束与评价机制和专业目录发布机制,优化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4.
高校岗位设置管理改革实施后,高校管理队伍建设面临岗位属性定位、职级待遇的单轨制等问题,只有转变观念,坚持以人为本,科学界定岗位属性,建立适应管理队伍成长规律的体制机制,加强专业技术聘任配套措施,设定合理流动机制,是提升高校管理队伍建设水平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专业是高校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栽体,也是高校联系社会的纽带,专业建设关系到高校的可持续发展.更关系到社会经济建设和发展的方向性、有效性。地方高校服务区域经济的发展,在专业设置方面要确立以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为导向的专业设置指导思想,坚持集中优势、创办特色的原则,处理好专业设置的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建立专业设置的论证机制和人才预测机制。  相似文献   

6.
当前高校专业设置面临市场、知识、社会和高校本体等方面之间的价值冲突,基于高等教育专业设置的相关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分析,创新以社会价值为核心的专业治理机制,加强政府对专业设置的管制和完善高校专业治理体系,是实现高校专业设置社会价值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扩大和落实高校本科专业设置自主权是高校面向市场依法办学、增强办学活力的必然选择。但是,一些高校在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过程中表现出自律意识不强、自律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其根源在于市场导向和监督机制的缺失。为此,在政府放权背景下,积极培育市场力量,探索市场有效介入高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机制,是促进高校用好专业设置自主权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衔接存在以下问题: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盲目性、专业发展脱离区域经济发展实际、完善的专业进退场制度缺失等。为了促进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政府应从宏观上加强对高校专业的管理和调控,高校应准确定位,建立独特的人才培养模式,充分运用信号理论关注就业率,建立专业预警机制,建立专业进退场制度。  相似文献   

9.
当前,在扩大高校专业设置自主权背景下,一些地方高校出现了盲目设置专业的新问题.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地方高校设置专业的利益驱动根源,通过构建政府宏观调控,高校自律和学生、行业参与评价的共同治理机制,确保国家利益、高校利益、学生利益和社会利益诉求得到均衡和相互牵制,以此增强专业设置效益和质量.  相似文献   

10.
广东省高校学科覆盖面广、专业种类齐全、综合性程度有所提高,但仍存在专业重复设置、专业结构趋热避冷、专业设置质量评估体系不健全、专业的社会适应性有待检验等问题。文章从政府和高校两个维度分析问题的成因,并从目标定位、生成机制、评估机制、预测机制四方面探讨两者关系重建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