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0篇
教育   34篇
综合类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郑玉清  刘楚佳 《成人教育》2021,41(10):30-38
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的融合发展日益受到学界的关注.运用CiteSpce可视化分析软件对近二十年来(2000—2020年)我国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研究状况进行系统分析.研究发现,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研究在2010年之后得到快速发展.研究的热点主题包括: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价值研究;国外社区学院比较借鉴研究;职业院校开展农村社区教育研究;依托职业教育优势促进社区教育发展研究;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实践研究.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与社区教育融合发展的研究,揭示两者融合发展的研究热点和研究趋势,以期为未来研究者提供有益的启示与借鉴.  相似文献   
2.
知识经济的到来,学习型社会的形成,我国加入WTO,经济全球化以及高等教育的大众化等因素为广州市属高等教育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3.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大学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主体作用被忽视、专业固化、共性制约过强、课程改革滞后等问题,根据新形势的发展要求,提出了深化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4.
通识教育与职业关键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介绍通识教育和职业关键能力概念起源和理论的基础上,从适用范围、具体目标、实施途径和方式三个方面对通识教育和关键能力进行比较分析,并探讨了两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以期对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某些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针对目前大多数地方本科院校通识教育体系并未完整而有效建立起来的状况,提出地方本科院校应树立明确而完整的通识教育目标,整体规划和设计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实行以探究为中心的教学方式,建立复合型的人才培养机制,营造高品位的校园文化,建立强有力的通识教育实施机制,从而整体地推进通识教育.  相似文献   
6.
高职教育专业设置的国际经验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面对高职院校竞争日趋激烈的形势,如何科学地进行专业设置提高专业竞争力,是摆在高职院校面前的现实问题。以美、英、法、德、日等为代表的国家在高职教育专业设置上积累了较为成熟的经验,值得借鉴。以产业结构为依托、市场为导向,保持专业超前性,注重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机衔接及校企合作等国际经验,对我国高职教育专业设置有着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开发高质量的社区教育课程,对接居民的终身学习需求,是高职院校实现服务社区教育功能的重要支撑。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呈现出的特征以及与社区教育课程的相似维度,为高职院校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拓展了实践空间。为此,高职院校以资源共享、研究立项、技能培训、网络媒体为依托的方式,探索课程为社区教育服务的转换路径。在推进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过程中,高职院校要凝练社区教育高水平质量提升的课程价值认同,构建高职院校与社区教育课程建设的联动机制,建立与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对接的课程建设体系,以推动社区教育高水平发展。  相似文献   
8.
由于国家长期对高校专业设置实行统一计划、高度集中管理,我国本科专业设置存在许多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文章提出国家应逐步下放专业设置权,让高校自主设置专业;实行多样化的专业设置方式,有效拓宽专业化的形式和途径;改革专业教育模式,完善人才培养机制,从而建立主动适应经济、科技和社会变革需要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专业设置机制。  相似文献   
9.
积业核心能力的内涵分析及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核心能力是人们的职业生涯中除岗位专业能力之外的基本能力,它适用于各种职业,是伴随终身的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质上,职业核心能力包括了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当前,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存在内涵理解、课程观念、培养方式等偏差。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应构建一个整体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并最终落实在能力本位的课程设计和开发上。这种课程的设计和开发,应遵循设计导向的教育思想、能力本位的培养目标、实践过程的课程模式和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等。  相似文献   
10.
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开展十多年来,在政策引导、机制创新、组织建设、内涵建设等方面采取了诸多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创新了学习型社会建设模式,有力地推进了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展望未来,广州学习型社会建设还需在体制机制、政策法规、队伍建设等方面作出进一步的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