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宋代以来大量金文文献在安徽境内出土,截至2010年10月发表的资料:安徽共出土金文资料243件,其中宋代3件、20世纪以后240件;出土地域涉及省内25个地区,其中寿县出土163件,居各地之首。安徽金文的发现、著录及整理,为认识安徽地区的古代历史文化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和可靠的文字依据,为研究楚、吴越历史文化乃至中华民族文明的发展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2.
自宋代以来,特别是二十世纪以来,在安徽境内发现了较多的先秦有铭铜器。截至2010年8月发表资料,安徽出土先秦有铭铜器共二百四十三件,其中宋代三件,20世纪以来出土二百四十件。出土地包括寿县等二十五个地区,其中寿县出土最多。通过收集整理安徽出土铜器的文献研究资料,对安徽出土的有铭铜器进行了初步统计。  相似文献   

3.
自宋代始,古文字学家就以极大的热情去整理和研究商周青铜器铭文这一大批异常宝贵的资料。随着商代金文文献的大量出土,20世纪以来,其研究内容的丰富及研究成果的丰硕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从商代金文的著录、工具书的编纂两个方面对商代金文研究资料搜集与整理的历史与现状做一梳理,以有益于今后商代金文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青铜乐钟作为一种乐器,在青铜器文化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安徽地处江淮流域,在历史上出土了许多青铜乐钟。以安徽地区出土的青铜乐钟为视角,以蔡侯铜钟和钟离国铜钟等为例,分析安徽地区的青铜乐钟所反映的社会功能和历史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辽宁地区出土了近四十件商周有铭青铜器,它们不仅是辽宁地区青铜文明的物证,其铭文更是承载着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对这些铭文进行辑、解,既是语言文字学及古文字学研究的重要部分,又可以为揭示辽宁地区悠久的文明史提供更为可靠的文献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考古工作者在固原地区先后调查发现不同时代类型的文化遗址、墓葬、长城及城址等文化遗存300多处。发掘清理古文化遗址六处,墓葬100余座,出土及征集文物30000余件。填补了固原地区考古学文化上的许多空白。并为研究固原政治、经济、文化,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7.
《东南文化》1991年第2期刊载的韩自强、冯耀堂《安徽阜阳地区出土的战国时期铭文兵器》一文,图八著录一件据传太和县赵庙出土的“十九年邦司寇铍”,有刻铭两行十九字,原释文如下;  相似文献   

8.
临沂市博物馆文物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沂市博物馆收藏了原县级临沂市出土的历代文物万余件,其中国家级珍贵文物400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物向我们展现了临沂历史丰厚的文化底蕴,凝聚着先民们的聪明智慧,再现了历史发展的面貌,反映出临沂历史文化在鲁南乃至山东历史文化发展史中的特殊位置。一、史前文化...  相似文献   

9.
考诸经传为宋代金文研究的重要方法。在宋代金文研究的考诸经传中,《诗》属被征引较多的文献之一。宋代金文研究引《诗》形式多样,主要表现在字词互证、名物互证、史实互证。宋代金文研究的考诸经传为“二重证据法”之滥觞。  相似文献   

10.
古代中国是一个经历了数千年官僚政治的帝国,在很早的历史时期就产生了一种官僚文化,即通过建造庞大的官僚机器对国家进行统治。随着考古资料的不断挖掘,专家学者越来越倾向于将这个很早的历史时期定断于西周。西周被公认为中国古代政治传统的源头,随着考古工作者的不断挖掘,越来越多的出土金文使得人们对西周政府运作机制的探究突破了以往所依赖的《周礼》,这些金文资料被解读也使得西周中央政府的政治结构日渐清晰,西周中央政府的运作机制逐渐明了。  相似文献   

11.
周代青铜器的铭文,宋代学者称作“钟鼎文”,近代学者称作“金文”,是研究周代历史和汉字发展的最重要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法门寺地宫出土了20件琉璃器,2件为国产,18件为外来品,数量虽然不多,但为我们研究唐朝历史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唐朝饮茶之风的盛行、佛教的兴盛、唐人对琉璃的推崇、外来琉璃制造受中国文化影响趋向仿瓷以及琉璃传人与唐朝的海上贸易等问题均可从出土的实物琉璃器中寻求到答案。  相似文献   

13.
搜集并梳理了几十年来各家对曾姬无卹壶铭文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按照铭文顺序排列,为研究者提供更方便的资料索引。曾姬无卹壶于上世纪30年代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中,共两件,两壶壁均铸铭文五行,《集成》著录为9710、9711号。两壶自出土以来,因铭文的史料价值而备受学者的关注,对这件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对其铭文的考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解读这件铜器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搜集并梳理了几十年来各家对曾姬无卸壶铭文及其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按照铭文顺序排列,为研究者提供更方便的资料索引。曾姬无卸壶于上世纪30年代出土于安徽寿县朱家集楚王墓中.共两件,两壶壁均铸铭文五行,《集成》著录为9710、9711号。两壶自出土以来,因铭文的史料价值而备受学者的关注,对这件铜器及其铭文的研究也层出不穷,尤其是近二十年来对其铭文的考释取得了重要突破,为解读这件铜器提供了更准确的参考。  相似文献   

15.
桂林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保留了近二千件历代石刻。其中宋代石刻约占四分之一,宋代是桂林石刻发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期。宋代桂林石刻意义重大,价值非凡,历来颇受重视。宋型文化、桂林本身的特点以及中国的石刻传统使得宋代成为桂林石刻的兴盛期。  相似文献   

16.
一、广汉三星堆文化之谜 1986年7月至9月,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出土了500多件珍贵文物,二号祭祀坑出土了600多件珍贵文物。这批文物的出土立即为国内外所瞩目。广汉三星堆遗址发现后,学术界把归入新石器西周晚期春秋早期巴蜀地区的考古文化均称为三星堆文化,其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即广汉三星堆遗址的考古文化,也称广汉三星堆文化。  相似文献   

17.
从近年来对岷江上游地区考古调查及其对营盘山遗址的勘探和试掘中,发现了84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及遗物采集点,并在营盘山遗址中出土了陶器、石器、骨器、蚌器等类遗物近万件。此次考古工作使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的内涵得以基本明确,并以此建立起本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发展的初前序列,为进一步探讨岷江上游新石器文化内涵及古蜀文明的关系提供了宝贵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皖江文化研究的价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科学界定皖江文化的内涵与外延,分析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特点与形成原因,比较皖江文化与周边文化的异同,从而丰富区域文化研究的内容;总结皖江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为整合皖江地区旅游文化资源提供新的视角,为皖江地区开发开放献计献策;提高皖江地区历史文化的影响力,促进皖江文化产业整合,为打造安徽文化强省提供服务。  相似文献   

19.
为配合城镇基建,偃师市文物管理局先后抢救性发掘了三座唐代墓葬.共出土文物156件,其中M1~M2出土的俑类服饰、发髻已接近盛唐时期形式;M3已不见陶质随葬俑群,取而代之的是制作粗犷的铁质动物.同时三方墓志的出土,为界定豫西地区隋唐墓葬的分期提供了新的标尺.  相似文献   

20.
宋代学者罗愿所撰《新安志》是我国现存方志中最为重要的代表著作之一,其思想深刻、见解独到、结构严谨、体例成熟,内容涵盖了古代新安迄宋为止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反映了新安地区历史文化的渊源流变,是一部具有元典性和权威性的地方历史文献.它为徽学、史学、方志学以及有关的历史文化研究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宝贵资料,在当代学术研究中已经得到越来越广泛的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