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衢州因有南孔家庙与南渡的孔氏族人而成为宋元之际江南的儒学文化中心,被时人称为"阙里""洙泗""南州之洙泗",南宗族人也被称为"鲁东家"。吾衍是元代的衢州开化人,自小受到南孔文化的影响,有较深的儒家文化情结,出于文化寻根而自称为"鲁郡吾衍"。  相似文献   

2.
修复书院振兴理学--朱熹与白鹿洞书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熹是南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的学说为后世所宗,在国外也产生了一定影响,是一位享有世界声誉的学者。他对南宋和后世书院的贡献,主要是通过兴复白鹿洞书院,为书院确定方针、建立制度、置田建屋、延聘名师、充实图书,并亲自参加教学工作,和学生一起质疑问难,不仅为南宋书院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树立了榜样,为其后历代书院所遵循,甚至对封建社会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朱熹将理学引进书院,书院弘扬理学,理学家自己办学,弟子又办学,书院以扩大理学为范,在理学的指导下,发展更快,其他书院亦效仿之,从而推动全国书院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3.
孔传,南宋人,南孔始祖.孔传重视整理古代文献,著有<续六帖>、<东家杂记>、<洙南野史>、<续尹植文枢秘要>、<杉溪集>等.其著作保存了大量历史文献,尤其是唐五代及孔氏家族的历史文献.孔传也极为重视教育,不仅居家授徒,而且积极介入庙学,其刊刻的著作也大多与教育有关.孔传整理文献与重教兴学的活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南宋时南孔族人的思想与作为,对南宋史学与教育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4.
胡居仁是明初重要的理学家、书院教育家.他绝意科举,毕生与书院结缘,先后受业、掌教、创建、主持和访学多所书院.他在生动的书院教育实践中形成了内容丰富的书院观,包括"刊落浮华,一趋本实"的书院教育宗旨、"好古信道"的书院教师观、"汲汲于奔竞者不必招至"的书院生徒观等.胡居仁以发明书院之独立和不妥协精神,在中国书院吏上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这一期发表了顾宏义、申万里两位同志的文章,按文章涉及的时代先后编排。南宋时期书院甚盛,各地书院相当普及,并有众多的民办书院涌现,大大促进了学术文化的发展。东阳人蒋沐所建的横城义塾,是宋末浙南地区甚具影响的民办书院。顾宏义《南宋横城义塾及其《义塾纲纪》考论》研究了理学家方逢辰参与制订的《义塾纲纪》,指出方氏较为系统而详细地规定了义塾的办学主旨、学生入学资格、教学内容与方法、义塾管理等,对横城义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文章还考察了横城义塾围绕着科举考试而制订的书院教学考课制度,指出这种课试、拟试颇为完备,给…  相似文献   

6.
南宋书院教育盛极一时,但作为南宋书院发展的一道分水岭,嘉定更化后南宋书院发展情况却有很大的不同。相比较于嘉定更化之前,嘉定更化后南宋书院的发展更加迅速,并带有浓厚的官学化色彩。这些官学化的特征于南宋书院的发展而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且作为一个整合了各个方面资源的教育机构,南宋书院具有中国书院发展史上最显著的时代特性。  相似文献   

7.
谭甲文 《池州师专学报》2006,20(4):82-85,107
书院产生于唐代,它源于私人治学的书斋与官府整理典籍的衙门,即书院有官府和民间两大源头。宋代是书院作为一种教育制度的形成和兴盛期,南宋则是书院管理体制得以确立的重要时期。南宋理学家和书院结为一体,赋予书院更多的学术教育理念,使书院承担起研究学术、发展教育、推行教化的重任,其管理亦借鉴官方学校、禅林精舍、道家清规,形成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8.
南宋的官学与书院都是为封建政府培养人才的地方,作为两种并存的教育组织形式,其办学思想各有所重。官学的学科齐全,为社会培养所需的各方面人才;书院则注重道德修养与学术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官学和书院之间互相影响。南宋中后期,理学成为官方学说,理学家们讲学的书院也成为官学的一种。  相似文献   

9.
南宋时期是广西书院的始兴期,也是理学渐趋成熟并走向正统的时期。随宋王朝的南迁,理学家们纷纷入桂,他们通过不同方式积极参与书院的建设,在书院的教育目的与人才培养模式上秉承理学宗旨,从而使南宋广西书院带有鲜明的理学特质。  相似文献   

10.
到目前为止,研究宋代书院问题的学者很多,但是探讨的焦点多集中在宋代书院的官学化,四大书院研究或者同一地域之内书院的研究等方面,而对北宋与南宋之间书院对比分析的研究还相对较少.论文从兴办书院的目的、书院发展的过程以及书院的授课内容三方面分析白鹿洞书院在北宋和南宋不同的历史环境中的不同特点.以便通过书院这个切入点窥见南北宋在文化上的不同之处,对研究宋代教育史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1.
张栻是湖湘学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南宋著名的教育家、理学家,曾是岳麓书院的主讲。著名的"朱张会讲"开创了书院会讲之先河,更对岳麓书院的振兴与发展产生了巨大和深远的影响。本文重点分析了张栻书院课程内容的哲学基础,其课程的哲学思想主要来自张栻关于"人性善"的哲学理论。张栻的课程思想除了保留了传统的书院课程思想外,书院课程内容更加强调传统的儒家经典,根本原因在于明"义利之辨",将儒家经典视为经世致用之文、载道传仁之体,他还注重经世致用的"天下事",体现出治国安邦的实际作用,旨在培养济世传道、治国平天下的栋梁之才。  相似文献   

12.
南宋东阳人蒋沐所建的横城义塾,为宋末浙南地区甚具影响的民办书院。而理学家方逢辰参与制订的《义塾纲纪》,较为系统而详细地规定了义塾的办学主旨、学生入学资格、教学内容与方法、义塾管理等,对横城义塾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江西吉安地区在书院发展史上具有特殊的地位,不仅书院建立时间早,而且发展速度较快。宋元时期,书院成为地方文化传播的主要方式。理学家们往往通过书院阐扬其学说,理学的思想也通过书院的讲学活动得到广泛传播。与此同时,书院也是理学家们进行道德实践的场所。由此,宋元时期理学的迅速发展与书院的发达是分不开的。  相似文献   

14.
池州书院的发展状况,总的来说与全国书院的命运大致相同,形成于北宋,昌盛于南宋和明代,终止于清末,历时近千年。池州古代书院对当地教育的影响作用主要体现在书院的讲学活动和讲会制度以及养士课艺制度方面。书院的讲会制度活跃了当时的学术氛围,为池州获得"千载诗人地"创造了良好的文化语境。  相似文献   

15.
通过追溯中国书院文化的起源与流变,揭示书院在中国的文化教育和学术史上的重要地位。孔子开创了私人办学之风。书院开始于唐代,其功能一是为科举考试做准备,二是作读书休闲之用。宋代书院伴随着理学的产生而兴盛,南宋朱熹所到之处,则以创建兴复书院为首务,他以自鹿洞书院所写的“揭示”即学规,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书院的首要功能是教育(以儒学经典为文本的人文教育),其次,书院也是发展学术思想、开展学术交流、进行学术创造的重要园地,以及维系社会舆论的场所。书院制度还随着理学向东亚国家的传播而播迁到韩国和日本。  相似文献   

16.
书院记是以书院为题材,以"记"这种体裁为形式载体撰写的文章.起源于北宋初期,南宋时出现第一次兴盛局面.宋代书院记表现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即议论化倾向,表现手法多样,文学性增强."记"展现了当时书院教育的发展状况和学术思想的兴盛,反映了宋代"记"体文的创新与变革.  相似文献   

17.
沈起元是清代前期著名的官员和理学家,为官期间,重视教育,特别是在书院教育方面卓有成就,曾先后执掌多所著名书院,尤以在娄东书院的成就最为突出。作为其书院教育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沈起元执掌娄东书院三年,是其理学思想发展与传播的一次充分实践。他为书院生徒制定的《娄东书院规条》,推动了娄东书院的发展。娄东书院后来发展成为江南地区的著名学府,沈起元实具有开创之功。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运行水平与业绩深受中心组织的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的影响,清晰、合理、励志的共同愿景、使命和核心价值观是中心精神文化的信念支撑;"项目负责式"工作模式和"互助分享式"成长模式是中心行为文化的力量支撑;"公益参与化"自愿政策和"院系支持化"保障政策是中心制度文化的物质支撑。  相似文献   

19.
张栻是南宋时期著名的理学家,其学综贯洛蜀、衣钵湖湘,其人交游广泛,在当时影响甚大。张栻之学卓然自成一家有多方面的原因,然而对他浸润最深、濡染最久的当属其家学。张栻谨遵父亲张浚的"忠孝仁义之实"的训诫,以尊孔希颜之铭修身,以"惟实为贵"之理治学。通过对张栻家学渊源的梳理,可以考索南轩之学形成的根源,并管窥其早期学问的概貌。  相似文献   

20.
杨时为洛学南传的第一人,他倡始的闽学,实质是洛学的延伸和发展.闽学最大的代表是朱熹,而与他齐名于南宋时期的理学家有张拭、吕祖谦,因三人的学术活动均在当时中国东南地区,故世称"东南三贤".研究"东南三贤"的天理观、理欲观和治学观的异同,有助于更深切地认识杨时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