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赛前训练是保证运动员在比赛中正常或超常发挥极为重要的训练阶段.对赛前训练适宜安排的探索需经反复尝试和调整,并根据运动员状态的发展变化而变化.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法、个案分析法、逻辑分析法对国内外部分高水平游泳运动员参加国际性大型比赛以及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游泳比赛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出世界高水平游泳运动员赛前训练的时间安排介于2到9周之间,大部分为3周,可通过“赛后赛”反推赛前训练的适宜时间.赛前训练的负荷安排是减量提质,运动员的各种生理迹象是赛前调整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现代竞技游泳更加注重技术细节的控制和追求.高水平运动员赛前心理状态的调整甚为重要.赛前训练阶段常用的方法手段有模拟比赛训练、测验比赛及高原训练.  相似文献   

2.
摘要:我国男子短距离游泳项目近年有了长足进步,但与我国长距离相比离世界最优秀运动员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因此,积极探索我国男子短距离游泳项目多年训练安排的规律迫在眉睫。本文主要运用跟踪测试法、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等,对优秀短距离游泳运动员余贺新多年训练安排成效的揭示,力图从个案剖析中寻找短距离游泳训练规律。结论:余贺新多年训练安排既满足“分期理论”的条件,也符合“板块”理论训练的特点;余贺新多年有氧能力训练贯穿于全程,其他所需各能力则按照“分期”与“板块”的要求安排各异;余贺新多年训练安排除了具有个人训练特点外,也适应世界顶级运动员成才的规律。  相似文献   

3.
赛前高原训练作为一种强化训练方法,其负荷安排对提高女足运动员比赛中的竞技能力和运动成绩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赛前高原训练负荷安排意义重大,但国内外对此进行的调查和研究很少,为此,以我国优秀女足为研究对象,对其赛前高原训练的负荷安排状况进行调查,探讨全国女足赛前高原训练负荷安排的规律,为今后的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我国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赛前生理生化指标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备战2008年奥运会的国家女子自由式摔跤队39名运动员为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赛前训练过程中血乳酸、血尿、血氨、睾酮及皮质醇等生理生化指标的测试和分析,全面把握和概括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内容及结构的特点。结果表明:赛前训练常用的实战和模拟实战训练强度是增强专项有氧耐力的有效强度;教学比赛的强度是有效的耐乳酸训练的有效强度;优秀女子摔跤运动员的一个完整赛前训练在4~6周之间;赛前训练负荷安排总体上呈现训练强度增加,训练量逐渐降低的趋势。  相似文献   

5.
柏林世锦赛白雪赛前训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优秀女子马拉松选手白雪在2009年柏林世锦赛马拉松比赛中,以2小时25分15秒的成绩摘得金牌。本研究主要针对白雪在柏林世锦赛赛前训练内容、方法与手段、训练负荷安排进行研究。力图探寻马拉松项目赛前训练安排特征,并为我国马拉松运动员的赛前训练安排提供可借鉴的经验和相关的数据与理论支撑,进而促进我国女子马拉松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归纳法和逻辑分析法、技术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王丽萍备战悉尼奥运会的赛前训练过程进行深入、细致、系统的研究,对于探索女子20 km竞走项目赛前训练的特点和规律,挖掘优秀运动员、教练员宝贵的实践经验,丰富我国竞走项目的训练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游泳运动训练实践证实了游泳运动员全面身体训练是提高运动成绩的基础.世界上许多游泳运动水平较高的国家如匈牙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优秀运动员,每年要有2-3个月专门从事陆上训练,进行越野跑,专门体操,增强力量等练习.他们在全年训练中大都安排在冬季进行,进入基本期后,陆上训练就几乎停止了.目前,我国游泳运动实践证明,我国游泳运动员每年只在准备期进行时间不长,比重不大的陆上训练已明显的感到不够了.至于在全年训练中水陆训练比重如何安排?对于训练程度、特点不同的运  相似文献   

8.
将31名优秀游泳运动员按照比赛发挥程度分为较好、一般、较差组,在赛前2小时、30分钟采用《运动员心理唤醒量表(MASA)》对运动员进行调查,分析不同组别运动员赛前心理唤醒状态差异,探索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适宜比赛的心理唤醒水平。结果表明:不同发挥程度游泳运动员赛前唤醒水平存在差异;心理唤醒强度、负性心理唤醒是影响优秀游泳运动员赛前唤醒状态敏感维度,与比赛发挥关系密切,正性唤醒并非影响游泳运动员赛前唤醒的敏感维度。游泳运动员临赛前应具备中等偏高水平的正性心理唤醒和心理唤醒强度,中等偏低水平的负性心理唤醒;建议教练员重视赛前水上准备活动,重视赛时心理唤醒水平调节。  相似文献   

9.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观察访谈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我国优秀女子游泳运动员年度陆上训练内容以及周期安排特征进行研究。结论如下:年度陆上训练安排主要以多周期进行,综合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构成,强调等长肌力和离心控制能力;专项训练期由3-4个发展小周期与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以循环训练优化训练密度;赛前训练期由3周左右的冲击性小周期构成,优先发展爆发力,侧重向心动作为主的动作模式。赛前减量期由2周左右的负荷调整小周期构成,注重提高全身肌肉整体工作效率与单个动作不同环节之间的衔接质量。负荷体现出从综合准备期到赛前减量期,周课次与课时减少,训练强度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负荷量峰值出现在专项准备期,强度峰值出现在赛前训练期。  相似文献   

10.
为了解优秀马拉松运动员赛前训练中身体机能的变化规律,测定在备战2006年厦门国际马拉松赛的10名男子运动员赛前训练期间某些生化指标的变化.结果显示:赛前运动员的各部分机能指标随运动强度呈现不同的阶段变化,赛前1周基本调整至较好状态,表明赛前训练安排基本达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世界竞技游泳水平的日益提高,优秀运动员个性化训练的水平也日渐提高.中国与美国高水平游泳队实施个性化训练的外部条件差异不大,但训练中运动员的个性化需求容易被运动员对训练适应能力相似的表面现象所掩盖.高水平游泳运动员的训练组织形式以集体训练为主,适宜的训练分组是实施个性化训练的必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5名武术套路运动员进行相关生化指标的测试对运动员的训练负荷和机能状态进行监控。研究结果表明,运动员在赛前训练期间,机能状态随训练有所波动但均处于正常范围;运动员完成成套训练后血乳酸值(Bla)偏高,且在规定的测试时间内下降不明显;训练次日展的CK和BU值处于较高水平,但均处于正常范围。赛前训练负荷安排合理,运动员机能状态较好。  相似文献   

13.
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训练负荷控制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运用文献资料法、特征解析法和数理统计等方法,对世界优秀中长跑运动员的多年训练、年度训练和小周期训练过程的运动负荷控制特征进行研究。研究揭示:全面性和方向性是基础训练阶段负荷控制的基本特征。专项提高阶段的负荷控制特征一般是在逐年大幅度增加专项负荷量基础上突出增大专项负荷强度,而高级专项阶段的负荷控制特征则是以符合个体特征的大强度训练为核心的。研究还进一步表明。决定800米跑和1500跑成绩的最关键的速度因素是400米成绩,而且中外优秀运动员在专项速度方面存在的差距要大于速度耐力的差距。  相似文献   

14.
血清IGFBP-3在评价游泳运动员疲劳及过度训练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测试16名国家健将级游泳运动员血清IGFBP-3在不同游泳训练中的变化,探讨其是否适合在游泳运动员机能监控中应用。结果:1)一次大运动量游泳运动后15 min,男、女运动员血清IGFBP-3均降低;男、女运动员血清IGFBP-3与血清C负相关。2)一次大强度游泳运动后15 min,男运动员血清IGFBP-3与CK负相关。3)12 d以中、大运动量为主的游泳训练后,女运动员血清IGFBP-3下降;男运动员血清IGFBP-3与SFMS得分负相关、与血清C负相关。4)6 d以中、大强度为主的游泳训练后,男运动员血清IGFBP-3降低,与SFMS得分负相关。结论:血清IGFBP-3对游泳运动量、强度引起的疲劳和肌肉损伤较敏感,其血清水平的下降提示疲劳或过度训练。其测试方法方便、可靠,只需微量血清,适合在游泳运动员机能监控中应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右侧技术的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最后用力时右侧技术 (右手投枪 )运作进行图像解析 ,获取相关运动参数并进行综合分析 ,分析显示我国优秀女子标枪运动员存在着最后用力准备阶段超越器械不充分 ,用力阶段发力顺序不合理等问题。分析研究可为一步改进技术 ,指导训练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采用专家访谈、数理统计、跟踪观察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子蹦床队备战北京奥运会前训练大周期的训练课内容、负荷特征进行研究,记录运动员赛前训练负荷的相关检测数据,涉及从训练的内容到与之相对应的生理、生化指标检测以及心理负荷检测等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了整理和统计学处理,从中总结经验,发现规律,以期对我国优秀蹦床运动员训练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7.
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三级跳远运动是田径运动中技术比较复杂的项目之一,它要求运动员必须具有良好的运动素质和较高的技术水平。本文总结、归纳并分析了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运动的研究成果及现状。结果表明,近些年来国内外对我国男子三级跳远的研究从整体上讲较为分散零碎,缺乏整体系统性。主要表现在这些研究多从微观入手,过多关注的是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方面的分析,而对影响三级跳远成绩的训练负荷、训练方法与手段以及训练计划的研究少之甚少。研究对象与技术分析对象几乎全停留在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初我国运动员和国外优秀运动员,而对近十年国内优秀男子三级跳远运动员的技术现状分析等很多方面的研究不够全面,这几个方面有待于将来进一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监测吉林省速滑运动员赛前训练的生理生化指标(血红蛋白、血尿素、肌酸激酶、尿蛋白等)变化,来调整和确定训练的营养补充方案,进一步探讨营养生化监控和科学训练的关系,并发现赛前全队平均血红蛋白浓度、血尿素浓度和肌酸激酶指标都处于较理想范围;全队尿蛋白浓度和尿蛋白阳性检出率都明显下降。说明赛前训练改善了运动员的体能状况和运动员对训练负荷的适应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美国大学高水平运动员培养的比较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17  
运用实地调查访谈、文献资料分析比较等方法,对美国、中国两国大学高水平运动员的招生遴选制度、训练培养形式、运动员管理体制等方面的现状和特点进行了比较研究,对于学习、借鉴美国成功经验,改革完善我国高校培养高水平运动员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