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高校的科技创新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评价分析高校的科技创新能力是提高科技创新水平的重要途径。通过对我国高校2000-2015年的科技创新数据进行的分析,结果发现:高校用于科技创新的基础设施投入和产出效率都处于不断上升的趋势;显著影响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基础设施要素主要有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投入、高校R&D经费内部支出和R&D人员全时当量。  相似文献   

2.
通过从科技创新过程角度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内涵,从物质环境和软环境分析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的影响因素,根据评价原则,构建以高校科技创新投入、科技创新产出、创新环境三个方面为一级指标的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评价指标体系,并细化了7个二级指标和23个三级指标.利用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建立科技创新能力转化计量模型,力求对大学科技创新能力的转化进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3.
文章根据当前高校科技创新活动的发展状况,构建了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并以 2017 年全国 31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统计数据为样本,采用因子分析法提取5个公因子 对各省市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在省际间存在较大差距,并由此提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高校的支持力度、鼓励国家交流与合作、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科技成果鉴定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是判断高等学校创新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标准。研究发现,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高校的创新能力差距较大,这对于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以及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十分不利。为此,建议政府加大对中西部高校的研发投入;建议中西部高校充分发掘内部科技创新潜力、加强科研成果转化、加强国际学术交流,以加快提升创新能力,为推动中西部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5.
论农林院校大学生科技创新—以某农林院校SRF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技创新活动是培养大学生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有效载体。目前,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已成为我国高校发展最快、潜力最大的一项学生活动。文章分析了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必要性和现状,并结合指导“大学生科技创新基金”(Student Research Found,SRF)项目所取得的科研成果以及体验,就如何培养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提出了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国家创新体系和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其分析和评价既有利于地方高校自身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改进高校科研工作管理,又可以为宏观决策部门和社会各界对地方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判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以安徽省地方高校为样本。通过建立分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方法对2010年地方高校四个维度的创新能力和总体科技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了具有参考意义的结论,并建议安徽地方高校在注重资源优化配置的同时,重点培养技术创新能力,大力提高产出效率和知识市场化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发展科学技术和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重要使命。在对影响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指标分析的基础上,从科技创新基础能力、科技创新投入能力等方面着手,建立江西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将有利于推进江西高校科技创新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8.
利用三阶段DEA模型,从高等学校科技创新投入产出的角度,分别对安徽省29所公办普通本科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效率评估,总体上,样本高校科技创新效率不高,制约其提升的主要原因是规模效率,高校所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与科技创新投入冗余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非DEA有效高校的科技创新投入冗余比例和产出不足比例均较高;并运用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模型对样本高校进行科技创新效率动态分析,技术进步和规模效率是导致Malmquist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利用科技创新基础投入、科技创新成果产出与转化、人才培养与国际交流合作等要素的能力。当前黑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方面存在着科技资源投入有限、原始创新能力较弱、科技成果转化能力弱等等问题。提升黑龙江高校科技创新能力需要做到以下方面:依托优势学科,形成创新团队;优化资源环境,构建创新平台;完善体制制度,形成创新机制。  相似文献   

10.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作为国家、区域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科技创新能力直接影响国家、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分析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建立面板数据模型分析2000—2015年间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西部高校科技人力、科技经费、科技成果和国际学术会议人次均呈不断上升趋势;国家对高校的财政性经费投入、人均GDP、科技人力、研究与发展经费和国际学术会议人次均对西部高校科技创新能力有促进作用。针对研究结果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从而提高西部科技水平。  相似文献   

11.
经费运行科学高效是提高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成效的重要因素。对近十年16所美国公立世界一流大学经费运行机制的研究发现:经费筹措存在多元化和差异性,科研项目收入、附属单位收入、学费和政府拨款是主要经费来源,医院服务收入、投资收益和教育活动收入等是校际经费差异的主要原因,捐赠收入与大学影响力关联度高;经费支出倾向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公共服务,教学与研究支出均衡,学术支持和辅助经营也是支出重点。在经费运行影响因素中,大学治理模式与资源依赖关系会影响经费运行能力和效益。  相似文献   

12.
Abstract

Empirical research methods were used to study the state of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llaboration in China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results of cooperation between members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lliances, from the dual perspectives of enterprises and 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es On the basis of questionnaire surveys of 100 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es and 100 enterprises across the country,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correlation analysis,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other methods, we conducted a thorough study of the impact of success factors and government support on the results of cooperation; we found that the format of an alliance has a significant promotional effect on the results of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but 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es have not given this sufficient attention. Among the success factors for industry-university-institute cooperation, enterprises give equal weight to the factors of “ability” and “mechanisms,” while 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es emphasize “ability.” The government must strengthen policy support for enterprises and guiding support for universities/research institutes.  相似文献   

13.
以2017年7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为研究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分别对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进行分析和评价,并探讨二者之间的关系。研究表明,78所国家示范高职院校的科技成果转化能力总体偏弱且院校之间差异较大;绝大多数高职院校成果转化效率偏低但规模报酬呈递增状态;高职院校科技成果转化能力与效率存在互相不匹配的情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文献计量法评价高校科研水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2002年度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年度研究报告数据,通过文献计量方法,建立相应数学模型,对5项指标排名前50位的高校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出排在前3位的分别为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北京大学.采用此方法可粗略评估各高校科研水平.  相似文献   

15.
科研竞争力是指在竞争中获取资源的能力,影响高校的整体水平。对药学学科的科研竞争力进行评价,有助于了解我国药学学科的科研水平,诊断药学学科在科研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药学学科的整体科研能力。文章基于我国159所高校的调研数据,通过对初设指标进行系统聚类和主成分分析,建立高校药学科研竞争力评价模型。然后利用建立的模型,对全国拥有药学学科硕士点的高校进行评价和排名。最终发现,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北京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在药学这一学科上拥有较强的科研竞争力。  相似文献   

16.
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我国59所教育部直属高校效率做出评价,并比较不同类型高校效率得分的差异情况。在此基础上,运用Tobit模型对高校效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教师中硕导和博导的比重、博士学位教师比重、科研经费所占比例与高校效率显著正相关,人均科研经费与高校效率负相关。为了提高效率,高校应提高科研经费比重,投入更多的人力从事科学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17.
When evaluating the performance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R&D) and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T) transformation activities in universities, the existing studies do not contain prior strategy analysis and inequality analysis. In this regard, prior strategy reflects the relative attention paid by universities to R&D and S&T transformation activities, while inequality analysis assists us in better understanding technological inequality in efficiency across universities. Additionally, this study contributes to the existing literatures by proposing new concepts of window-based cross-efficiency, window-based relative weights and a network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 model. Our framework is able to evaluate the efficiency, perform priority analysis and identify the sources of technological inequality. Empirically, this study focuses on universities in Chinese provinces from 2007 to 2019. This study is of high policy practice, since it provides policy makers with how each university has performed during the examined period and what are the underling factors driving efficiency changes.  相似文献   

18.
基于AHP/DEA的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科研效率的评价应该同时考虑影响科研效率的定量因素和定性因素,为解决这个问题,建立了AHP/DEA评价模型。该模型首先运用AHP充分考虑定性因素,确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的科研产出效益,然后将评价结果作为DEA的输出项,并结合其它定量因素进行DEA评价。  相似文献   

19.
部属高校人才培养效率综合评价与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57所教育部直属高校人才培养的投入产出效率进行研究表明,部属高校的人才培养效率相对较高,平均技术效率为0.963,纯技术效率为0.977,规模效率为0.985。同时,进一步分析了学校类型及学校所处区域对高校人才培养效率的影响。文章据此提出了3条对策建议:一是更多地用市场化手段配置高等教育资源;二是建立高校投入产出的科学评估机制;三是加快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以期从根本上促进高校人才培养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通过分析比较中日研究型大学的教育现状,从学制、导师制、经费来源以及合作交流等四个方面对中日研究生的培养模式及管理方法进行对比,从中得到启示和借鉴,提出我国研究型大学在研究生教育中应注重加强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创新能力的培养、学校管理力度以及国际合作交流等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