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教材解读]教材整个单元的各个板块均贯穿了“爱我中华,清白做人”这一主题思想。“导读”用简单明了的语言揭示主题,《桂林山水》、《林海》景美,文也美,通过对“桂林山水甲天下”和林海独特风光的描写达到赞美祖国锦绣河山  相似文献   

2.
日前,从广西桂林市教育局获悉,我国当代名作家贺敬之、陈淼的两篇力作《桂林山水歌》和《桂林山水》在“离别”我国中小学统编教材5年后,如今再度“重返课堂”,分别被人民教育出版社、语出版社重新编入小学、中学新教材。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实践证明:阅读教学中应科学地渗透写作方法的训练,否则作文这一难关就难以攻破。那么如何渗透,渗透哪些方法呢?一是在学写景状物的文章中渗透。小学阶段中写景状物的文章很多,著名的有《林海?、《猫》、《草原》、《海上日出》、《桂林山水》等。仔细研究这些文章的写法:《林海》通过写“岭”、“林”、“花”几个方面表现出大兴安岭景色的优美;《猫》通过写猫的贪玩而又守职,温柔、倔强、胆小而又勇敢这几个方面写出猫的性格古怪;《桂林山水》更是如此,通过水的静、清、绿几个方面写出了漓江水的特点,通过山的奇、秀、…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2007,(7):124-124
怎样读《桂林山水》里的“啊” 有些老师和学生在朗读课文时,把“啊”一律读成“a”,这是不正确的。那么,怎样确定“啊”在句子中的读音呢?这要从“啊”的音变说起。  相似文献   

5.
《桂林山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作把那如诗如画的美景,凝聚在数百字的短中,令人叹服。怎样教学,才能让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领略、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山川之美呢?课前,我颇费心思地设计了板书。一条绿线横在黑板中,代表如镜的江面,上面是三座山,山上写“奇、秀、险”,下面  相似文献   

6.
吴传英 《四川教育》2006,(11):28-29
在教学《三袋麦子》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受到教育并学会做人的道理,我让学生围绕问题“小猪、小牛、小猴他们怎么做的,结果怎样?你最赞成谁的做法?如果是你,会怎么做”来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学中的板画不但能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所描绘的情境,还能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使学生头脑里想象的景物由模糊、缥缈变得清晰、明朗,以帮助学生领悟课文意境,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下面就教学《林海》这篇课文谈板画的运用。一、以画会意在语文教学中创设与课文内容相应的情境,能使学生准确感悟语言文字所蕴含的意义。运用版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林海》第二自然段开头一句给学生设置了一个悬念:“大兴安岭这个‘岭’字,跟秦岭的‘岭’字可大不一样。”怎样“大不一样”呢?大兴安岭的“岭”是那么“温柔”,而秦岭的“岭”却是那么…  相似文献   

8.
《桂林山水》是一篇非常优美的散。怎样教学,才能让这些年仅十一二岁的孩子领略、体会到其中所蕴涵的山川之美呢?课前,我挖空心思地设计了板书。一条绿线横在黑板正中,代表如镜的江面,上面是三座山,山上写“奇、秀、险”,下面是虚线绘就的山的倒影,书“静、清、绿“。这是一份多么立体、直观、富有创意的板书啊!我倍感自豪,有些洋洋自得。  相似文献   

9.
因地制宜因势利导—中学美术课的美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俊鸿 《江西教育》2002,(11):28-28
一、信息技术利用图、文、声、像、动的集成,为学习者创设情境对于《林海》《鸟的天堂》《圆明园的毁灭》等内容生动、蕴意深刻的课文,可借助信息技术将图、文、声、像、动的集成所创设的情境让学习者得其神韵,悟其精髓。如教《桂林山水》,先用动画引出“桂林山水甲天下”的名句,直奔中心;再通过网络途径,让学生入情入境,达到“入境始于亲”的效果;又借助语言文字的载体,运用网络教学的声、像及大量信息品评词句,体会情感,使学生全方位参与,自主学习,达到“入境悟其神”的境地;接着让学生谈感受,有选择地表达情感,自悟想象…  相似文献   

10.
问:我们学校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活动,我想利用网络资源上一节语文课,可是我感到困难重重,不知所措。在处理一些具体问题时应该怎样做哪? 答:利用网络资源上好语文课,关键的是要考虑,上的是语文课,语文课有语文课的规律,网络资源的运用不能给教学带来负面作用。比如,语文教学讲究让学生读懂文本,如果教师不先让学生“读”文本,而是热衷于让学生通过网络等课件知道其中的内容,那就不行了。比如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教师不是让学生读懂桂林山水的特点,通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桂林山水的美,也感受到这篇课文的美,而是播放桂林风光专题片,可能就不太恰当了。  相似文献   

11.
一位教师在执教《桂林山水》时说“上一节课,有同学提出了一个问题:桂林山水真的甲天下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很有价值。这节课我们就来讨论这一问题,请同学们再仔细朗读课,然后说说是不是真的甲天下。”  相似文献   

12.
《尔雅》前三篇《释诂》、《释言》、《释训》,收录名词、动词、形容词及副词等一般词语,相当于义类汇编或语词性类书,犤1犦也有人将其理解为古汉语同义词词典。前三篇中,《释训》着重描写事物的情貌,词目多为叠字。“《释训》云者,多形容写貌之词,故重文叠字累载于篇。”犤2犦那么,前二篇《释诂》与《释言》,存在怎样的异同关系呢?历来有三种观点:一、《释诂》解释古语,《释言》解释方言邢《尔雅注疏》论《释诂》:“诂,古也。古今异言,解之使人知也。”论《释言》:“古今方国殊别,学者莫能通,……故为之作释也。”但事…  相似文献   

13.
《隆中对》开篇就说:“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好为《梁父吟》”一句怎样解释才算正确,一直争论不体。问题有三:一、“为”字如何解释?意思是“写作”还是“吟喟”?抑或兼而有之?二、《梁父吟》指的是哪一首诗?它是否真的就是诸葛亮写的?[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论语》和《荀子》开篇都先论学习,其论学习最有价值之处,是重在做人。而在做人上特别重视礼法。两书都反复强调一个“礼”字,把礼视为道德情操的培养,以提高人的和社会的精神文明,今天,在强调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时候,重新学习古代文化遗产《论语》和《荀子》关于礼的论述,对于促进良好的校风建设,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陆宇菁 《上海教育》2007,(9A):63-63
前段时间,我带着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意图通过朗读,品味美景,积累并运用词句展开教学。  相似文献   

16.
阅读与竹篮     
“老师,我觉得您给我们这么多阅读课和阅读时间是没用的,是在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您经常说:做人欲脱俗气,第一是读书,第二是多读书,第三是有系统、有选择地读书。我姑姑是个老师,她也常常劝我要多读书。于是,我不停地读,读《红楼梦》、《安娜卡列尼娜》,读《汤姆叔叔的小屋》,读《西游记》、《爱的教育》……  相似文献   

17.
我一生最大的嗜好就是读书。还是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就课外读完了《水浒传》和《西游记》。读书伊始,难免有许多看不懂的地方,读得多了,慢慢地也就看得懂了。如此,我读书的兴趣更加浓厚。于是,我“目睹”江姐、许云峰等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染红了的岩石(《红岩》)。经过一场《暴风骤雨》的洗礼,知道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后来,我“结识”了八路军侦察员肖飞(《烈火金刚》中的人物),和他一起“深入”敌后(《敌后武工队》),过了一把“打”日本,“除”汉奸的瘾。  相似文献   

18.
《中国高校招生》2008,(11):56-56
认真研读《说明》《考纲》 《考试说明》和《考纲》是每位考生必须熟悉的最权威最准确的高考信息,通过研究应明确“考什么”、“考多难”、“怎样考”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9.
一、立体式板书设计桂林山水美在其水 :真静 ,真清 ,真绿 ;美在其山 :真奇 ,真秀 ,真险。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 ,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 ,给人以“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的美感。立体式板书设计就是抓住这一特点 ,把《桂林山水》设计成一幅立体式的风景画——画面上的三座山分别突出了桂林山的三个特点 (奇、秀、险 ) ,倒映水中的三座山分别突出了漓江水的三个特点 (静、清、绿 ) ,船上的游客正在观光游览这里的秀丽景色 ,给画面以动态感与真实感 ,同时又与画面的题词“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遥相呼应。整个画面突出了“桂林山水甲…  相似文献   

20.
最近,全总出台了《企业工会工作条例(试行)》,基层各企业都在积极学习和认真贯彻。如何学好《条例》,怎样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关键在于工会干部要切实做到“三个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