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十八年前我读过一本书,那是美国教育理论家古德莱得(Goodlad,J.)在20世纪70年代所著的《学校是什么(A Palace called school)》。从那以后,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校究竟是什么?学校如何成为学校?学校如何成为具有文化品味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  相似文献   

2.
沈骏松 《中国教师》2014,(11):94-95
<正>这些天,我一直拎着三本书上下班。三本什么书呢?为什么要带这三本书上下班呢?这三本书是由浙江教育出版社引进出版的美国高中必修课程教材——《健康与幸福》(上、中、下)。一个月前,浙江教育出版社副总编辑邱连根老师把刚出版的三本书送给了我,但同时又提了条件,就是要我为《健康与幸福》写点什么。众所周知,命题作文不好  相似文献   

3.
我是个从小就爱读书的小女孩。当我得到一本书时,我常常会忘记一切。在我很小的时候,我总是会捧一本书,随时随地看。虽然我什么也看不懂,但还是看得津津有味。有时候,我还会时不时地问问妈妈:这是什么字?那个字为什么这样写?妈妈常被我逗得开怀大笑。  相似文献   

4.
程美华  石修银 《新高考》2009,(11):14-15
习惯程美华:我最深的体会是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给每一学生,发了一本书《美文晨读》。我发现很多同学就是早上拿来朗读,我问同学这样读的目的是什么?他说:"培养语感呀。"我想只说对了一点。我阅读有思考  相似文献   

5.
《红领巾》2016,(4):24-27
介绍这本书之前,我们先进行一下采访。孩子":什么?还有这种书?我自己就是一个让妈妈生气的小能手,我倒要看看这里面还有什么高招。"妈妈":什么?还有这种书?我要赶快告诉其他妈妈,然后一起‘吐槽(cáo)’。"  相似文献   

6.
亲爱的小朋友们,一天的作业已经写完了,那么,此(ci)刻,你正在做什么呢?哦!让我猜猜:是正在津(jin)津有味地看电视吗?是正面对着电脑屏(pinh)幕(mu)兴高采烈地玩游戏吗?是……是捧着一本书,正看得眉飞色舞吗? 不管你在做什么,我都希(xi)望你快乐!但  相似文献   

7.
老妈学英语     
那天我正在看碟,老妈捧了本书进来问:这个“l don't know.”是什么意思?我:“我不知道”。老妈:送你上了这么多年学,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我:不是!是“不知道”嘛!老妈:还嘴硬……(一顿暴揍)老妈:你再给我说说这个。“l know”是什么意思你该知道吧,给我说说。  相似文献   

8.
当我们翻开一本书,要在翻开的这本书里头寻找到什么呢?这个话题似乎要从我们刚刚出生来到这个世界上开始说起。当人生的这本书刚刚翻开,在未来漫长的岁月里,在这本书里,我们又要寻找到什么呢?也许两者的答案有很多是相似的。首先翻开一本书,我们希望知道自己是谁,我的家乡在哪里,而世界又在哪里。如果我不打开书,我会以为世界  相似文献   

9.
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成败, 系于教师。教师素养的提升是学校发展、学生成长的关键。走在校园里,我常常在思考这样的问题:我们的教师究竟能教给孩子们些什么呢?学校是家园,那么,我们这个可爱的家园能给孩子们带来幸福吗?看到放在案头的两本书《每个孩子都是天才——用赏识教育法培养孩子》和《追求阳光心态》,我似乎找到了答案。  相似文献   

10.
那天我正在看碟,老妈捧了本书进来问:这个“I don’t know.”是什么意思? 我:“我不知道”。老妈:送你上了这么多年学,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 我:不是!就是“我不知道”嘛! 老妈:还嘴硬……(一顿爆揍)  相似文献   

11.
新新姐姐:这是一个和全国各地的小伙伴一起读好书的平台——你最喜欢的一本书是什么?告诉我们!你最近看过最好看的一本书是什么?告诉我们!你现在最想看的一本书是什么?告诉我们!寒假前,老师推荐了三本书,分别是《西顿动物记:孤熊华普的一生》《柳林风声》和《大盗霍琛布鲁茨:会唱歌的咖啡磨》。其中,《柳林风声》的内容实在是太有趣了,深深地吸引了我。  相似文献   

12.
19年前曾经读过的一本书令我至今难忘.就是美国教育理论家古德莱德在20世纪70年代所著的《学校是什么》。读了这本书,有许多问题一直困扰着我:学校究竟是什么?学校如何成为学校?学校如何成为具有文化品位和精神感召力的场所?近20年来,我先后考察和研究了国内外近500所中小学。每到一所学校,我总是在默默地寻求着这样一些问题的答案:这所学校有文化吗?学校的校长有思想吗?学校的教师有品位吗?学校组织有精神感召力吗?  相似文献   

13.
义工,顾名思义,就是无偿帮助他人的人。在我们学校经常能看到义工们身穿绿色背心的身影。他们之中,不仅有同学们的家长,还有学校的老师。学校里许多活动都有义工叔叔阿姨们来帮忙。其中,最令我难忘的是图书交易会的时候,一位义工阿姨在一个书摊前介绍着:这本书有什么优点、是什么名著、讲的什么内容……吸引了许多同学津津有味地听,最后我也忍不住买了一本。我佩服极了,心想,这位阿姨本来是不是做推销员的啊?  相似文献   

14.
最初的书     
那个人叫什么?敏豪生或什么什么豪森?我记不清了。手边无书,一时也无从查找。他好像是德国人,其时应该是16或17世纪吧,他写了一本书,书名也许是《吹牛大王历险记》,也许不是,我甚至怀疑那本书根本就没有封皮,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它落到一个中国孩子手中。  相似文献   

15.
最初的书     
那个人叫什么?敏豪生或什么什么豪森?我记不清了。手边无书,一时也无从查找。他好像是德国人,其时应该是16或17世纪吧,他写了一本书,书名也许是《吹牛大王历险记》,也许不是,我甚至怀疑那本书根本就没有封皮、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某一天,它落到一个中国孩子手中。  相似文献   

16.
老妈来找茬     
今天我正在看碟,老妈捧了本书进来,说:给我讲讲这几句话是什么意思。一老妈:这个Idon't know是什么意思?我说:我不知道。老妈:送你上了这么多年学,你怎么什么都不知道!我说:不是!就是我不知道呀!老妈:还嘴硬!(一顿痛扁)  相似文献   

17.
学校是什么?学校为什么?学校应该做什么?对学校本质的追问,我以为,是办好一所学校的基本思想保障,是贯彻"以学生为本"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8.
精灵故事     
无论我做什么事情,妈妈都知道。想什么心事,妈妈也总是知道。妈妈怎么会这么神通广大?我想了好多次,可是从来没有想出是什么原因。有一天,我看到一本书,讲的  相似文献   

19.
萧宗六 《湖北教育》2003,(19):14-14
治学,即做学问,做研究工作。治学有些什么“道”?要在一篇短文中对怎么治学说出个道道来,我实在无能为力。但我想,做学问总得回答一些问题,例如做什么学问,怎样做学问,为什么做学问等。做研究工作,就得考虑研究什么问题,怎样进行研究,为什么研究。举例说,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写《学校管理学》这本书,从  相似文献   

20.
我的校园梦     
对我来说,校园梦,就是学校梦、教育梦。它有什么特征呢?第一,校园就是一本书,就是学校为孩子们编写的第一本校本教材。孩子们走进学校,就能走到这本书中,直接地感受教育的气息,直观地领悟学校的历史文化。第二,校园就是一门课程,是一门独特的课程。孩子们能从中获得知识、技能,仅此还不够,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些课程目标,同样都能实现。第三,校园能直接呈现教育的价值观。校园绝不仅仅是学校物质层面的建设,它是学校文化精神的物化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