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既是家事,也是国事,关系到个人健康成长、社会和谐稳定和国家繁荣发展。党的十九大报告首次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而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正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二十大报告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但是,目前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领域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基于课题组在脱贫地区开展的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状况调查,聚焦脱贫地区乡村儿童家庭家教家风发展现状,分析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经济、社会、家庭和社会支持方面对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对全国人民的倡导.本文在调查研究、案例分析的基础上,探索了上海市嘉定区家庭对家庭、家教、家风的认知情况和上海市嘉定区妇联在家庭、家教、家风领域所开展的工作状况.研究发现上海市嘉定区妇联的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工作受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并形...  相似文献   

3.
党的二十大首次将“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写入党代会报告,这充分体现了党和国家对家庭工作的高度重视,预示着新征程将谱写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新篇章。新时代家庭观是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在内涵上从“如何看待家庭”“建设什么样的家庭”以及“怎样建设家庭”三个视角体现为家国统一的“家庭地位观”、积极和谐的“家庭价值观”以及平等协作的“家庭建设观”,这一内涵也彰显着新时代家庭观具有时代性、科学性、系统性、人民性和实践性五个鲜明特征。在践行新时代家庭观的过程中,要注重将宏观布局与微观设计相结合、政策引领与实际调研相结合、道德规范与制度约束相结合、家庭建设与基层治理相结合、妇联牵头与协调推进相结合,其中包含的科学方法论意蕴为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提供了科学、明确的实践指向。  相似文献   

4.
张薇 《江苏教育》2023,(17):82-85
<正>一、教育背景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家书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精神标志和家风家训的重要载体,而且能体现感人至深的民族精神和爱国精神。五年级学生思维活跃,但心智还不够成熟,对国家历史、社会发展和未来担当的理解还相对不够充分和深入。  相似文献   

5.
蒙曼 《中华家教》2021,(2):49-59
中国传统文化具有重视家庭价值的特性,也因此形成了悠久的家教传统和优良的家风,传承有序的家教、家风对中华民族的整体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当代中国社会环境、社会观念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关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通过重视理论建设、制度建设和人才培养,以及筑牢德育本色、重塑健康家庭等方式弘扬悠久的家教传统,探索出一种既关照文化传...  相似文献   

6.
家风、家教属于我国传统文化与传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家风、家教对家庭建设有着一定的影响,同时也影响着社会风气的形成,将家风、家教渗透到初中德育工作中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下面,笔者结合工作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注重家风建设,是当今我国家庭家教建设的核心,也是精神建设的难点.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家风建设是首要问题.注重家风建设是党风、政风和社风建设的基础.李大钊的"道德四问"对于新时代家风建设具有重要启示意义,有利于解决新时代家文化建设的新问题、新任务.  相似文献   

8.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风是塑造人格的重要力量。在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讲道:"中华民族历来重视家庭,希望大家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本文从家庭变迁的视角,分析了家风作用从备受重视到逐渐淡化,家风培育场域从集中稳定性到分散流动性,家风传承方式从多元性到单一性,家风建设主体从权威性到民主性,家风内容从传统性到现代性的嬗变,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传统家庭形态下的家风建设对当代家风建设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诚俊 《江苏教育》2022,(95):66-69
<正>一、教育背景“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彰显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必要性。家风的家,既是家庭的家,也是国家的家。由“小家”到“大家”,家风是培育学生家国情怀的重要抓手。我所带班级属于学校国际部,学生高中毕业后会一般都会出国留学。  相似文献   

10.
正2018年11月18日下午,由北京市妇联、北京市教委主办,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首都图书馆承办的首期"新蕊计划"家庭·家教·家风讲坛在北京开讲。北京市妇联副主席马红萍在致辞中表示,"新蕊计划"家庭·家教·家风讲坛将以首都图书馆为主阵地,邀请家庭儿童工作领域知名专家,为家长提供科学的家庭教育指导,帮助人们提高建设好家庭的能力,弘扬新时代家风文化。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秘书长、《父母必读》杂志主编恽梅介绍,从2019年开始,"新蕊计划"家庭·家教·家风讲坛将每季度在首都图  相似文献   

11.
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拓展和深化新时代家教家风教育方式和内涵,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是历史赋予我们的一项神圣使命。将中华传统文化渗透到新时代家庭家教家风的建设中去,优良的家风家教作为规范家庭道德,潜移默化地存在于每一个人成长的发展阶段,引导人成长成才,不仅有助于维护幸福和谐的家庭生活,更塑造着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以来,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和社会实践,习近平多次阐述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性,从家风与家庭、家风与社风、家风与党风、家风与政风的关系维度论述家风在家庭建设、社风建设、党风建设、政风建设中的基础作用。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体现了习近平以中华优秀传统家风为根基,站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高度,推进家庭风尚与社风党风政风建设的创新性时代性发展,具有历史传承性与时代创新性相统一、当代性问题意识与实践性目标导向相统一、政治性与人民性相统一的理论品质和时代特征。准确把握习近平关于家风建设重要论述的理论特色,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13.
当前国家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家庭规模、结构、类型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家庭形态和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但家庭教育并没有因之而弱化,反之在进一步加强。家风作为家教的前提条件,同样举足轻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则更是如此,良好家风的形成和传承离不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4.
当前国家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家庭规模、结构、类型特征呈现出多样性和复杂性,家庭形态和家庭关系也发生了变化。但家庭教育并没有因之而弱化,反之在进一步加强。家风作为家教的前提条件,同样举足轻重。学前儿童家庭教育中则更是如此,良好家风的形成和传承离不开学前儿童家庭教育。  相似文献   

15.
青少年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点对象,家庭是对青少年进行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场所,一个家庭的家风家教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渠道。因此,家风家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至关重要。良好的家风家教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培养起促进作用;然而,种种迹象表明,近年来,在家风家教方面仍存在诸多弊端和不足,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健康。如何正确培养青少年的价值观已成为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先驱和共产主义战士,习仲勋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建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作为7位子女的父亲,他将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党性修养同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结合起来贯彻到家庭教育之中。他的家风家教思想对当代家庭及家庭教育特别是党员干部的家风家教有着相当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从习近平总书记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详细阐述了家教家风的重要性之后,家教家风的培养便引起了每一个家庭的重视。良好的家教家风,是一项值得弘扬的民族文化,是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德育教化方式,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微观体现。对青少年的身心发展,更是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要求,这需要学校积极承担在协同育人机制中的主导作用,认真学习和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方针与政策;家庭教育指导以生活教育为本;整合利用社会育人资源。  相似文献   

19.
家庭教育是“三位一体”教育链条中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优化家教环境,树立良好家风已刻不容缓。所谓家教,是指在家庭生活中,父母有意无意地对子女所进行的道德品质规范教育和文化学习的督促熏陶。家教具有早期性、长期性、针对性、灵活性、感染性和社会性等特征。家教通常可通过家风来体现。家风,俗称门风。它是一个家庭在长期繁衍过程中形成的较为稳定的生活风俗、生活方式、传统习惯、道德规范和为人之道的总和。良好的家  相似文献   

20.
讲故事是中国共产党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方法。讲好中国家风故事,有助于弘扬优良家风、营造见贤思齐的社会氛围,有助于以家文化为切入点探源和理解中国文明,以社会主义家庭文明建设为重要基点推进中华文明推陈出新、赓续发展。充分挖掘和利用包括中国传统家风故事、红色家风故事、新时代家风故事等在内的丰富资源,坚持以真切的事实说服人、以生动的形象打动人、以真挚的情感感染人、以透彻的道理影响人,推动全社会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形成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共建共享的社会主义家庭文明新风尚,以千千万万个家庭的优良家风支撑整个社会的良好风气,更好地彰显中国精神、展现中国形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