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广电类上市公司是传媒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广电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的高低反映了传媒企业的整体经营状况。基于2008~2012年期间我国6家广电类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法,对其经营绩效进行动态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广电类上市公司整体经营效率较高,但不稳定,各公司经营效率差异明显,反映了资源配置不合理。为提高广电类上市公司经营绩效。上市公司必须改变管理模式,优化资源配置,发展核心优质业务,同时加强上市公司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2.
从我国传媒生态的变迁与集团化、集团化的成因与运作机制分析、集团化对媒介生态资源的整合与利用、跨媒体集的团化经营对传媒资源的优化等四个方面分析认为,传媒集团化是整合我国传媒生态资源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对上市传媒利用筹得的巨额资本进行多元化投资的现象进行了思考,分析了中国上市传媒多元化投资及其可能的风险.引述了西方的较有影响的多元化投资理论,指出了我国阶段对这一问题的研究状况.通过时传媒多元化投资的类型、风险的分析,指出多元化投资是一柄双刃剑,传媒应当完善资本经营机制,从认知多元化经营的核心竞争力、确立完备的投资项目评估机制、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专门的媒介投资人才三个方面提升上市传媒规避多元化投资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上市公司多元化经营与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我国目前的股票市场结构下,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多元化经营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即公司负债规模与多元化经营程度之间负相关;虽然我国大部分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多元化经营相背离,但从2001年到2004年的变化趋势来看,两者之间正相关性正在不断地提高;从行业特征来看,处在石化、机械设备与医药类行业中的上市公司的资本结构与多元化经营之间相关程度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5.
媒介融合是当今媒介生态系统发展的基本趋势,按照传统模式培养新闻传播人才已难以满足媒介融合背景下多元化、融合化、整合性的传媒应用人才需求。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和学科课程设置必须适应媒介融合这一发展现实,突破以往专业方向和课程设置单一割裂的局限,建立跨学科、跨文化、跨媒体、更具开放性与兼容性的新闻传播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6.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当代传媒技术的快速进步,逐渐由单一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兹从多元化社会价值观念和网络发展对当代文学创作的影响,探讨当代文学为适应多元化的社会发展应做出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 ,我国的大众传媒业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 ,每年为国家提供大量利税。大众传媒产业的发展是在不同的媒体之间、同种媒体内部以及媒体与传媒市场的互动中进行的。传媒产业的市场竞争、跨媒体整合、新旧媒介形态并存、集团化构成其互动特性。  相似文献   

8.
在媒介融合所引发的产业融合浪潮的驱动下,我国传媒集团正逐渐呈现出一股以“融合”为显著特征的发展态势。与这一新型发展逻辑并行的是,一方面传统媒体发展模式必将发生一番彻底颠覆以往的新变化;另一方面传媒集团也不得不面临一系列亟待解决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9.
经济转型时期金融体制环境的特殊性,使得多元化企业董事会成员金融关联特性的战略价值愈发重要。沪深两市制造业上市公司的实证研究表明,董事会金融关联特性总体上对于改善多元化企业经营绩效具有正向促进作用,而且这一作用并不受企业所在地区金融发展水平的影响。由于预算约束环境与资金利用效率的差异,董事会金融关联特性对于非国有控股企业多元化经营绩效具有更为明显的正向调节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我国的大众传媒业发展速度可谓一日千里,每年为国家提供大量利税。大众传媒产业的发展是在不同的媒体之间、同种媒体内部以及媒体与传媒市场的互动中进行的。传媒产业的市场竞争、跨媒体整合、新旧媒介形态并存、集团化构成其互动特性。  相似文献   

11.
"碎片化"是近年来社会各领域普遍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在传媒领域同样存在着"碎片化"现象,"碎片"一样的新媒体形式还在不断产生,不断发展壮大。而不断发展壮大的新媒体在受众"碎片化"导致的分众传媒格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大众媒体传播的信息渐渐地被稀释,新媒体的分众化趋势越来越明显。同时,受众形态的"碎片化"趋势也成为推动新媒体发展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12.
浅谈风险     
刘群 《唐山学院学报》2007,20(5):67-69,75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速推进和信息化程度的快速提高,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不同于传统社会的风险社会之中,社会突发性危机的不确定性、不可预见性和迅速扩散性都在日益增强。在发达的现代社会中,财富的社会生产系统地伴随着风险的社会生产;工业社会的财富分配逻辑也向晚期现代性的风险社会的风险分配逻辑转变。  相似文献   

13.
阐述广告市场的发展蒸蒸日上,近年来,由于明星代言广告所引发的相关问题受到了媒介和学界的广泛关注。指出关于广告代言人的法律责任等相关问题的研究还没有定论。从分析问题及原因出发,提出一些对策,以利保护消费者的权利,并对我国关于广告代言人的法律完善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4.
Abstract

The role of digital literacy in strengthening citizens’ resilience to misinformation and ‘fake news’ has been the subject of research projects and networking and academic and policy discourses in recent years, given prominence by an escalation of the perceived crisis following election and referendum results in the US and UK respectively. This special issue sets out to take forward critical dialogue in the field of media and digital literacy education by publishing rigorous research on the subject. The research disseminated in this collection speaks to the political and economic contexts for ‘fake news’, the complex issue of trust and the risks of educational solutionism; questions of definition and policy implementation; teaching about specific subgenres such as YouTube and clickbait; international comparisons of pedagogic approaches and challenges for teachers in this changing ecosystem.  相似文献   

15.
16.
大众传播媒介的现代发展,已由传统的信息中介演变成为今天的传媒产业,并以媒介化的形式,深刻地影响着社会化的方方面面。但是,媒体对于社会的支配力,又是自身受到社会权力关系操纵的一种转换,它被控制着,又产生出支配力,形成了一种有意味的互动。那么,其间的复杂关系是怎样结构完成的呢?该以现代场域理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以求能够对大众传媒有一个辩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媒介事件中潜伏的力量——浅析媒介事件的垄断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传播领域提到垄断性时,焦点往往集中于媒体的垄断,各类文章书籍对媒体垄断的研究声讨不绝于耳,对于媒介事件的研究都集中在实践应用领域,很少再关注媒介事件本体固有的属性。本文立足媒介事件本身,从媒介事件的组织过程到制播过程再到最终预期的效果三个层面,探明媒介事件因其固有的不同于新闻事件的特点,使其拥有垄断媒介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技术风险传播过程中,由于科技进步还不能揭示出技术风险之所在和传媒者自身科技素质及其面临政治经济等压力或诱惑而不能正确选择,而造成传播对技术风险的影响并产生新的风险;要消除这些影响,科学家或专家要努力探究新技术的潜在风险,传媒者自身也要提高科技素养、加强职业道德建设并提升道德境界。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经济的高速发展起着及其关键的作用,一旦落后即成为经济发展的"瓶颈"。而解决基础设施领域巨额投资问题的重要途径即是BOT项目开发模式。因为项目的投资金额巨大,BOT项目融资的风险成为各参与方重点关注的内容。本论文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对BOT项目的融资风险进行分析:BOT项目融资的风险具体包括哪些;通过数学模型探讨融资风险分配原则;如何以合同的方式合理分担风险。通过对BOT项目风险分析,达到对BOT项目风险分配与管理有更加清晰的认识的目的,并能够针对具体的融资风险通过具体分析,依据分配原则,实现风险的合理分配。  相似文献   

20.
随着互联网的迅速发展,新媒体不断出现并呈现出新的传播特点,而"微"是当代新媒体最具突出意义的新特点。当代人类的生活方式与节奏、新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企业的商业利益新机遇促使了微传播时代的到来。但微传播在彰显其巨大积极效应的同时,也带来了知识碎片化、思想肤浅化和精力分散化等个人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