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顾海杰 《报刊之友》2011,(12):108-109
“美国之音”作为美国联邦政府下属的对外宣传机构,通过“一套完整和娴熟的传播技巧”,在看似“客观公正”的报道中,向全球推广美国价值观,推行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在任何新闻中,消息来源均可视为是影响报道倾向的重要变项,不同记者往往为了支撑自己的说法而寻找不同的消息来源,消息来源的作用不仅在于提供客观报道的证据,更可能影响记者的报道重点乃至报道立场。  相似文献   

2.
2006年年末闹得沸沸扬扬的“黄健翔大骂《南方周末》”事件,提醒我们研究这样两个问题:一是记者与消息来源应如何互动?二是报道怎样做到客观公正?媒体与消息来源的关系记者接触消息来源是为了获取新闻生产的素材,消息来源接触记者和媒体意在通过大众媒体的曝光,获取公众注意力进而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  相似文献   

3.
最近,美国<纽约时报>记者米勒在新闻源同意她透露身份前提下,提前走出牢狱,再见光明.2005年7月6日,参与报道"情报门"事件的<纽约时报>记者米勒因拒绝向陪审团交代消息来源的身份,以"藐视法庭罪"被判入狱4个月.本案的主审法官霍根曾考虑更严重的妨碍司法的罪名.在本案的审理过程中,米勒当面对霍根法官说:"假如新闻记者不能保障消息来源的秘密,新闻记者也就无法工作."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20,(7)
以新冠肺炎早期(2019年12月31日-2020年1月20日)代表性专业媒体的报道为样本,研究发现:官方机构的疫情信息通报占据着消息来源的主导地位,一线医务工作者总体被忽略,通过记者采访核查获取一手消息来源占比少;消息来源的偏向性一定程度延误了对早期"人传人"核心事实的及时发现和传媒早期风险预警的迟滞;多种现实因素的"叠加"影响,共同导致了这一现象的产生;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早期萌发阶段,在落实媒体早期疫情事实的实际报道权基础上,建议专业媒体:一是采纳政府和专家权威消息来源的同时仍需加强记者采访,尤其应加强对核心信息的重点核查;二是借助社交媒体及其大数据,及时挖掘来自基层的核心事实,并加强记者专业的事实核查、深度追踪与实时报道;最终双向合力发挥专业媒体独特的早期风险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5.
当前.中国正处于体制转轨、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历史时期。整个社会瞬息万变,信息来源渠道多多。整个社会的信息发布与过去的计划经济时代有了很大的不同.很多信息不再由政府发布.企业发布的信息越来越多.企业的新闻策划活动已屡见不鲜。这些都是社会进步的体现。这也对广大媒体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记者要在大量消息来源中进行辨别,挑选出有报道价值的消息来源并进行深入的采访和全面的分析.作出客观公正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新闻客观性本身就是一种意识形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不久前,法新社就一篇涉华不实报道正式向中国有关部门道歉法新社在道歉中说.记者的报道有悖于法新社强调的“注明消息来源”的新闻工作的基本原则、失实报道果真只是由于消息来源有问题那么简单吗?一向以“客观”报道自诩的西方媒体为什么总是犯类似的错误呢?标榜尊重事实的他们为什么总戴着意识形态的有色眼镜呢?我们可以从新闻客观性入手来看看究竟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7.
如何处理与消息来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最为宝贵的资源是拥有可靠准 确的消息来源,这些消息来源能够提供记者重要且新鲜的内幕信息。记者在这些消息来源提供的新闻素材的基础上,再通过自己对资料的整合处理而完成一篇报道。随着中国新闻媒体的市场化程度提高,媒介竞争日趋激烈,拥有可靠的独家消息来源对于新闻媒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按西方定义,新闻是新近反常态事实的报道。作为捉摸不定的万变事实,随时可有,随处可存。记者不可能事事经历,件件目击。他们多是通过消息来源的提供获取报道素材,因而,新闻记者报道的质量,常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完整地考察一条新闻的制作过程,就不能忽略对消息来源的研究。消息来源主要指的是为记者提供新闻报道所需  相似文献   

9.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记者报道的事实主要来自于消息源或曰信源,记者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引用信源描述那些读者无法亲眼看见的新闻事物、人物的行为和文件公告等.因此,正确的消息来源观念便成为合格记者的首要操守.本文针对英国广播公司在凯利事件中对匿名消息来源的不当处理,探讨消息来源的使用现状、使用原则和规范手段.  相似文献   

10.
一、消息来源:新闻真实性的关键 西方新闻界有一句行话:"没有一个记者能超出他的消息来源,记者提供的新闻的质量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 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消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对于一个记者来说,最为宝贵的资源就是拥有可靠准确的消息来源,这是保证新闻真实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一、解释性新闻的产生解释性新闻,是一种充分运用背景材料、说明事物来龙去脉、揭示其实质意义和预测其发展趋势的分析性报道。这种形式已为我国新闻界广泛使用。它使新闻报道从如实、客观走向正确、公正(解释的作用正在于此),提供新闻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消息来源,而是记者和消息来源一起,把深入一步的报道端向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12.
《新闻界》2014,(22):28-32
在新闻的筛选过程中,消息来源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新闻报道的话语倾向。本文以《纽约时报》的涉华报道为例,从消息来源的注解、匿名消息源和引语的使用三个维度分析了121篇与中国有关的报道。通过分析,发现记者通过对消息来源的别有用心的注解,多次使用不符合规定的匿名消息源,更多地选用间接引语的叙事方式等手段使读者对消息源的可信度产生质疑,违背了新闻事实的客观性、真实性,控制了新闻话语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3.
展江 《青年记者》2016,(4):61-62
根据美国媒体伦理学者罗恩·史密斯的研究,记者偶尔也会被消息来源牵着鼻子走,以至于偏离了新闻事业中超然中立的专业要求。过去,男记者总喜欢吹嘘说,他们施展个人魅力,发展出与政府部门中的女雇员的友谊而得以"收益多多,超出报道"。今天,女性主义高涨,男女之间结成亲密朋友的几率比以往大增,而且一般情况下作为个人隐私不便为他人知晓。但是,如法炮制的女记者会不会被指责用"以身相许"来获取内部消息或独家新闻,甚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TVBS对韦帕台风的报道为例,探讨台湾电视媒体天灾报道中消息来源的主要类型,了解对不同消息来源重视程度、处理方式的差异,尤其是对行政机构消息来源的引用与处理,分析在灾难事件中行政机构作为消息来源与媒体期待间的差距,由此审视媒体、行政机构、民众在灾难事件情境下的沟通与传播策略。  相似文献   

15.
《华盛顿邮报》关于“水门事件”的追踪报道对于美国新闻报道使用匿名消息来源的做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将结合史实分析匿名消息来源的使用和记者独立性之间存在的冲突,并在研究分析目前美国主流新闻操作规范的基础上,提出化解冲突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16.
外国传媒有关"消息来源"的使用规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最近两个事件再次引起人们对传媒使用"消息来源"尤其是匿名消息来源的关注和争论.一件是美国<新闻周刊>因引用匿名来源的错误消息,导致"美军亵渎<古兰经>事件"报道失实.5月9日的<新闻周刊>在一篇报道中引用一位匿名政府人士的话说,调查人员已经发现证据--在关塔那摩美国海军监狱的审讯人员将<古兰经>扔进厕所,并用水冲下马桶.  相似文献   

17.
陈勇 《新闻记者》2004,(8):28-28
消息来源是新闻媒体赖以安身立命的根本。西方新闻界有一句行话:没有一个记者能超出他的消息来源,记者提供的新闻的质量取决于消息来源的质量。如果媒体拥有广泛而强大的消息来源,无疑能在激烈的新闻竞争中拔得头筹。但如果对消息来源使用和处理不当,也会惹来无穷的麻烦。因为事实性差错大多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专家类消息来源是记者经常使用的一类消息来源。但是使用专家类消息来源比较随意,在国内媒体是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不少记者在使用专家时往往  相似文献   

19.
封面链接     
(《美国新闻学评论》2005年2月-3月刊)双重打击《时代》杂志记者马修·库柏由于不愿意透露秘密消息来源,可能面临长达18个月的监禁。过去两年半内,美国法院共向20多位记者发出传票,要求向法庭公开消息来源、采访记录以及其它资料。美国新闻自由的招牌——调查性报道正步入困境。专家分析,这背后的真正原因,是9·11之后美国政府加强了对新闻的管控,反恐战争其实也是一场反对新闻自由的战争。新闻界正高举《宪法第一修正案》和公众知情权的两块盾牌,在法庭为维护公众利益和记者权利而据理力争。然而,美国公众对此却似乎并不领情。2004年民意调…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内容分析法,通过对国内三大经济类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经济观察报》、《中国经营报》2003年1~6月份汽车报道中各类消息来源的考察,发现他们对新闻议程的影响可分为三个等级。记者、汽车巨头、不明消息来源为第一等级,他们影响力巨大,处于非常明显的优势地位。公开资料和专家学者为第二等级,他们在文中处于次重要地位。政府官员和普通公众为第三等级,在报道中很少出现,处于不重要的地位。本文同时就报道中反映出采的三个主要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