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青州市仰天山保存了一片发育良好的落叶阔叶杂木林 ,通过植物区系地理学的研究发现 ,该林内植物种类丰富 ,区系地理成分复杂 ,温带特征明显 ;而且古老成分多 ,发育年代久 ,种类混杂程度高 ,省内罕见  相似文献   

2.
雪峰山苏宝顶植被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雪峰山植被的主要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亚高山草甸 ,并且对其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在我省集中分布于西北部的乌蒙山区。本文对其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演替进行了分析,证明群落不稳定,并有向以壳斗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的明显趋势。因此,作为高寒山区的优质材用林,应加强保护,合理抽伐,既不能让其被常绿落叶阔叶林取代,也不能恢复为纯林,而应维持在针叶阔叶混交林状态,才利于华山松的更新,实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4.
雪峰山苏宝顶植被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报道了雪峰山植被的主要类型——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亚高山草甸,并且对其植被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华山松(Pinus armandii)在我省集中分布于西北部的乌蒙山区。本对其群落的种类组成、外貌、结构和演替进行了分析,证明群落不稳定,并有向以壳半科和蔷薇科植物为主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演替的明显趋势。因此,作为高寒山区的优质材用林,应加强保护,合理抽伐、既不能让其被常绿落叶阔叶林取代,也不能恢复为纯林,而应维持在针叶阔叶混交林状态,才利于华山松的更新,实现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探讨了斜点样方法在测定鼎湖山天然林和鹤山人工林的叶面积指数中的应用,并通过与收割法测出的叶面积指数对比发现:鼎湖山季风常绿阔叶林、针阔混交林、马尾松林、鹤山豆科植物混交林、阔叶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的叶面积指数分别为17.60、12.30、8.8、3.96、4.06和3.92;用32.5°样方倾角测出的各群落的值与收割法测出的值相接近。因此,在南亚热带森林群落叶面积指数的测度中,可以用32.5°样方倾角的斜点样方法。  相似文献   

7.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带草本层生物量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揭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不同植被带草本植物生物量的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连续三年采用样方法对唐家河4个植被带(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的草本植物种类、多度、盖度及其所在群落的乔木层郁闭度和灌木层盖度进行调查.结果显示:1)不同植被带的草本生物量存在显著差异(P <0. 001),落叶阔叶林的草本生物量最高,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的草本地上生物量最低; 2)不同植被带的草本生物多样性指数、草本盖度、乔木层郁闭度、以及灌木层盖度均存在显著差异(P <0. 001); 3)通过混合线性模型分析出草本生物量主要受草本盖度(P <0. 001)、灌木层盖度(P=0. 018)以及乔木层郁闭度(P=0. 045)的影响.该结果为唐家河自然保护区草本植物的保护和修复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8.
在气候、自然植被制约下形成的土壤,一般称为地带性土壤。江苏地势低平,地貌以平原为主,所以气候、自然植被就成为土壤形成和发育的主导因素,使气候、自然植被和土壤在发生和水平分布上都有很大的一致性。江苏跨越暖温带、北亚热带和中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在自然植被上,自北向南相应地由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东部)和半旱生落叶阔叶林(西部),过渡到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再过渡到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由于全省的气候、自然植被有这样的变化和差异,自北而南的地  相似文献   

9.
《杂木林》是日本著名散文家德富芦花的名篇。她的散文具有很强的感性的魅力。《杂木林》按照我们传统的散文题材分类法,应该说是一篇写景散文,作家的笔对准的是东京西郊的多摩河一带的一个山谷的杂木林,然后描写这片杂木林在不同季节里的景色,语言虽然非常简单、朴素,但却蕴涵着东方情调,尤其是颇有诗画合一的美感。  相似文献   

10.
金口大峡谷区域位于大渡河下游,大渡河横穿大相岭与大凉山间山地的区域,地处四川盆地和横断山地的过渡地带。植被垂直变化显,峡谷底部为半干热河谷灌丛,往上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针阔叶混交林、亚高山常绿针叶林。区域内植被有较高的旅游价值,但破坏严重,加强保护以恢复自然植被十分迫切。  相似文献   

11.
西南地区民间有保护森林的优良传统,形成了一整套民间生态保护知识系统。西南地区民间生态知识的形成与森林对人们生活的重要作用密切相关,森林为当地人提供了必要的生活资料,美化了居住环境,防止了水土流失和风沙。西南地区民间保护森林的生态知识主要表现在:第一,独特的森林对人类极端重要性的认识理念;第二,对树神和风水林的信仰;第三,保护森林的规约;第四,对庭院、祖坟地的绿化。这些民间生态知识和有益的实践对西南地区森林的保护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对今天的生态环境保护也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2.
善洲林场红色旅游区系列规划的落实、党的十八大重视生态文明建设的契机,持续推动了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其效益受到高度关注。基于实地调研材料数据和规划文本,分析公众视野下的善洲林场已经产生的效益,预测分析善洲林场生态文明建设持续推进的近期与长期效益。  相似文献   

13.
文成县森林旅游业具有垄断性的旅游资源、立足生态优势的华侨投资等方面优势。同时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旅游客源市场潜能巨大、我国首个森林旅游试验示范区落户温州又为文成县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文成县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存在着文化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挖掘、森林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周边地区旅游的竞争日趋激烈、基础服务设施配套不完善等方面的弊端。只有深入挖掘文化内涵,依托垄断性生态旅游资源塑造旅游品牌产品,完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才能提升文成县森林旅游整体品质。  相似文献   

14.
为了满足最低生活水平的需要,我们一度用牺牲生态安全的办法来发展经济,造成了短期内难以弥补的长远损失。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党和国家对生态建设空前重视,全国上下对“严管林”已无争议。现在的问题是出现了另一种倾向——为了保护生态而侵害林业生产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中国一直将农业作为赖以生存的根基。为了大力发展农业,古代的先民们大面积的开荒、毁林,以为农田之用,并且还不断的砍伐林木以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结果使得森林生态资源遭到了很大的破坏,也导致了生态危机的不断发生。为了更有效的保护森林生态资源和减少生态破坏,先民出于对自然规律敏锐的意识,渐渐形成了自觉保护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思想意识,并且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实践。我国至少在西周时就有了关于生态环保方面的规定,并有相应的职官产生。秦汉时这些规定又得以继续发展,至隋唐时期得以完善。所以,对上述问题进行研究对于我们今天的环保工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历史时期长江流域气候、水土和森林植被等生态环境要素的变迁,与人类活动尤其是以稻空大点作生产为中心的农业活动有密切关系。一方面生态环境制约着稻作农业的发展变化,另一方面,农业活动对生态环境具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宋元以来,南方地区以围湖造田、丘陵山地开垦为主的大规模农业经济开发,对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要素的负面作用逐步加大,导致水土流失、河湖淤塞和水旱灾害频发,农业生产和民众生活也因此受到很大危害。近现代长江流域经济开发进一步扩张,河湖淤废、森林破坏有增无减,而且水土环境的化学污染越来越严重。长江流域是中国稻作文明的发源地和主要的稻米产区,研究长江流域生态环境诸因素变迁与稻作农业发展的关系,对于保护区域生态环境,指导当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学术意义。  相似文献   

17.
北部湾文学和北部湾开发一样正风生水起,北部湾作家群业已呈现出一种以海洋性为主兼有现代性和多元性的文学叙事格局。他们的生态叙事不仅指向大海、指向侨民、指向女性,也指向自身心灵,以及官场。北部湾文学不能只停留于给经济发展做文化阐述和支撑,应当找到自己的地域文化之根,应当将笔伸向大海,应该从生态角度出发,寻求独特的叙述视角和地域风情,用海性的叙述语言来言说北部湾的过去、现在和未来。  相似文献   

18.
Forest fires     
K Narendran 《Resonance》2001,6(11):34-41
Forest fires have occurred across the globe at various times in the past. The sources of these fires have been both natural and anthropogenic. Forest areas in North America, South and S E Asia, Australia, Africa and Amazonia are prone to the incidence of fires regularly. Forest fires occur almost on an annual basis in the deciduous forests of Southern India. However the extent of these fires depends on various factors such as the frequency of human disturbances and the climate of the region. These fires are thought to have impacts on the ecology of plants and animals in the region. K Narendran currently works at the Centre for Ecological Sciences, Indian Institute of Science, Bangalore. He has been intrigued by the phenomenon of forest fires and is keen on looking at the historical and ecological aspects of forest fires. He is involved in mapping forest fires in the Mudumalai Wildlife Sanctuary. His major interests lie in ecological applications of remote sensing and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s, and would like to work on questions of ecological relevance at the landscape level.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生态文明的内涵与特点为切入点,以和田地区生态环境为例,阐述了西部地区由于过度开垦和超载放牧,导致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农田荒芜、草场退化、植被锐减,使本已十分脆弱的生态环境雪上加霜,整个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已超过了生态安全的警戒线,严重制约了当地经济发展的现状。为此,提出用法律生态化理念,完善我国环境立法体系,旨在解决环境恶化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