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通过中外男子足球队在进攻结束阶段技、战术运用能力的比较分析,找到了我国男子足球队在这方面与世界足球强队的差距,为我国足球赶上世界水平提供考参依据。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和录像分析等方法,从比赛成绩、技术统计、比赛中暴露的问题等角度分析了亚洲男篮在第15届世界男篮锦标赛上的表现,对亚洲男子篮球队和世界强队进行了比较,指出了亚洲男篮与世界强队的主要差距及亚洲男篮今后的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3.
当前世界男篮强队阵地进攻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近几届世界篮球大赛男子比赛阵地进攻相关技术指标进行统计与分析,研究当前世界强队阵地进攻的特点与变化。结果表明:当前世界篮球强队在阵地进攻时,以机动进攻代替固定战术配合,突出队员个人攻击能力,并以迅速的人、球转移、大量的掩护、连续的突破、精准的中远距离投篮为主要攻击手段,体现出机动灵活、简单实用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14届排球世界锦标赛中外男排技战术比较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运用录像、数据资料等研究方法 ,对我国国家队在 14届世界男排锦标赛上与部分世界强队比赛的技术 (后排进攻、发球、一攻战术、拦防技术 )统计资料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 ,中国男排与世界男排强队在技战术水平上存在明显差距 ,应尽快改变这一局面 ,以利于我国男排的技战术水平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5.
应用录像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西班牙、阿根廷、俄罗斯等三支传统男篮强队以及中国队在伦敦奥运男篮比赛中高位挡拆配合战术的应用展开研究。研究发现:高位挡拆战术已成为世界顶级男子篮球队阵地进攻的主要进攻战术配合;高位挡拆配合的战术宽度增加,战术的衍生机会增多。高位挡拆配合的运用特点包括:发动配合的位置距离三分线弧顶更远、配合运用灵活多变内外连接紧密、各位置球员均具有鲜明的技术特点和较强的个人能力、根据球队的不同特点配合的运用体现了不同的风格;中国男篮平均每场高位挡拆战术运用次数少、成功率低,缺少攻击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观看2008年第29届北京奥运会中国男篮与对手全部比赛的录像,对中国男篮与参赛对手优秀前锋的进攻情况加以分析,从中揭示现代世界强队男篮优秀前锋队员的进攻特点,找出中国男篮与世界强队优秀前锋之间的差距,为提高我国男篮前锋的进攻能力及今后比赛对前锋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7.
运用数量统计法、比较分析法、临场观察法揭示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与世界优秀男子运动员在发球技术运用能力方面存在的主要差距:我国网球男子运动员发球的力量、速度、发球与第三拍的进攻衔接以及发球落点的运用等方面同世界优秀运动员存在较大的差距.建议:努力提高发球力量速度,以适应当今网球男子比赛发展趋势;强化进攻理念,提高发球与第三拍进攻的衔接能力;加强战术意识培养,提高发球技术运用质量.  相似文献   

8.
运用Data volley排球技战术信息侦测法和高速摄像视频解析等研究方法,以世界女排强队及世界顶尖女排运动员为研究对象,分析其进攻特点与技战术发展趋势。认为:欧美国家女排强队进攻实力占优,球队内各位置上均有进攻表现突出的顶尖球员担纲重任,不同位置进攻端协同作用明显,呈现出欧美国家女排强队的进攻表现总体强于亚洲国家女排强队的态势;世界顶尖女排运动员在进攻核心指标上具有优势,进攻区域选择具有一致性,接应二传参与进攻任务;中国女排球队的进攻依赖4号位强攻,接应队员在击球高度、球体过网高度、击球速度等核心指标方面与欧美国家女排部分顶尖球员存在差距;欧美国家女排强队在进攻区域分配相对平衡且进攻迅速,后排进攻位置多变,与前排队员的协同性强,具有较高的纵深组合度。  相似文献   

9.
采用文献资料调研法、录像观察法、数理统计对比分析法等的方法,对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女篮与对手攻防能力的差异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在第30届奥运会上,中国女篮攻强守弱,攻守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与世界强队存在明显的差距;中国女篮进攻能力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明显,特别是快攻得分、2次进攻得分、对方失误得分和失误具有显著性差异,得分能力和失误与世界强队的差距缩小,进攻篮板球和助攻能力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拉大;中国女篮的防守能力与世界强队具有较大差距,尤其是在抢断上与世界强队存在显著性差异,失分、防守篮板球和犯规与世界强队的差距缩小,抢断和盖帽与世界强队的差距拉大;中国女篮队员与世界强队队员相比,心理素质较差,自信心不足;中国女篮强对抗能力较弱,破对手紧逼防守的应变能力低。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女篮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为了提高我国高层次足球队定位球进攻战术水平,通过对第16届世界杯决赛阶段亚洲球队和世界杯前八名球队定位球进攻情况的调查统计、对比研究,初步分析了世界强队的优势及亚洲球队普遍存在的问题。研究表明,亚洲球队有意识、有目的地制造和利用定位球战机的能力差;上半时运用次数少,且质量低,效果差;在运用不同的定位球进攻方式中,角球进攻破门得分的水平与世界强队的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1.
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队3分球的运用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第14届世界男子篮球锦标赛中国男篮6场比赛中运用3分球的技战术统计,把中国队3分球的投篮技术、战术和不同防守情况下的运用与对手进行对比研究,分析中国男篮3分球的运用与世界强队的差距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从近三次世界大赛析中国男篮攻防技战术的差距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通过对第27、28届奥运会以及第14届世界篮球锦标赛决赛阶段中国男篮的投篮技术、得分能力、主要得分形式、助攻、失误、篮板球、断球、封盖等指标与赛队进行对比研究,剖析中国男篮攻防技、战术与世界强队之间存在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运用文献资料、录像观察、计量分析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分析了2019/2020赛季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受冠疫情影响的八支“全华班”球队的46轮比赛,将各队进攻能力和外援参赛与否相关联进行回归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全华班”出场比赛对广厦队、稠州队和深圳队的进攻能力的影响相对较小,影响主要集中在进攻效率或失误率方面:广厦队和稠州队胜率得到提升,深圳队胜率基本保持稳定;对山东队、青岛队、山西队、四川队和天津队的进攻能力产生了较大负向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得分、进攻效率、命中率、三分投篮数、失误率方面,五只球队的胜率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结合上述分析,对中国男子篮球职业联赛和中国篮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与八一队胜败原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通过对2006—2007赛季CBA总决赛广东队与八一队5场比赛的技战术运用及心理素质进行统计与分析,从而归纳出两队胜败的原因,结果表明:广东队在战术,心理素质以及创造三分球投篮机会的能力等方面与八一队还有一定差距,但在创造二分球投篮机会的能力,争抢和保护篮板球能力,快攻等方面占有很大优势;两队的场均失误率都比较高,都需要引起重视,特别在处理关键球方面是广东队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雅典奥运会女子篮球比赛全队及个人八项技术指标的排名,将中国女篮的临场表现与世界强队加以比较。认为中国女篮技术水准有较大提高。然而与世界强队如美国队、澳大利亚队及俄罗斯队相比较。其整体实力还有明显差距。在比赛中,尤其是处于势均力敌的较量时,中国女篮不善于把握关键时期,往往置自己于被动局面,从而导致比赛失败。  相似文献   

16.
对第28届奥运会中国男篮攻防能力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28届奥运会中国男子篮球队与其他各参赛队的攻守情况进行比较,分析研究中国男子篮球队在进攻与防守方面的优势与差距,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国男子篮球队今后他ai man训练、比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对近两届奥运会中国男篮与竞赛对手攻防能力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文献资料法、观察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中国男篮在第28、第29两届奥运会上与其竞赛对手比赛的相关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男篮近年来取得了明显的进步,许多统计指标与竞赛对手的差距逐步缩小。但是从近两届奥运会整体看,中国男篮还存在攻守转换节奏慢,快攻得分能力差,助攻次数少,失误多,整体攻击效能表现不高;防守缺乏协同性,轮转换位不及时,内线失分较多,抢断等指标落后于对手,不适应高强度的身体对抗。  相似文献   

18.
第21届女篮亚锦赛中韩两队攻防能力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录像分析、数理统计、文献资料、以及对比分析等方法,对代表着亚洲女篮最高水平的中国和韩国女篮在亚锦赛中的攻防能力进行对比分析,探求中国女篮所取得的进步和存在的不足,扬长避短,为中国女篮在今后的训练、比赛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9.
第28届奥运会中外女子篮球快攻对比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第28届奥运会女子篮球比赛世界强队和中国队的快攻情况进行对比研究,试图从中归纳出世界女篮快攻发展的新特点,并找出中国女篮快攻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国女篮备战2008年奥运会提供一些有益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