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四库全书总目》的分类法是中国古籍目录分类法的结晶。它博采众家,择善而从,成为中国封建社会图书分类法的集大成者。但在分类上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其中,“类目义界不明”就是一个比较显著的问题。文章分析了《总目》在以下类目之间存在义界不明的现象:经部乐类与子部艺术类之间,史部杂史类、子部杂家杂说类与子部小说家类之间,杂史类与别史类、纪事本末类之间,杂家类杂品与谱录类器物之间。  相似文献   

2.
《中图法(儿童馆、中小学馆版)》(以下简称《少图法》),传记类目共设43个,除个别类目(如K811—6、K82—6)采取了删减压缩并通过类目注释形式加以处理外,在类目设置上,基本上保持了《中图法》(三版)的原貌。有些类目,还增加了必要的类目范围限定的注释。这些注释,无疑对分类人员正确理解类目涵义,准确归类,会产生一定的帮助。但与此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  相似文献   

3.
《中图法》第三版问世后,怎样对图书分类目录进行改动,是每个图书馆急待解决的问题。我馆自1990年7月开始组织人力开展此项工作。现将我们的一点体会介绍如下:一、对第三版增订类目及加细类目的改动 1、增订类目,即第二版未设,第三版新增类目。如“C96人才学”、“F239审计”、“G20信息与传播理论”等等。增订类目虽然未在第二版出现,但在第三版问世前,图书馆已收藏了不少与这些类目有关的著作,并按各自的理解分入了有关类目。 处理方法;找到这些著作原来归类位置,然后将其款目抽出,分别进行改动。  相似文献   

4.
半交替类目     
半交替类目源于交替类目,是对交替类目内容范围的进一步诠释,处于交替类目的地位,却具有交替类目的性质和使用类目的性质,实际处于半交替状态,致使交替类目的应用出现了许多繁杂的情况,只有回到中图法中,才能认识清楚其交替使用的内容范围,做到辨类和标引的准确。  相似文献   

5.
半交替类目     
半交替类目源于交替类目,是对交替类目内容范围的进一步诠释,处于交替类目的地位,却具有交替类目的性质和使用类目的性质,实际处于半交替状态,致使交替类目的应用出现了许多繁杂的情况,只有回到中图法中,才能认识清楚其交替使用的内容范围,做到辨类和标引的准确。  相似文献   

6.
明清时期云南方志纂修取得了重大成绩,体例类目日益规范,渐趋一致,各志体例的主要类目逐渐固定、因袭,如天文、地理、人物、风俗、户口、田赋、土产、寺观、艺文等,几乎成为方志不可或缺的基本组成。但一些类目也随社会的发展变化逐渐发生改变,不同时期方志的具体类目均在结合实际的基础上作相应调整。类目的增减、改变随地区、历史时段的不同而呈现出不同特点,某些类目的沿用、突然出现或消失,在很大程度上是地方社会历史发展及现实环境、意识形态发生重要变化的表现和记录。  相似文献   

7.
阐述各版《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关于饭店业文献类目的设置情况,饭店业的发展对饭店业文献分类的影响。认为饭店业文献分类存在类目使用不规范,综合性文献归属混乱,类号过于单一等问题。提出饭店业文献分类的类目设置设想,如规范类目名称,理清归属关系,细化分类类目等。  相似文献   

8.
《中国图书馆分类法》(后简称《中图法》)第四版中对计算机类的设置进行了大范围的改编 ,原来类目有 118个 ,新增类目 148个。其中 ,新增多媒体技术与多媒体计算机一大类 ;2 6个类目的下位类进行扩充加细、修正、规范类名 13处 ;规范注释用语 4条 ;删除类目 1个 ,因此 ,计算机科学类目确实是一个重点修改类目。在保持原来的大类不变的情况下 ,以加细、充实类目为主 ,使原有的类目更加详细、有序了。《中图法》共设十个大类 :一般性问题 ;计算机软件 ;一般计算器和计算机 ;电子数字计算机 ;电子模拟计算机 ;混合电子计算机 ;微型计算机 ;多媒…  相似文献   

9.
学生是教育信息化的“终端用户”,其对信息化学习的感知与理解直接反映了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实施的成效。研究以西部农村学校3~6年级小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绘画方法获取其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现实理解与未来期待,依据学习发生地点、学习活动参与者、学习内容、数字化技术类型、学习活动类型、情绪和态度6个类目、37个子类目的框架对学生绘画作品进行编码,定量计算各类目占比并探究不同因素对学生信息化学习概念理解的差异影响。研究发现,数字化技术类型是学生提及频率最高的类目,学生对现实与未来的信息化学习概念在所有类目的某些子类目中存在显著差异,学生对信息化学习概念的理解与家庭ICT资本、信息化学习经验及信息化自我效能感有关。基于上述结论,研究认为,要切实提升农村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需着力解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农村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农村家庭ICT基础资源建设等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10.
文章指出了《中图法》第三版世界地区总传与各国人物传记;世界地区性运动会与世界运动会;程序语言;合同位素有机化合物的生产等类目在立类、类目划分和注释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进方法。  相似文献   

11.
刘颖 《宜春学院学报》2008,30(Z1):79-80
刘向是我国西汉时代著名的史学家、文学家和文献学家。他在汉成帝永始元年编撰的《列女传》,在史学、文学、编撰方面均具有开拓创新的贡献。《列女传》在一定程度上展现了中国古代妇女的社会生活状况,为我们研究古代妇女的社会地位、生活情状及其精神风貌提供了相关史料。  相似文献   

12.
孙晓春 《政治思想史》2019,(1):45-61,197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以教材建设为起点,在短时间内实现了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的恢复与重建,在研究方法上,摆脱了以往僵硬的分析方法,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理解较之以往更为深刻。当前,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也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如何准确理解历代思想家的思想学说,对历史上的思想家说过的话作出合理的解释,依据现代价值尺度来体认中国传统政治思想,恰当把握中国传统政治思想的本质特征,是尤须引起我们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重新检讨了学术界对野史、杂史和别史的定义,清理了笔记或小说的源流和分类、著录时之部类归并情况,认为野史、杂史和别史其实皆可纳入传统"笔记"或"小说"的范畴.其次,认为这些非正史类文献具有不可忽视的史料价值,但也存在一定局限,使用时需要细加择别.再次,从行卷风气、史馆制度等方面,分析了唐五代笔记小说的特点,驳正了对唐五代小说或笔记文学性强、真实强弱的宠统指责,认为其史料价值迥剔于明清以后几全属虚构之小说.并指出应该在宗教研究等方面,充分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4.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在主编负责、协修分工合作下完成的。它在体裁的选择、目录的编排、编写和取材的方法上,都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在历史编纂学上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出土的大量简帛,具有较强的文献真实性。对传世文献的衍、脱、讹、倒等现象,有一定的补正作用。而《汉书·艺文志》是我国首部史志目录,也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国家文献分类目录。本文就从《汉书·艺文志》相关分类逐一谈谈这些珍贵的出土文献对其著录内容的补正,以示简帛材料的重要文献学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计算机编目简化了著录工作的程序,提高了编目效率和质量,同时存在许多问题。通过计算机编目相关问题的分析,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相关对策,并对编目团队的素质要求进行剖析。  相似文献   

17.
陈垣以自己对中国宗教史的研究,奠定了在中国史学上的地位。其宗教史究范围广泛,特点突出:注重各种不同史源材料的运用;重视宗教目录;注重宗教事件的政治背景;注重宗教历史的研究;注重各种宗教之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8.
图书分类法类目的稳定与发展,是分类法存在、发展与消亡的重要问题。《中图法》四个版本企业经济类目的划分经历了较大变化。但第4版企业经济类中仍存在跨国公司是公司的类属、世界各国企业经济依观点设类等问题。跨国公司应在公司类下注释说明;世界各国企业划分应用同一标准。  相似文献   

19.
随着时代的发展,元数据经历了文献编目、MARC、DC阶段.研究其产生与发展,希望在明晰历史、剖析现状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预测方法,把握元数据的走向,满足用户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