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谈记者在新闻采访中如何提高提问质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丽莉 《中国科技信息》2011,(9):174+179-174,179
目前记者可谓越来越多,记者所接触到的采访范围也越来越大,上到领导,下到百姓,而且同一事件所前去采访的记者更是云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有限的机会内了解到更多的新闻信息,挖掘到有价值的新闻视角,关键在于你所提出问题的含金量的多少,因此提高记者在采访中的提问质量是记者必修,而且需要持之以恒的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2.
新时期下,如何写出更具时代特色的新闻,这就要求每个新闻记者都要提高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以便选择更好的新闻角度。新闻角度的最佳选择,是能贴近受众的心理需求,通过揭示事物本质、新鲜独特、以小见大的视角,使受众通过记者的眼睛触摸到新闻事件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孙立华 《百科知识》2014,(17):63-64
正世界著名摄影师吉尔斯·达利2011年在阿富汗工作时,踩上了简易爆炸装置,失去了双腿和左臂。如今,他经历30多次手术后又拿起了相机,重返战场,并计划走访越南、老挝、缅甸、塞拉利昂等曾经备受战争摧残的国家,这意味着,他又要做很多的旅行。战地记者献身疆场战地记者是指专门从事战地新闻采访与报道的记者,分为随军记者和独立记者两类。战地报道则专指战地记者根据亲身经历和见闻写  相似文献   

4.
丘利彬 《内江科技》2010,31(4):26-26
新闻敏感性是发现、鉴别新闻价值的能力,它包括政治敏感、业务敏感、善于提炼主题等内容。对于新闻记者来说。拥有新闻敏感性有助于及时发现新闻线索、准确判断新闻价值、准确把握报道方向、迅速分析新闻报道所产生的社会效果等等。它要求记者要有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同时关注群众关心的问题,不断探索群众喜闻乐见的表现形式,并注意把握新闻的纵横比较。  相似文献   

5.
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除了在组织上要依靠各级党委外,还要遵循一条正确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记者在采访工作中,怎样才算是坚持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呢?  相似文献   

6.
马玉才 《今日科苑》2007,(16):16-16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记者的提问,决定其能否得到真实准确的新闻事实,能否将新闻事实挖深挖透,以及能否架起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的桥梁,打开采访对象的心扉,  相似文献   

7.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8.
记者的礼仪风范与采访效应张燕新闻采访是记者通过观察、访问获取新闻材料的特殊调查研究活动,也是新闻事实得以传播的基础与前提。由于新闻采访是一种非行政、非私人的社会活动方式,具有无任何强制色彩、采访者与被采访者双方可相互选择的特点,故而使得记者在采访活动...  相似文献   

9.
记者在采访工作中,除了在组织上要依靠各级党委外,还要遵循一条正确的采访路线,深入实际,深入群众,是党的新闻采访工作的优良传统。记者在采访工作中,怎样才算是坚持了深入实际、深入群众的采访路线呢?  相似文献   

10.
刘洪波 《大众科技》2013,(8):168-169
新闻报道中记者的角色转换与定位,是媒体工作者长期践行和探索的议题。由中宣部倡议的“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是对新闻工作优良传统的继承发扬,是新形势下改进新闻宣传工作的创新举措,也是对新闻工作者角色定位的要求。在“走转改”活动中,作者对记者角色转换要及时,定位要准确等问题进行思考和探讨,以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1.
《发明与革新》2014,(8):18-19
在机器取代人力、大举攻占职场时,就连撰写新闻稿件的记者也无法摆脱自动化的大趋势.日前,全球最大新闻机构之一的美联社宣布,已自7月开始启用Automated Insights(下称“AI”)公司的文章撰写软件“语言专家”批量生产财经报道.美联社表示,引进自动写稿系统后不会裁员,并且能让更多的记者投身深度报道,但仍有大量网民担心,电脑会抢了记者的“饭碗”.未来九成新闻电脑完成很多网络媒体需要由编辑完成大量“罐头稿件”,尤其是一些包括美联社在内的综合类网站.在每季度业绩期期间,美联社要动用大量记者撰写财报报道,由于公司所发布的财报并非统一标准,公布时间也不一样,每到这时记者们就感到万分痛苦.美联社表示正是为了解决此问题,才启用自动化技术机器人来完成该工作.  相似文献   

12.
现场报道又称“镜前报道”,是最富有电视特点的一种报道形式。但是,在每天的新闻报道中,真正的现场报道上至中央台、下到县级台都寥若晨星。为什么?主要是因为现场报道对出现场的记者(包括摄像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突出的要求是要记者将采、编、播、评集于一身。如何做好“现场报道”,这是各级新闻单位正积极探索的课题。本文提出现场报道的“八项注意”,给广大新闻从业人员特别是电视记者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闻采访是获得新闻信息,了解新闻事实,写出一篇好的新闻稿件的前提和必要途径。可以说,新闻采访是记者的基本功,只有练就好采访本领,才能写清楚、写明白新闻事件,让受众便于理解新闻事实,达到预期的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4.
记者采访更多遵循的是新闻原则,新、短、快、活、强的新闻特性决定了记者在实际的采访过程中,很难像法官那样对所有被访对象和事件进行证据收集,因而不可避免地会经常无意间触及到法律已经规定或未曾明确规定的"雷区"与"盲点".记者新闻采访行为的合法性成了新闻界和法律界争论不休的问题.为确保新闻媒体和新闻记者正当行使自己的采访权、报道权、评论权、批评监督权,探讨记者履职时侵犯他人权益所应承担的法律责任.  相似文献   

15.
如今的电视新闻传播方法多种多样,并且时刻都在发生着变化,而要想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和水平,摄像记者和文字记者的分工与合作就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本文就从摄像记者的角度出发,分析一下在电视新闻采访的各个阶段,摄像记者应该如何加强与文字记者的配合,以提高新闻作品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新闻采访是记者为收集新闻素材而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当前媒体记者越来越重视与采访对象的交流与沟通,讲求采访人性化,注重创造和谐自在的交谈气氛,从而为新闻写作积累丰富的素材。提问是记者采访中最主要的获取信息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我们生活在一个拟态的环境中,记者扮演的自然也就是拟态的公众角色,而且我们每天所接牧的新闻信息并不等于客观事实,这些都是我们必须要承认的.  相似文献   

18.
应音 《中国科技信息》2005,(7):218-218,220
在如今这个信息资源共享的年代里,已经很难再有独家新闻,而对于一条同样的新闻话题,如何推陈出新便成了突出意识创新的地方。这时,策划主体既要超越别人也要超越自己。微观策划则是新闻策划中最活跃因素也是最立竿见影的因素。微观新闻策划已不仅是一种新闻理念,同时也是一种运作手段,并有走向职业化的趋势。微观新闻策划的主体意识创新是新闻报道工作中一个科学而周密的系统工程,既有利于变被动为主动,从而充分发挥记者的求异思维和创新精神,多出佳品,也有利于媒体做到上下一盘棋,同心协力,精品精安排,从而实现新闻价值与祉会效益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9.
电视新闻编辑每天都要面对从不同渠道涌来的大量不同的稿件。这些稿件对于记者来说,基本上都是成稿,是已经完成的作品。但是,对于编辑而言,它们只是编辑合成新闻节目的一些素材。编辑的"成品"应是一组完整的、高质量的、符合编辑意图和宣传思想的新闻组合。这就要求编辑对稿件进行选择和加工.要按照当前的宣传中心工作。按照新闻的价值进行组合和编排。这就是编辑的"再创作"。  相似文献   

20.
王正忠 《科教文汇》2021,(12):I0001-I0001
不久,分社领导换了。一天,新领导找我,因分社工作需要,让我改做对外新闻报道的文字记者。我懵了,刚爱上摄影,又要换岗?我说:"我的外语不好,当不好对外记者。"领导笑了,说:"没什么难的,我也是对外记者出身,相信你会很快上路的。"于是,我又去新华书店买了许多对外新闻报道方面的书。逛书店,其实是我的一个爱好。凡到总社出差,我总是要逛一逛中国新闻书店。在那里,我几乎买全了一年一册的《中国新闻奖优秀作品选》《新华社优秀新闻作品选》,以及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等优秀新闻作品选。这些书一直放在我办公室的书柜里,有事没事时常常翻起。记得有一次看到书店做优惠活动,我便一头扎进书堆,翻着一本又一本的世界名著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爱不释手,一下子买了500多元的书,几乎花了我一个月的工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