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篇篇课文都是反映社会生活或说明自然现象的。儿童学习它,一方面是为了从中获得有关语文的知识和技能,一方面又是引导他们更深刻地认识自然和社会生活,从而提高认识能力。但是从课本里学到的知识和获得的认识,毕竟还是间接的。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学,把学生禁锢在课堂里,把视野局限在课本上,那末学生知识面狭窄、生活经验贫乏的现状就很难改变。这样,教学就不会收到令人满意的效果。因此,改进语文教学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就是为发展学生  相似文献   

2.
一、怎样理解义务教育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着重语文的运用与生活的关系问题呢?在教学中怎样实现呢? 语文与生活的关系,过去没有作为教材编排的线索明确提过。语文与生活(广义)的关系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语文是用来反映摹写生活的;一是服务,语文是服务于生活的。反映和服务紧密相联,以此达到人们互相交际的目的。第一册着重解决前一个方面,使学生认识语文是反映生活的。学习运用语文,主要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两个问题。过去的语文教学往往重视后者忽视前者。其实,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更加重要。引导学生切实理解语文是用来  相似文献   

3.
任何体裁的文章都是一定社会生活的反映,为此,语文教学应以课堂为轴心,向学生生活的各个领域开拓延展,把语文学习同他们的各种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他们能随时随地主动地学语文、用语文,在不断地学和用中提高语文素养。这也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倡导的“学生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  相似文献   

4.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布局谋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对于生活阅历还很浅的小学生来说,观察是他们认识世界,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儿童感知的重要手段。在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教给学生哪些观察方法,从而让他们主动地去观察事物,获取知识呢? 一、选择角度观察的方法心理学认为:“观察是感知事物的一种特殊形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语文教学的集中表现,是读写训练的关键所在,面对初中生缺乏观察生活,积累素材而导致空洞无物的写作现状,语文教师必须足够地重视.那么作文教学如何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呢? 一、紧扣教材的思想性,不断提高学生对观察生活的认识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刚起步的中学生,如何引导他们热爱生活、观察生活和积累生活,做生活的有心人.作为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更应该把握时代的脉搏,紧跟学生的心态,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优势,将德育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初中生思想单纯,可塑性大,容易受社会不健康思想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不少学生“身在福中不知福”,对现实生活流露出冷漠、失望、不满足的情态,总感觉读书无望,生活渺茫.初中作为确立科学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基础阶段,如果不解决“作文先做人”的前提,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积累生活只能是一句空话.  相似文献   

6.
王辉  赵胜启 《现代语文》2004,(11):47-48
一、训练原则 1、写作教学要重视联系生活. 阅读教学,是让学生明白语文是生活的反映;写作教学,则是让学生懂得语文还能服务于生活.学生生活在家庭、学校、社会当中,美好的感情、痛苦的经历、执著的追求,都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学生走出家门,投入大自然,美丽的自然风光、可爱的动物植物、瞬间的心灵感受,也可以通过作文反映出来.以前学生作文往往抱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感受丰富多彩的美好生活."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因此,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眼睛去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生活,在日常平凡的生活中发现美,认识美,进而用自己的笔写下那些美的亮点.  相似文献   

7.
时文,即当今时代之文,就是指那些用今天的语言、反映今天的生活、今天的思想的文章。学生生活在现实世界中,报纸、杂志上反映现实生活、社会信息的时文,是他们认识生活、接受教育、熏陶思想的主要读物,对他们的启发很大,又易于他们接受、便于他们模仿。这些时文在语文课本里是读不到的,可是教师出的作文题,往往却要学生写出联系当前社会生活的内容,这在一定程度上不能不认为是一种矛盾,起码是一种脱节吧。特别是初中学生,学了鲁迅、郭沫若、茅盾、老舍、巴金这些大师的文章,他们一时很难融会贯通地用之于反映现代生活的习作里,因为这里不仅有思想方法上、表述方式上的距离,更有时代上的差别。为补语文课本之不足,也为了使学生在写作上能有一个时代的脉搏感,多引导他们看看当今流行的文章是怎么写的,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认识,对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论理能力不无好处。  相似文献   

8.
初一语文人教版(试用修订本)是以全新的面貌展现在读者面前。为全面落实素质教育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认识学习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学生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本学年教学中,笔者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及认识语文是反映生活并服务于生活上做了认真的教学尝试。根据初一年级学生好动、好奇、好学的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给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一、改变课堂结构,培养学习兴趣 语文课是极富创造性、艺术性的,它体现在教师操作的每个环节。对刚上初中的学生在课堂上设置多个兴奋点来刺激他们的注意,激活他们的思维是至关重要的。在教学实践中,  相似文献   

9.
小学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难点。现在的孩子大都缺乏生活体验,缺少观察生活、捕捉写作素材的能力,所以他们无法从单调乏味的学习生活中找到可写的东西,导致一部分学生作文能力不强,不能够认识世界、认识自我、不能进行有创意的表达。  相似文献   

10.
观察:学生认识生活的第一把钥匙──谈中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武传兴刘国正先生曾说:“学习运用语文,主要是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两个问题”。“其实,解决写什么的问题更加重要,引导学生切实理解语文是用来反映生活的,这就是交给了他们一把打开生活宝库的钥匙。”怎样才...  相似文献   

11.
重读轻写,读写割裂是当前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阅读费时费力,写作举步维艰,结果使写作成了学生头痛、老师棘手的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呢?办法是开“源”畅“流”。也就是在阅读训练中教给学生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立场、观点、方法,在写作训练中让学生到广阔的生活中去提高观察、认识、反映生活的能力,并逐步养成勤观察、勤思考、勤动笔的习惯。这样循序渐进,就能达到“源头活水奔涌”的境界。一、开直接生活之“源”,积累写作素材生活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要使生活成为写作素材,就必须观察。教学中除了引导学生借鉴课文有意观察…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的创新性原则要求着力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联想力,进而培养求异思维能力。语文教学体现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是关键。语文教材的内容反映了广阔的社会生活,具有广阔的视野,这实际上已经为学生的联想的想象思维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但是,只有发展学生和联想力和想象力,他们才能明白语文是生活的反映,语文与社会、与自己的心灵有着密切地联系,从而才会产生对语文学习的浓厚兴趣。通过认真、自觉的学习,逐步养成深入观察、思考生活的良好习惯,从而扩大视野,培养创造性思维。  相似文献   

13.
<正>从智障学生的终身发展出发,依归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只有把教科书这本小书与智障学生生活这本大书融合为一体,才能让智障学生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在学习语文中更好地生活。一、语文即生活,让语文回归生活1.观察生活,在联系生活中学习语文虽然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是智力落后学生往往又是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开阔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  相似文献   

14.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难点,不少学生感到写作文非常困难,渐渐地对作文产生了惧怕心理。其实,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但小学生因为生活  相似文献   

15.
寓言故事不仅是一种文学艺术,也是反映现实生活的眸子。在教学寓言故事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复原故事情境、故事语言、情节逻辑,让学生感受寓言故事的深刻哲思,同时也能理解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生活,提高他们认识生活真善美的能力,从而有效提升他们的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  相似文献   

16.
写作的前提是正确而深刻地认识生活,观察则是认识生活的起点和基础,因此在语文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尤其重要.观察事物、观察人、观察生活是作文前必型的序曲,是写作成功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7.
作文,是语文综合能力的具体表现,综合反映学生听、说、读、写的实际水平,反映学生的语言修养、认识广度和思想深度。因此语文教师历来重视作文教学,并视之为教学重点。但是,学生的感知觉较粗糙,生活面较狭窄,一提起笔,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并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由于语文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是反映生活、服务生活的工具.是学生交际的重要手段。因此,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主要途径应是语文实践。那么,语文教学就不能仅仅局限于课堂和一本教科书了。而要将之融会于生活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19.
多年的教学经验已证明,开展课外阅读,不仅能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而且能够提高语文分析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特别是对中高年级学生观察与写作更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同时促进素质教育的开展,二十一世纪的语文教学是以生活紧密相关的。因此,我们必须行之有效的上好课外阅读课,培养他们的观察力,扩展他们的思维,为他们的终身服务。  相似文献   

20.
作文教学既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也是落脚点。学生用语言恰当地表达应用,正确对待写作,很好地完成写作,这是语文教学的关键,也是学习语文的目的。根据多年教学经验,论者认为作文训练必须以生活作为切入点,经过对生活的观察积累、感受认识和语言表达三个环节的系统训练,培养学生习作兴趣,提升学生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