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朗读作为语文教学的永恒主题,有着非凡的魅力。读是在反复品味作者语言、咀嚼、消化、吸收、领会文章内容,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怎样才能让学生主动地读出感悟,获得知识呢?这就要求教师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要让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地读。只有主动地读,才能读出疑问,才能读出思考,才能读出情感。那么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更好地进行朗读教学呢?  相似文献   

2.
<正>阅读教学的根本在于一个"读"字。只有读得好读得透才能感受到文本中所蕴含的思想情感。自古以来就有"声为至清者"一说。从而可见读的重要性。学生要想在阅读中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首先要从读上下功夫,要充分地研读,读出感知、读出语韵、读出情感。因为朗读的根本就是用嘹亮的声音将文字赋予一种表达艺术。所以,"读"是文本和语文教学的桥梁。"读"一直伴随在中学语文教学,因此,要想提升中学语文阅读教  相似文献   

3.
张秀霞 《宁夏教育》2014,(10):52-53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核心和灵魂是读,教学中教师要用扎实的读功指导学生掌握朗读技巧,提高朗读的能力;要引导学生学会把握教材内容,读出文章的情感;要丰富学生的朗读方法,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从而真正提高阅读教学中朗读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朗读是学生整体语文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让学生在朗读中领会内容、体验情感、陶冶情操;能起到以读代讲、以读促思的特殊功效;还能使学生在反复朗读中训练语感、规范语言.如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中朗读的指导尤其重要,在教学中总结经验,寻找朗读规律,引导学生领略课文蕴含的情感,使学生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味.  相似文献   

5.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小学各个年级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读中学到语文知识。”但如何读才能达到大纲的要求却令人深思.现实中的小学语文朗读教学形式可谓灵活多样.有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  相似文献   

6.
杨琼琼 《新疆教育》2012,(15):45-47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如今的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每篇文章几乎都有“有感请地朗读课文”的这一要求,可见朗读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但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学生朗读水平的普遍低下的现象,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当前,由于种种原因,语文课堂上忽视朗读教学的情况依然严重,这是导致了学生朗读水平低下的重要因素之一。有的语文教师虽然意识到了“以读为本”的重要性,但是由于指导无方,实际效果仍不尽人意:多数学生能读得正确、流利,但读出感情、读出滋味、读出个性的学生却是少数。  相似文献   

7.
朗读训练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对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有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具体的课堂教学案例,谈了五种朗读指导策略,即自主感悟,读出强调;想象画面,读出意境;联系实际,读出体验;进入角色,读出情感;恰当评价,读出进步。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不同的文本灵活选取一种或多种策略综合运用,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朗读,从而提高学生朗读质量,使学生从朗读中得到情感熏陶,获得审美乐趣。  相似文献   

8.
朗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是传授语文知识、促进智力发展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应该让学生养成正确的朗读习惯,读出声音来,读出情感来,读出韵味来. 一、创设情境,激情朗读 叶澜教授曾说:"我们的语文教学,只有充分激活原本凝固的语言文字,才能使其变成生活的涌动."而激活语言文字的最佳途径就是让学生入情入境,情境的渲染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产生朗读的激情.  相似文献   

9.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各个学段的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朗读作为阅读教学中的一种方式,是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尤其是小学低段的语文教学更是离不开朗读的训练和指导。低段语文教学中有相当多的对话阅读,可是稍有处理不当,课堂上就会出现学生读得口干舌燥却仍读不出故事的生动和趣味。在教学实践中,通过多次对对话的情感朗读进行思考、实践和反思,总结出以下教学策略:一、探究文本(提示语和标点符号),读出情感言由心生,所谓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就是通过朗读,把人物语言中蕴涵的思想感情读出来。  相似文献   

10.
新课标对各学段学生都提出"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通过指导学生通过想象画面地读、反复咀嚼地读、富有诗意地读,可以让学生读出感受,读出情感,理解文本。  相似文献   

11.
正朗读是语文学习中非常重要的技能,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对理解课文的内涵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够让学生受到文本的熏陶,从而感受到文本中的美感、语感和情感。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不仅要让学生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对重音,读顺语调,还要注重对学生朗读能力的培养,注意激发学生朗读时的情感,让学生感受文字的结构美、节奏美、情感美,使学生对文中的字词句有整体的感知,从而感受言语之间所蕴含的内容。  相似文献   

12.
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最重要的训练,朗读对理解课文、发展语言、陶冶情感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朗读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助于理解课文内容,积累语言材料.因此,教师应加强朗读的有效教学,使学生学会朗读技巧和方法,从而读出语感,读出童趣,读出心声,读出真情.  相似文献   

13.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  相似文献   

14.
目前,语文教学还是滞留在繁琐的分析、无病呻吟的情感体验、虚假低效的合作、交流的怪圈中。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不注重师生的朗读,教师自己读课文时读得很生硬,丢字加字、读破句子的现象很普遍,能读出感情的很少。朗读是语文教师最重要的基本功,朗读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专业素养。俗话说"打铁还要自身硬",语文教师要加强朗读能力的训练。优秀的语文课堂不仅老师要声情并茂地读,学生更应该书声琅琅地读。  相似文献   

15.
崔小华 《语文天地》2013,(18):46-47
朗读训练是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基础训练,同时又是开拓思维,提高认识的一条有效途径。所以,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读为主。学生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读,才能理解文章的内容,体会作者渗透在字里行间的思想感情,朗读时感情越充沛,情感体验就越深。通过加强朗读训练,切实有效地优化阅读教学,在朗读教学中、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有情感地朗读教学是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有效手段。它是培养学生感受、理解、迁移情感和运用语文知识的有效途径。任何一篇文章,都应该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寄托,作为一名小学语文老师,一个责无旁贷的职责就是要在课堂上激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相似文献   

17.
朗读既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方法,也是阅读教学的必要途径,更是发展语言的重要手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要重视朗读,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学习语文,朗读是出发点,亦是归宿地。无数教学实践表明,成功的语文教学应该读出“语文味”,读出“生活味”,读出“人文味”。  相似文献   

18.
<正>在小学语文的学习过程中,朗读教学对于提高小学语文教学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它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还能促进老师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果反馈。1.走进课文激发情感。语文朗读教学的重点在于回归课本,让学生在咀嚼文字的过程中感受到语文的魅力。为了更好地让学生对朗读产生兴趣,教师必须教导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朗读之中,让学生能够透过文字读出情感,要让学生站在作者的角度去抒发当时的情感,不但要了解作者在写什么,还要做到和作者有一个心灵  相似文献   

19.
邱炳华 《考试周刊》2010,(48):43-43
朗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教师必须让学生充分地读、反复地读,在朗读中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本文认为,激发学生的兴趣是推进朗读教学的关键;激发心中的情感是推进朗读教学的基础;关注学生的性格是推进朗读教学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古诗词是小学生必不可少的语言文字学习材料,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应该重视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重视以读为本,读中感悟,培养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来体会情感的意识,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课标中提出的朗读训练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