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教学回归生活,语文充满活力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来源于生活,教学时,我们应以课堂为起点,让教学贴近生活,鼓励学生用生活的标准去判断、用生活的底蕴去诠释、用生活的经验去解读语文教材,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实现与文本的对话,并真正受到启迪。这样,才能赋予课文以生命和活力,让学生在广阔的天地中,积极自主地探索,懂得生活、学会生活、改造生活,做生活的主人。  相似文献   

2.
语篇是一个完整的交际单位,包括一个完整的答句,一段对话,一段描述。小学英语语篇教学,是指对语篇的阅读理解教学,以获取、分析、整理和应用文本信息为主要目的的教学。牛津英语的题材内容从对学校生活与家庭生活的描述,扩展到购物,食品,气候,季节等方面,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交际性与生活性。当前有些教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甚至用逐句翻译的方法去教学,使得有趣、生动的语篇  相似文献   

3.
《考试周刊》2017,(66):193-194
遵循新课程理念,以学生为本,立足学生的生活实际,结合学生现实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中积极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通过创设多样化的教学情境,在课中有效指导学生的生活,丰富和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让他们能从自己的世界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生活,从而更好地生活。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篇淡雅的随笔。诗人牛汉用清新素淡的语言追叙了自己的“第一本书”的故事,折射出20世纪初中国农村的苦难生活和人间温情以及生命乐趣。因时代久远,体会作者那份来自苦难生活的深刻体察和独特感悟成为教学的难点,因此教学时采用创设情境,转换角色说故事、谈发现、品美点的方法,引领学生畅快地遨游这“人生的第一本书”,在感受诗人百感交集的情感时也增添一份自己对生活对人生的严肃思考。  相似文献   

5.
“习作3”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六册中的第3篇习作,借刘常宁同学的《小草中的发现》这篇例文进行示范引路,引导学生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仔细观察,在观察中学会思考,去发现很多有趣的东西,学到知识。同时引导学生学会用简洁而朴实的语言细致地描绘生活中的发现。教学目标:1.读懂例文,了解小作者是怎样用自己的眼睛发现小动物的,又是如何细致地写出它们的活动的。2.学会用一颗充满好奇的心去细心观察、认识事物,学做生活的有心人。3.按要求完成习作,把自己的发现认真细致地描写出来,做到文通句顺。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通过例文引路,…  相似文献   

6.
学生作文素材的积累必须日积月累,深入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我们要用自己在作文教学中的耐心、细心来影响学生的学习,用正确的方法有效引导学生主动建立作文素材库,鼓励学生根据自身的特点,在作文创作中灵活运用素材,凸显自己的特色,写出一篇有新意、有思想、有深度、有生活的高水平作文。  相似文献   

7.
学生品德的形成是从他们对生活的认识、体验和觉悟开始的。因此,在《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教学中,必须沟通课程和生活的渠道,让学生从自己的生活出发,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社会,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社会,用自己的方式研究社会,实现教育生活化。一、将学生的现实生活引进课程教学1.学  相似文献   

8.
1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兴趣学生作文的取材主要来源于生活。多彩的生活,每天都在拨动着人们的心弦。生活本身蕴藏着十分丰富生动的写作材料,要写好一篇作文,就必须深入生活,用心灵去感受生活。走到生活深处,广泛地摄取材料,挖掘生活的真、善、美,探求事物内在的奥秘,体味其精髓,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深刻体验和独特感受。  相似文献   

9.
一、教学目标体会家庭亲情,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和父母长辈的养育之恩,明白要关心和了解父母。二、教学重点、难点引导学生在自己已有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再次深入感受生活,感受父母对自己的疼爱。三、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前让每个学生去精心保护一个生鸡蛋,时间是一天一夜。围绕父母对自己的疼爱写一篇日记。  相似文献   

10.
对话感是交际语境潜在的前提,和当下的自己对话、和潜在的自己对话、和生活对话。书写真事,反映真情,我们的作文课才能走向真正的生活。本文以《"捕捉生活"作文技法教学》习作指导教学为例展开讨论,并指出:让儿童用双眼去观察自己的生活,用头脑去思考自己的感受,用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所得,体现童眼、童心、童言。  相似文献   

11.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2.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3.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和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让课堂教学生动高效.  相似文献   

14.
吴礼旺 《新疆教育》2012,(12):111-111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的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6.
一、走出课堂,让作文教学动起来 作文.是生活在人们心中激起的浪花,"生活如源泉.文章如浮水",作文教学也必须向生活回归.带领孩子走出课堂,零距离地贴近自然,融进生活之中,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考,用自己的心灵去感受,他们就有了丰富的感观、真切的体验,作文的源头就活了.  相似文献   

17.
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感悟与行动。以儿童生活的逻辑观照“传统节日”教学,引导儿童用自己的性情去体验。用自己的心灵去创造,用自己的头脑去思辨,才能让传统节日教学顺应生命成长的节律。  相似文献   

18.
王河 《语文天地》2009,(8):41-42
语文教学应是一种情感丰富的教学。它不单是借助一篇篇典范的作品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的教学.更应是教师以自己对学生真挚的爱心.借助作者的情感与学生进行情感交流的教学过程。教师要努力使自己的语言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情感。用真情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感情上的共鸣。调动学生的情绪。让课堂生动。  相似文献   

19.
你是否试过,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执教同一篇课文,反反复复磨课,反反复复思考,怎样才能把课上得更完美?柳州市白沙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肖家慧就是这么一个坚持把教学做到尽善尽美的人。在教学中,她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教师的定位是,以道德的要求规范自己,用孩童的眼睛观察世界,播撒下善的种子,培育出真的果实,点燃美的火种。肖家慧对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的理解是品生于心,  相似文献   

20.
语言是思维的外衣。英汉思维方式存在明显差异,而这种差异必然在英汉语篇上有所反映。时比分析英汉语篇之间的差异,对英语写作教学具有举足轻重的意义。英语教师在教学中应向学生输入英汉语篇差异的有关知识,帮助学生用英语语篇思维模式来安排自己的文章,从而提高英语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