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比喻是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最常用的技法之一,它就是在描写事物、说明道理或论证观点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或观点来打比方,使描写生动形象,说理形象具体,论证浅显易懂。比喻通常都有本体和喻体,本体是被比喻的事物,喻体是用来比喻的事物。本体和喻体之  相似文献   

2.
所谓比喻,就是根据喻体和本体之间关系的某种相似之处,借助喻体来打比方。用以说明本体道理的方法。比喻用于物理教学时,被打比方的事物叫本体,一般说来,本体就是某一物理概念、规律或物理知识的难点、疑点;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喻体应是学生所熟悉的浅显易懂的事物。比喻具有生动、具体、形象等特点,因而它用于物理教学,常可起到突破难点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张红宇 《语文知识》2002,(10):30-30
描写某一事物或说明某一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比喻里被比方的事物叫做“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做“喻体”。初中语文课本中有一种特殊的比喻句,本体和喻体带有动态的情状,学生往往分辨不清,对这种比喻要从整体上把握。例如:  相似文献   

4.
[技法导读]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辞格叫做比喻。比喻句里被比方的事物叫“本体”,用来打比方的事物叫“喻体”,连接二者的词叫“喻词”。根据想象把物当作人写,或把人当作物写, 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这种辞格叫做比拟。比拟可分为拟人和拟物两大类。比喻与比拟,是文章生动形象的双翼。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作家们是如何运用它们来让自己的文章生动形象的。  相似文献   

5.
比喻论证和类比论证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比喻论证的两个因素(喻体与本体)是“异类”相比而有“相似”点,类比论证的两个因素(类体与本体)是“同类”相比而有“相同”点.第二,比喻论证是通过具体生动的比喻来形象地论证抽象的道理的论证方法,而类比论证则是拿另一种同类的已知事物同所要论证的事物作比较,根据已知事物的一些性质,类推出要证明  相似文献   

6.
谈英语隐喻     
隐喻(metaphor)是常见的一种。它在各种文体中,尤其在文学作品中都颇得作者的偏爱而被广泛地应用。它把所要描写或刻画的事物或人物与另一个具有鲜明的同一特点的事物或人物联系起来加以比喻。在比喻过程中,它不用比喻词,通过本体和喻体,有时甚至不用本体,只用喻体,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描写,其结果往往能激起读者的联想,使读者体会到其中隐藏的联系从而洞察到所描写的人或物的内心世界及本质,在读者心中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  相似文献   

7.
李佳秀 《学语文》2002,(5):44-44
运用一系列喻体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的比喻,叫“博喻”。巧妙地运用博喻,可以使被比喻的事物或道理更生动、更具体、更形象,给人以鲜  相似文献   

8.
比喻的修辞功能,概括地讲,有两个方面:一是描绘形象,一是说明道理。比喻,它是用具体、熟知的事物或浅显的事理来比方,以描写、说明那些抽象、陌生的事物或深奥的道理。  相似文献   

9.
自《诗经》与《楚辞》开拓了花卉入诗的先河,引花入诗、以花喻人、借花言志在我国便成为一种极普遍的文化现象,汉语中的许多花木也因而具有了极丰富的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英语国家受西方古典神话和历史文化的影响,对花木的情结同样悠久而强烈。植物名词与比喻比喻,又称譬喻,人们俗称打比方,指描写事物或为了说明道理时,以本体(tenor)和喻体(vehicle)两类不同事物的内在相似点为依据,通过联想,用喻体来描写本体的修辞格。比喻是语言艺术的升华,是最富有诗意的语言形式之一,一个精彩的比喻往往比长篇大论地阐述一个深奥的道理更能让人理解。…  相似文献   

10.
用一种本质与陈述对象不同又有某种相似之处的事物作比方,称为比喻。构成比喻的三个要素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但这三者并不一定同时出现。比喻可以用来描绘形象、论证道理、抒发感情、说明事物等。  相似文献   

11.
比喻是用相似的事物来说明某一事物,被比喻的事物(本体)和比喻的事物(喻体)必须在某一点上极相似,但是在整体上又截然不同。比喻的关键在于找出本体和喻体间的极相似点,借助于已知的熟悉的喻体达到对未知的生疏的本体的某种理解或启发,起到触发联想、求同存异的作用。例如,光线是人们为了形象地表示光的直线传播而画出的带箭头的直线,客观现实中并。  相似文献   

12.
比喻是各种文体都要广泛运用的修辞手法。如何学习、掌握和运用它,在中学语文学习和作文练习当中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比喻的概念和类型 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用同它有相似点的别的事物或道理来打比方,这种修辞方式就叫做比喻。这里主要谈运用比喻的目的、条件和方法。并举例加以阐明。 根据本体、喻体和喻词的有无及变化,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三类。 (1)明喻,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犹、如”等喻词来联系的比喻。例:“桃树、杏树、梨树,……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朱自清《春》) (2)暗喻,又叫“隐喻”是本体和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当作”等喻词联系的比喻。例“列强把中国当作一块肥肉,大家都来抢着吃。”(余心言《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相似文献   

13.
修辞手法     
比喻考点分析比喻是根据事物之间的相似点,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比喻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用来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联系二者的词语)组成,它包含明喻、暗喻、借喻、博喻、通感五种。构成比喻的条件是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性质不同的事物,利用它们之间在某一方面的相似点来打比方。比喻的作用:一是对事物的物征进行描绘或渲染,使事物生动、具体,  相似文献   

14.
我们知道,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即明喻、暗喻和借喻。其实,比喻还有若干种形式。了解和掌握这些形式,对于灵活运用比喻,提高语言表达技巧,是大有好处的。 一、博喻:又名复喻,即运用多个不同的喻体来说明或描绘同一个本体。这种比喻能够充分地描写事物的特征,形象地揭示事物多方面的内涵,又能大大地增强文章的气势。如:  相似文献   

15.
比喻略说     
比喻是用某一事物或情境来比喻另一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格,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打比方”。比喻的构成一般包括三部分:本体、喻体和喻词。本体即被比喻事物,喻体即作比事物.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叫喻词。例如鲁迅先生《药》一文中有这么一句话:“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边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这里“丛冢”是被比喻的事物,就是本体;“馒头”是作比的事物,就是喻体;本体和喻体之间的连接词“宛然”就是喻词。  相似文献   

16.
比喻修辞的基础,是类比联想。本体和喻体的相似性,是建立比喻的基础。古往今来的作家创造了无数绝妙的比喻,我们认识其中的奥妙,在作文时能够增强想象力,提高锤炼语言的能力。比喻由本体(被比喻说明的事物)、喻体(用以说明本体的事物)和比喻词(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构成,通常分为明喻、暗喻、借喻等类型。现在我们从联想的角度,把比喻重新分分类。第一类:本体是抽象的事物,喻体是形象  相似文献   

17.
比喻是汉语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格,它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一般认为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喻体、喻词。比喻的基本类型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其中明喻的构成方式是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像、如、似、仿佛"等一类的喻词,明确地表示是用乙事物来比况或说明甲事物。但是含有"像、好像、如、仿佛"等词语的句子不都是比喻句。比如:"我鼻子陡然一酸,像是要哭出来。"(阿累  相似文献   

18.
试论比喻     
比喻是一种形象地表达思想的艺术手法。它是通过人们艺术的联想,以彼物比此物的修辞方式。比如说,我国人民过去对我们的党有一个高度赞扬的说法,那就是:共产党象太阳。这个赞扬就是一个生动而形象的比喻。从它的结构形式看,包括三种成分:本体,即要说明的事物——共产党;喻体,即用来作比喻的事物——太阳;比喻词,即用来连结本体和喻体的词语一象。它通过喻体“太  相似文献   

19.
谈谈明喻、暗喻、借喻的区别比喻是选用事物的相似点(喻体)形象生动说明、描述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方式。常见的比喻有明喻、暗喻、借喻。明喻是明显地以喻体说明、描叙本事物(本体)的一种修辞格。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它的表达形式是“甲像乙”。明喻中间常用...  相似文献   

20.
比喻是最常见的一种修辞方式。比喻,就是“以此喻彼”,用具体的、熟知的、浅显的事物打比方,来说明或描写抽象的、生疏的、深奥的事物,让读者或听众容易理解、容易想像。被比的事物叫做“本体”,作比的事物叫做“喻体”,连接本体和喻体的词语如“像、是、成为”等叫做“喻词”(有时不用)。根据这三种成分在句中的不同情况,比喻可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基本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