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英目的GPS系统 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部署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研制,1978年首次发射,在1978至1985年间共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布洛克1”11颗。到1994年3月,完成了由24颗第二代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组成的导航定位星座系统。现运行的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由24颗工作卫星和4颗备用卫星组成。它们分布在6个等间距的轨道平面上,轨道高度为2.01836万公里,周期约12小时,用户在任何时间都至少能看到4~6颗卫星,定位一次仅需几秒种,可实现全球范围连续、近实时的定位、测速与授时。  相似文献   

2.
宜课 《百科知识》2001,(2):15-16
2000年10月31日凌晨0时02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导航定位卫星——“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并准确进入预定轨道。该卫星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空间技术研究院研制,是我国自行建立的第一代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北斗导航系统”的重要一环。它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在全球定位系统(Global PositioningSystem,简称GPS)技术领域迈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3.
美国的GPS系统GPS全球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是由美国国防部研制部署和控制的军民两用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美国国防部从1973年开始研制,1978年首次发射,在1978至1985年间共发射了第一代试验型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卫星“布洛克1”11颗。  相似文献   

4.
5月 2 6日 ,我国成功发射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卫星升空后 ,由西北工业大学自动控制系稀土永磁电机及控制技术研究所刘景林教授主持研制的天线展开电机成功地将卫星天线展开 ,为卫星正常发挥功能奠定了基础。这标志着我国已自主建立了完善的卫星导航系统。天线展开电机是卫星的关键部件 ,其作用是将卫星天线展开。电机的正常工作对卫星完成任务与使命的影响是决定性的。该研制组攻克一系列技术难关 ,出色地完成了研制任务。目前 ,世界上只有少数几个国家能够自主研制生产卫星导航系统。我国自主研制生产的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 …  相似文献   

5.
双星导航定位系统在国际上被称为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它是通过卫星进行无线电通信、测距、用计算技术确定用户的精确几何位置,并将此信息传递给地面中心站和其他用户的系统,它的功能包括导航、定位和移动通信。系统组成与功能原理双星导航定位系统是一个区域性的卫星导航定位系统,该系统由两颗地球、同步卫星、一个定位信息控制处理中心(地面中心站),和大量不同类型用户收发机(用户机)组成。该系统具有三大功能:对移动用户精确导航定位、双向简短数据通信和传送定时信息。这些功能可以同时在同一个信道中完成。  相似文献   

6.
导航卫星是通过发射无线电信号为地面、海洋和空中用户导航定位的。导航卫星定位不仅定位精度高,能在各种天气条件下和在全球范围内提供导航信息,而且用户设备也很简单。导航卫星主要是在各种天气条件下为核潜艇提供全球导航定位服务,同时它也为地面战车、空中飞机、水面舰艇、地面部队甚至个别士兵提供精确位置、速度和时间信息。“子午仪”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7.
《科技新时代》2006,(5):37-38
在2008年奥运会之后,想知道自己的确切位置就不再仅能依靠美国的GPS全球定位系统了。因为随着“伽利略”计划的启动,届时采用新一代卫星定位技术的欧洲定位系统将组建完成。组建完成后,这套系统将拥有30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定位误差不会超过1米(美国的GPS系统的定位误差为45米)。去年12月,欧洲航天局(ESA)已经发射了一颗试验卫星,而最初4颗正式工作卫星的订单也已经于今年1月签订。欧洲航天局希望整套系统在2010年能够正式投入使用。  相似文献   

8.
卫星导航定位系统的发展促进了导航定位的应用。出于军事及导航市场的经济效益,多个国家地区建立发展了各自的导航定位系统。主要介绍了美国的GPS现状及其现代化计划,俄罗斯GLONASS的新发展,Galileo系统及我国的北斗导航卫星系统的概况,分析了未来的发展应用。  相似文献   

9.
现役军用飞机导航定位是关系到飞机生存能力和作战效能发挥,我军自主研发卫星导航系统采取有源方式实现定位,难以满足高速运动飞机的战术要求,而我军研发的航空数据链系统本身并不具备定位功能,其作战效能未能充分发挥。本文在研究传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定位技术以及航空数据链相关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四种基于现有航空数据链的空中武器平台定位系统的新技术体制,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0.
白钰 《黑龙江科技信息》2007,(1S):16-16,188
“北斗一号”是我国第一代自主研发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为分布在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定位、短消息通信及定时服务。对“北斗一号”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进行介绍,并论述其在军事上的主要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系统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1.
李勇 《中国科技信息》2005,(13):105-105
GPS,是美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研制的用于军事部门的新一代卫星导航与定位系统,历时20年,耗资200多亿美元,分三阶段研制,陆续投入使用,并于1994年全面建成。GPS是以卫星为基础的无线电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它具有全能性、全球性、全天候、连续性和实时性的精密三维导航与定位功能,  相似文献   

12.
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是美军20世纪70年代初在"子午仪卫星导航定位"技术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全球性、全能性、全天候性优势的导航定位、定时、测速系统。针对GPS在交通运输工程中的应用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3.
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增强定位服务结合地理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等形成的高科技综合应用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定位、导航服务,即利用卫星定位系统提供的位置、速度、时间等信息,来完成对各种目标的定位、导航以及监测和管理服务,是国家重要的空间信息基础设施。本文主要从北斗兼容GPS+GLONASS的定位系统出发,对比单GPS的定位效果,从而论证多系统的优势,实验表明在内外符合以及RTK初始化时间上,北斗兼容GPS+GLONASS相比单GPS系统明显占优。  相似文献   

14.
用GPS来战斗     
全球定位系统(GPS)的全称是导航全球定位系统。它是用导航卫星来进行计时和测距,从而确定用户准确位置的定位系统。也就是说,它是利用一组发布时间信息和轨道数据的人造卫星,对地球上任一时刻的任一地点进行连续定位的导航定位系统。近年来,俄罗斯军方越来越多的专家指出,“21世纪的战场空间将充满噪声,而不是信息。面对以信息战为基础的武器体系,敌方将肯定采用电子干扰手段,并破坏脆弱的GPS。因而,以GPS为基础的战场信息技术可能是建立在一种不牢靠的基础之上。”因此,俄军从2004年开始升级GPS导航卫星系统,以确保不失去新世纪战场空…  相似文献   

15.
目前,卫星定位技术已经非常成熟,所有的卫星导航系统对高山、海洋、城市等室外环境能够进行精确的定位。然而,当面临有建筑物遮挡的室内环境时,卫星导航定位的能力就大打折扣了。面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室内定位服务方面存在的缺陷,以及人们对于室内高精度定位服务提出的更多需求,“羲和”系统应运而生。“羲和”系统是针对构建基于多系统融合的精确、泛在、智能化导航与位置服务系统的需求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该系统是“十一五”、“十二五”期间国家863计划地球观测与导航技术领域支持的重点项目。“羲和”系统基于北斗/GNSS、移动通信、广播和卫星通信等系统,提供室内导航信号和室外卫星导航增强信号,采用协同实时精密定位技术,大幅提高室外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有效解决卫星导航信号到达个人移动终端“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是北斗系统应用的精细化和延伸,与北斗的结合将有力地带动北斗走进公众导航与位置服务领域,迅速弥补单一北斗系统与GPS等系统竞争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北斗一号”是我国第一代自主研发的区域性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可为分布在我国及周边地区的用户提供定位、短消息通信及定时服务。对“北斗一号”的组成、工作原理及性能进行介绍,并论述其在军事上的主要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对系统的发展提出意见建议。  相似文献   

17.
本文主要在分析、研究传统导航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定位的技术,以及地空数据链相关技术的基础上,预想了地空数据链空中定位系统,分析了其关键技术和优缺点及可行性,为研发基于地空数据链的飞行器定位系统具有一定参考价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8.
《科技新时代》2010,(7):15-15
天上的星星朝北斗,地上定位靠北斗导航卫星。2010年6月2日,我应邀自北京飞经成都抵达西昌,实地观看第四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晚上11时53分,火箭点火,随着一声轰鸣,火光冲天。如万道霞光,托着“长征三丙”运载火箭顺利升空,把北斗4号卫星成功送入预定轨道。  相似文献   

19.
针对装备保障指挥的军事需求,分析了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MGIS的功能特点, 提出一种基于北斗导航定位系统和MGIS的装备保障指挥自动化系统设计方法,将计算机技术、MGIS、北斗卫星定位通信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装备保障指挥的自动化和数字化.  相似文献   

20.
童铠小传     
童铠是我国著名卫星测控技术和卫星应用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他早年从事连续波测速定位系统的研制,曾主持完成了“101”精密制导雷达研制。作为技术负责人之一,他完成了地球静止轨道通信卫星微波统一测控系统(含s450-1和450-2丙),实现了无国际测控网支持下单站对卫星高精度跟踪与定轨,是我国卫星测控、定位和信息处理领域的学术带头人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