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法箴院士是我国知名的水产养殖学家、“中国对虾”(又称对虾、明虾、东方对虾)养殖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自1954年走进山东大学水产系后的那一刻他便与水产养殖业结下了不解之缘,并将自身全部的热情和精力投入了他为之奋斗一生并引以为豪的对虾养殖业。多年来他主持和承担完成的“对虾人工育苗及精养高产技术的研究”、“对虾工厂化全人工育苗技术”、“对虾人工配合饵料的研究”分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  相似文献   

2.
副溶血弧菌引起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是南美白对虾养殖危害最大的疾病之一,但目前缺乏有效的绿色防控手段。为探究甘胆口服液对南美白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的防治作用,在副溶血性弧菌人工感染对虾4 h后,通过投喂不同剂量(0.5、1.0、2.0、3.0、4.0、5.0 mL/kg饲料)的甘胆口服液进行治疗,连续用药1周后观察对虾肝胰腺病理损伤情况,测定血淋巴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与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含量,统计对虾发病率和感染死亡率。结果表明:甘胆口服液以2.0~5.0 mL/kg饲料的剂量给药7 d,可改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引起的对虾肝胰腺细胞受损情况,有效抑制肝胰腺损伤导致的AST、ALT含量的异常升高,并将感染对虾死亡率降低至12%以下。甘胆口服液对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对虾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大黄鱼是产于东海的主要名贵鱼类之一。近年来,大黄鱼养殖业在我国沿海地区迅速发展。但随着大黄鱼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疾病的流行和危害也日益严重。其中由细菌性疾病引起的死亡率己达到养殖期间大黄鱼总死亡率的40%以上。弧菌病是最早发现的鱼类细菌性疾病之一,对这种疾病的免疫防治是大黄鱼养殖中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4.
《中国科技信息》2003,(21):30-30
海水鱼类养殖是继海带、对虾、扇贝三次海水养殖浪潮之后有望掀起第四次浪潮的养殖种类。目前,鱼类大规模养殖亟待解决的两大问题是养殖环境和饲料。我国养殖的名贵海鱼,如真鲷、黑鲷和牙鲆等,在生产性育苗过程中,仔稚鱼容易发生大规模死亡,成活率一般低于20%,仔稚鱼从吸收卵黄内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国内对虾养殖业受病害、要素价格增长等因素制约,尤其是以EMS(对虾早死综合症)为代表的疫病持续影响我国养虾业,总产量急剧下降,供需矛盾突出.2014-2016年,国内对虾产量分别为130万吨、90万吨、60万-80万吨,但需求在170万吨以上并持续稳步增长,巨大的供需缺口决定了虾价的持续走高.对虾工厂化养殖的现状简单来说就是需求不断上升,供给却因疫病频发、存活率低下而大幅缩减,巨大的供求缺口催生产业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6.
锯缘青蟹适应性强,生长快,经济价值高,是90年代末海水虾池经受了暴发性虾病危害后虾农普遍认同的较好替代养殖品种。我市(福建龙海)有海水虾池1667hm^2(2.5万亩),其中近1333hm^2(2万亩)混养青蟹。2004年。我市青蟹养殖出现较严重的病害,纤毛虫寄生、白芒病、红芒病以及有柄蔓足类茗荷尔寄生青蟹鳃部造成呼吸不畅死亡,造成较大经济损失。分析原因,去年春、夏季气候异常,温差大,雨量集中、偏多;沿海水质条件降低以及养殖密度过高、养殖环境日益恶化等。青蟹疾病防治应采取“预防为主,防治结合,防重于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的原则进行,尽量排除致病因素,从增强青蟹体质、提高自身免疫抗病力人手,合理控制养殖密度,创造优良养殖环境,减少减轻疾病发生,使青蟹养殖能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网箱养鱼是近三十年发展起来的鱼类养殖的一种方法,目前国内外已广泛地应用于培育鱼种和饲养各种经济鱼类。我国笼养殖扇贝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海水养殖的一种方法,1989年全国扇贝养殖贝肉产量达12.9万吨,占全国海水养殖产量的8.2%。定置性渔具为主要海洋渔具之一,在我国其产量占海洋捕捞产量的30%。由于水域中部分低级生物易在网箱、网笼、网  相似文献   

8.
问:您作为我国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研究领域的权威专家,请您简要介绍一下主要研究方向和研究项目. 答:我是在山东海洋学院水产系海水养殖专业毕业,我学的是海水养殖.后来读研究生读硕士读博士,研究什么呢?研究养殖里面最重要的环节,我们怎么喂那个鱼那个虾,长得快长得好,吃得安全,就是我研究的领域.  相似文献   

9.
<正> 荣成市是2000年国家科技部首批公布的"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之一,也是全国唯一的一个海洋"863"计划成果产业化基地。到目前为止,荣成产业化基地正在实施的"863"计划有牡蛎三倍体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牡蛎壳综合利用技术、鲍鱼三倍体育苗与养殖技术研究、全雌牙鲆遗传育种技术、中国对虾性别控制技术研究、高健康对虾培育技术开发、扇贝三倍体技术的研究、深海潜网设备和高产养殖技术研究、工厂化养殖海水净化和高效循环利用关键技术、大洋渔业资源开发环境信息应用服务系统10个项目在  相似文献   

10.
王芳 《科学中国人》2013,(10):50-51
我国的海水养殖发展先后经历了藻、虾、贝、鱼、参五次养殖浪潮,奠定了庞大的水产养殖产业基础,为改善我国人民饮食结构、提高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做出了巨大贡献。海水养殖的发展历程和生产实践不断证明:每个养殖品种的开发、技术的建立、产业的跨越发展都无不与科学技术息息相关。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的  相似文献   

11.
侯娟  周为峰  王鲁民  樊伟  原作辉 《资源科学》2020,42(7):1325-1337
海洋养殖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营养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拓展海水养殖新空间对中国近海生态环境的改善、食物安全的保障、海洋资源的有效利用和海洋主权的宣誓有着重要意义。本文以180种海水养殖物种(鱼类120种、双壳类60种)为分析对象,通过各物种生长耐温范围和研究区域海表温度的匹配和比较,计算空间地理格网上多物种生长潜力指数的平均值,分别得到鱼类和双壳类养殖潜力,并基于阈值法对离岸距离和深度等条件进行约束,定量分析中国深远海养殖潜力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①在满足评估条件的区域内,对于鱼类,渤黄海(BYS)、东海(ECS)和南海(SCS)海区适宜面积分别约为19.98、76.29、81.69万km2;对于双壳类,渤黄海、东海和南海海区适宜面积分别约为3.02、4.17、2.03万km2;②按照海区划分时,可优先考虑东海和南海进行鱼类养殖,而渤黄海鱼类养殖潜力值变化最大,未来鱼类养殖需要更细致地规划选址,以尽可能选择潜力值较大的区域;双壳类养殖可优先选择南海;③按照海域深度划分时,鱼类可优先考虑深度较深的海域进行远海养殖,而双壳类适宜离岸较近、深度较浅的海域。根据潜力评价结果可进行海域空间规划,为管理部门和养殖企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相建海研究员主持的973项目“海水重要养殖动物病害发生和免疫防治的基础研究”。以海水养殖鱼和虾的病害发生与防治为重点,在揭示病原侵染和病害发生的分子基础、诠释宿主免疫系统的防御机制以及建立免疫防治的有效途径和方法等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相似文献   

13.
本文针对大型海水鱼类育苗与集约化养殖系统构建,提出的观点。在海洋鱼类育苗与循环水健康养殖行业起到模式探索与引领示范的作用。如付诸现实将产生对生态环境友好与较为可观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4.
海水养殖是最近几年来随着养殖技术的迅速发展而掀起的热潮。这股热潮的涌起,带给了人们不少的商机以及财富,养殖品种的数量也越来越多,养殖的范围也越来越大。正因为这样大面积、多数量的海水养殖,也给我们带来了不少的问题。比如,海水的自身污染,还有对海域生态系统的影响。本文就针对这些问题简单讨论关于海水养殖的防病措施。  相似文献   

15.
海洋生物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蓝色农业的主战场,海水养殖是海洋蓝色农业的优势产业。进入本世纪以来,我国海水养殖生物资源研究的重点将着眼于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友好地可持续发展,努力推动我国从世界海水养殖大国向世界海水养殖强国的跨越式发展,把生物资源和基因资源的研究和利用有机结合,创造环境和谐、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海洋生物资源开发新局面。本文围绕海水养殖生物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就海水养殖生物的遗传改良与新品种培育、海水养殖生物的免疫与疾病控制、海水养殖生态环境评估与健康养殖技术,以及设施养殖渔业四个方面的研究现状、发展战略与目标和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论述,对有关基础研究及其重点领域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6.
青海省池塘养殖鱼类鱼病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振吉  胡智 《青海科技》1998,5(1):13-16
对青海省主要养鱼区池养殖鱼类的病鱼种类、流行及发病规律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构进行了分析 。  相似文献   

17.
<正>一项最新的研究发现,气候变化不仅仅会威胁海洋生物的生存,还会影响它们的味道。随着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海水吸收的二氧化碳也将越来越多,其酸度也会将随之增加。研究人员把数百只北极甜虾分成两批,一批饲养在p H为8的海水中,另一批则饲养在p H为7.5的海水中,来评估海水酸碱度对虾口味的影响。前者的酸碱度与目前海水的酸碱度一致,而后者是根据气候变化模型预测的2100年时的海水酸碱度。  相似文献   

18.
半滑舌鳎是中国特有的名贵经济海水鱼类,属于近海温水性底层鱼类。脊椎动物性染色体的起源和进化一直是生物学界的研究热点,半滑舌鳎性染色体分化程度大,雌雄表型差异显著,成为研究脊椎动物性染色体进化和表型分化的理想模型。在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陈松林研究员的带领下,研究人员成功完成了我国首个鱼类基因组--半滑舌鳎全基因组精细图谱绘制,这也是世界上首个测序完成的比目鱼基因组图谱,标志着我国鱼类养殖研究进入基因组时代。  相似文献   

19.
金辉 《中国科技信息》2010,(11):82-82,95
通过对北方地区精养池塘鱼类个体的检查和对水环境的监测,分析鱼类死亡原因,并提出解决方法,确保鱼类安全越冬,减少养殖损失。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温州、台州两市主要海水养殖品种疾病的病原、流行情况、危害程度等的调查和研究,分析了当前海水养殖品种病害产生的主要原因,在紧密结合我省渔业发展实际和当前浙南海水养殖品种疾病现状的基础上,从养殖模式、环境调控、养殖品种健康提高、免疫防治、抗病育种、技术培训等方面提出海水养殖品种病害控制对策。提出病害防治应当走免疫防治、生态防治和绿色防控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